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興盛唐的名將郭子儀,是如何挽回敗局,平定安史之亂的

中興盛唐的名將郭子儀,是如何挽回敗局,平定安史之亂的

盛唐的「安史之亂」大家想必都有耳聞,馬嵬驛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大家更是耳熟能詳,對於平定叛亂的中興唐朝的郭子儀,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入仕,積功,官至九原太守,但卻一直未受重用,因為玄宗前期,政治昌明,可比擬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史稱為「開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杜甫親身經歷了開元盛世,對當時的太平景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評價為: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官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不過盛唐富足奢靡,土地兼并激烈,也為後來的「安史之亂」留下了伏筆……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期沉溺於遊樂宴飲的唐玄宗由於對這場叛亂毫無應變的準備,兵士退避,安祿山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倉促下,玄宗李隆基集結黃河以北的二十四郡兵力倉促應戰,自「貞觀之治」以來,唐朝內地多年未發生戰爭。在和平環境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兵器多有在潮濕的武庫漚爛,上弦弓斷,聽聞戰鼓聲,士兵癱軟,叛軍一路上未受到有效抵抗,洛陽很快便陷落……

玄宗在盛怒之下,處斬了封常清、高仙芝二人。

在這緊急關頭,李隆基朔方提「充」朔方節度使,兼靈武郡太守的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率軍征討叛軍。

756年四月,朔方軍取得首勝,一舉收復重鎮雲中,擊潰薛忠義,坑殺騎兵2000人,又攻破馬邑,切斷朔方與太原的聯繫,而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成為平叛「安史之亂」的轉折點。

捷報傳到京城長安,玄宗加封郭子儀御史大夫,回到朔方,補充兵員,整備再戰,以求正面殲滅叛軍主力。

最終擊潰史思明於九門城,安史之亂叛軍自此走向弱勢。

科普一下:安史之亂並非是安祿山與史思明兩人之亂,而是自安祿山伊始,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其子安慶緒又為其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又』為『其子』史朝義所殺,歷任四人,並稱為「安史之亂」

安祿山聞敗,從洛陽抽調2萬兵馬,又發范陽精兵萬餘人,會合5萬叛軍準備再戰翻身,重新掌握戰略主動

郭子儀這時駐紮恆陽,見叛軍兵勢甚強,準備避其鋒芒,消耗敵軍銳氣修繕防禦工事,深溝高壘,以待敵軍。

「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夜襲其幕……」

最終,嘉山一戰,斬殺叛軍4萬多人,被生擒5000餘人,奪得5000餘匹史思明逃回博陵。

郭子儀戰績輝煌,手握重兵,玄宗自然猜忌他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安祿山,於是以楊國忠為刃制約郭子儀,以楊國忠為將的潼關一戰,致使潼關失守,戰局再次惡化

唐玄宗知長安不保,逃向四川,於是便有了傳頌至今的「馬嵬驛嘩變」,值得一提的事,這個典故留給後世印象居然不亞於「安史之亂」!

天寶十五年即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

肅宗即位後,便圖謀收復兩京,詔令郭子儀班師,同年八月,郭子儀與李光弼。

公元757年,安史內訌,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郭子儀趁機率軍直趨,收付長安。

郭子儀因功封為代國公。不久,郭子儀入朝,肅宗慰勞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郭子儀頓首感謝。

安慶緒,明知已被唐軍困於死地,便以讓皇帝位為代價,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5萬精兵而來,之後,終為史思明所殺。

公元759年,史思明在范陽稱帝,國號為燕,同年五月,佔據洛陽,而後又被其子「史朝義」所殺

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看到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便上吊自殺。

至此,標誌著盛唐由盛轉衰直至再次中興,歷時七年零三個月的安史之亂終於完全平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張巡殺小妾3萬婦孺當軍糧,還被稱為英雄?看完已驚呆
安史之亂,中國丟了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