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刺秦為什麼會失敗?

張良刺秦為什麼會失敗?

原標題:張良刺秦為什麼會失敗?



秦始皇一生遇到過三次著名的行刺事件,即公元前227年荊軻「圖窮匕見」的秦宮搏殺,前221年高漸離的「築擊」,前219年張良策劃的博浪沙「椎擊」。其實,秦始皇一生遇刺不止這三次,大大小小遇到過多次,不過,這三次最有名,也是最讓他魂飛魄散差點兒要了他老命的刺殺行動。這裡說說張良的博浪沙「椎擊」。

張良,字子房,原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為韓昭侯,韓宣惠王、襄哀王時期的丞相。父親張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張良因韓國滅亡而生家仇國恨,立志刺殺秦始皇。他散盡所有家財,廣募天下高手。然而,秦皇凶暴,尋常武士只求自保,怎敢太歲頭上動土。張良立志數年,夙願難了,不得已,決定託名遊學,尋訪天下英雄。



他聽說淮陽倉海君豪爽,門客眾多,英雄好漢不少,因此上門拜見。倉海君聞聽張良志向,深有同感,對秦始皇暴政深惡痛絕,立即為張良招募到一個大力士,交由張良使用,因史無具體姓名,就叫無名英雄吧。張良試了一下無名英雄的身手,果然力大無窮,又試他勇氣,對方表示萬死不辭。於是,張良秘密鑄成一個大鐵椎,重達一百二十斤,交與英雄,辭別倉海君,慷慨就道。


前218年,也就是秦始皇東巡的第二年,他厭倦了咸陽宮殿里的煩悶生活,決定開始他當皇帝後的第三次出巡,也是第二次東巡。秦始皇的車隊出咸陽,往東而去,只見旌旗蔽日,甲乘如雲,真箇威風。

秦始皇東巡的消息,終於被張良得知,他探聽到秦始皇必經河南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於是,攜英雄一起,探測地形,他選擇了博浪沙(原陽縣東郊),早早埋伏。他為什麼選擇博浪沙呢?因為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馳道建築高厚,兩旁低洼,又有青松植立,最便藏身,易於下手。而且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容易下手和便於逃跑,就是行刺的最佳條件。



兩人屏氣凝神,等到秦始皇車隊一到,英雄縱身躍起,把那一百二十斤的鐵椎猛地擊向秦始皇的馬車,但是,秦始皇的馬車是用六匹馬拉的「天子六駕」,大臣的是「四駕」,不過秦始皇多次受到過刺客行刺威脅,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故準備了多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混淆刺客視聽,據說,設置副車方法是由原來秦國的國尉尉繚發明的,加上當時英雄由於用力過猛,結果鐵椎誤中副車。張良和英雄見擊中車子,趕快分頭奔竄,轉瞬就沒入了蘆葦叢中,不見了蹤影。


秦始皇聽到一聲巨響,大驚失色,定神以後,才知刺客行刺,不禁惱羞成怒,喝令四外搜捕,但終於沒找到刺客蹤跡。又令當地官吏,就近搜查,害得百姓雞犬不寧,依然一無所獲。秦始皇更是下令全國,開展為期十天的刺客大搜捕集中行動,結果刺客的毛髮也沒見著。秦始皇無法,最終不了了之。於是,復上車駕,繼續東巡,再至海上,重登芝罘島,又刻石立碑,歌功頌德自我吹捧一番,回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探秘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日軍資料詳細解密,告訴你甲午戰爭不存在「假如」
玄武門事變的真正推手竟然是長孫無忌!

TAG:史話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