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拉斐爾前派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油畫作品欣賞

拉斐爾前派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油畫作品欣賞

米萊斯的繪畫注重寫生,並常常在創作題材上注意道德觀念的宣傳。除了宣傳一種宗教道德觀念以外,還充滿著感傷的情緒,這在他的一系列油畫作品如《奧菲麗亞》、《赦免狀》、《鴿子返回方舟》和《盲女》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其作品題材涉及廣泛,尤以描繪浪漫歷史場景和孩童為主題的作品居多,還為維多利亞王朝許多顯貴畫過肖像。他的技法十分精緻、華麗,在當時很受歡迎。他後來成為了皇家美術學院院士和院長。

《瑪麗張伯倫》

19世紀中後期,是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畫壇受學院派的藝術思想主宰,越來越偏向機械僵化,社會上到處流行著秀媚甜俗和空虛淺薄的匠氣藝術。拉斐爾前派對於19世紀的英國繪畫史及方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拉斐爾前派的精神主要是追尋一種自然但又浪漫的藝術表現。這種風格反對冷淡、生硬的藝術,痛斥人與自然的疏離,希望透過藝術將人性、自然和理想美結合起來。

《瑪利安娜 》

此畫色彩濃郁,以暖調子為主,表現出室內沉悶的空間,形象逼真,動態自然,刻畫出一個過著清教徒生活的教會婦女的日常生活。背景是煩亂的彩色玻璃窗畫。這位婦女由於整天作著解悶的綉工活計。而顯得十分的疲倦,她正站起身來,舒展著清秀苗條的腰肢,這一動作更增加了孤寂日月的鬱悶感。

1848年,米萊斯和亨特、羅賽蒂在他位於倫敦的家中發起了拉斐爾前派。1850年,《基督在雙親家裡》一畫展出,在英國藝術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由於這幅畫一反學院派的格調,將聖母和聖約瑟畫成一對勞動夫婦,童年的基督和施洗約翰成為木匠的兒子和徒工,將宗教畫變成了現實生活的風俗畫,將聖母刻劃成貧苦人家的勞動婦女,消瘦而又蒼白。米萊斯對傳統的挑戰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遭到了輿論的非難,連狄更斯這位偉大的作家也認為這是在「褻瀆神聖」:「你就甘心從自己的腦子裡排除拉斐爾以後的一切理性、一切虔誠的渴望、一切崇高的理想、一切仁慈、嚴肅、高貴、神聖、文雅或美的綜合概念,代之以充其量是厭惡、排斥和抵制的感情……」

《基督在雙親家裡》

1850年拉斐爾前派兄弟會舉行第二次畫展,米萊斯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了這幅《基督在父母家》後,受到最為猛烈的攻擊。人們指責米萊斯運用這麼低級簡陋的語言來表現神聖家族這樣的主題。狄更斯哀嘆瑪麗亞的臉看上去好似一個卑劣透頂的法國餐館裡的歌舞女招待。這些指責正是體現了畫家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這幅畫中所有人物都是依據現實中真人畫的。米萊斯花了很多時間去搜集描繪畫中人物形象,據說約瑟就是根據一位真木匠畫出來的,而木匠的頭是依自己父親形象畫的,擠在門外的綿羊是從屠夫那裡借來的,所以羊毛畫得逼真,為求真實,畫面環境是依自己的父母家畫的。

一直被譽為少年天才的米萊斯經受這次挫折,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很快就振作起來,用自己精湛的藝術技巧和無可挑剔的細膩畫風再一次征服了挑剔的評論家。1852年,米萊斯以《奧菲利亞》一舉成名,成為人人稱讚的名家。

《奧菲利亞》

《奧菲麗婭》以極工細精湛寫實技巧和神奇的畫境創造,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畫壇和觀眾。作品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丹麥王的弟弟克勞狄斯為謀取王位與王后通姦,用毒藥毒死國王,國王的陰魂向兒子哈姆雷特訴說自己被害真相。幫助謀害國王的御前大臣有一子一女,女兒奧菲麗婭很受哈姆雷特喜愛,卻受到御前大臣萬般阻攔,並繼續作惡,後被哈姆雷特發現刺死,女兒聞訊後病了,整天唱著古怪的歌到處遊盪,爾後不幸落水淹死。米萊斯選擇了奧菲麗婭編的花圈,剛要掛上樹枝而躍落水中的情節。

《奧菲莉亞》的題材來自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米萊斯用細膩精緻的筆調刻畫了感人的場面,充滿凄涼哀婉的情調。油畫中的奧菲利亞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安詳得看不出她絲毫的痛苦。她面容纖細,皮膚細膩白皙,微微張開眼睛,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覺。她的雙臂沉在水裡,雙手浮在水面上,手指纖細白嫩,自然放鬆地彎曲著,在她右手邊漂著各種各樣的花朵。米萊斯特地選取了符合莎士比亞劇本情節描寫的地方(薩里地區霍格斯米爾河),每天在戶外繪製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不管颳風下雨,陽光烈日從未間斷。為了表現絕對的細節真實性,他把畫作的景物與人物分開進行,先完成畫作的風景部分,繼而回到倫敦畫室完成人物部分,這在當時的風景畫中可謂是超前的嘗試。回到倫敦後,他開始著手描繪人物。為了逼真捕捉人物浸水時的細節,米萊斯讓模特希達爾穿上繡花裙躺在一個浸滿水的浴缸中。畫面中描繪的是奧菲莉亞被淹沒的過程,米萊斯將溪水的明暗變化,溪水浸濕裙子,水草在水裡的舒展變化都描繪的細膩逼真。米萊斯的畫作放棄了很多虛實關係,他力求畫面每個部分都儘可能的精細,以達到絕對的真實性。《奧菲利亞》以它精湛的技巧和奇妙的意境震驚了當時的所有畫家和觀眾。

《索爾維烈士》

從1851年起,米萊斯的一些作品都蒙上一層感傷情調,儘管在別的拉斐爾前派畫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但他的畫上的感傷味更濃郁些。他於1853年創作的《鴿子飛回方舟》是一個聖經題材,流露著一種人與動物生死與共的命運的情誼,畫上的細節過分地受到重視,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要含有象徵意義。這一幅《盲女》的表現手法也存在這種明顯的感傷格調。

《盲女》

《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題材來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奧菲莉亞》是最受歡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萊斯用細膩精緻的筆調刻畫了感人的場面,充滿凄涼哀婉的情調。

1853 年,皇家美術學院正式授予米萊斯副院士的頭銜,在當時,他可能是最年輕的一位副院士。以後,米萊斯依舊以注視現實生活為他的創作主題,儘管他借用宗教外衣,以聖經或文學作品為題材,實質上都是描繪現實的人間,其中自然也包括人間的不幸和苦難。不過,在他的作品中,往往透出一種濃厚的傷感情緒,這也許與畫家對不幸的人們的同情和對現實感到無望有關。這種傷感在其著名的作品《盲女》中有明顯的表現。

《燕子》

1896年,米萊斯出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但不幸的是幾個月後便因患喉疾離開了人間。享年67歲。米萊斯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滿,和妻子埃菲一共有八個孩子。但因其妻埃菲與前夫的離婚,人們諸多非議,直到他臨死前,維多利亞女王才正式承認了埃菲的身份,這片陰雲在他死後才得以消散。

《洪水》

《1746年的赦免命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蔣兆和:人物畫要看王子武,他已超過我
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韻高格清,棄絕媚俗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