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翡翠知識:翡翠造假新形式與人工處理技術分析

翡翠知識:翡翠造假新形式與人工處理技術分析

導讀:

一、最近總被啤酒瓶冒充翡翠的新聞刷屏,一則是有人在淘寶花1萬多元買了一個翡翠手鐲,在專業機構鑒定後發現,居然是用啤酒瓶做的。

啤酒瓶「翡翠」

還有買家用十萬大洋買到的一個翡翠戒指,鑒定結果也是用啤酒瓶做的,真是快氣哭了。

啤酒瓶「翡翠」

另一則新聞是一個小夥子用啤酒瓶底打磨出一個「翡翠」戒指送給女朋友。這讓大家佩服的同時也唏噓,萬一以後自己買到這種料石的翡翠贗品怎麼辦,其實辨別的方法很簡單。

啤酒瓶做的成品顏色形狀都極不自然,顏色雖綠卻死板獃滯,雖透明卻不夠晶瑩。

啤酒瓶的硬度和比重都比翡翠小,同等大小的翡翠比啤酒瓶的要重一些。

啤酒瓶內部常含起泡,翡翠則無。

啤酒瓶內部氣泡

對於這些啤酒瓶贗品來說,還比較容易分辨,如若是用其他品種的玉石來替代,則比較難分辨了,常被用來冒充翡翠的天然玉石有以下幾種。

東陵玉

東陵玉也叫東陵石,因最早產於印度,也稱「印度玉」,它的顏色外觀跟翡翠十分相似,但價格比翡翠低很多,常被不法商家拿來冒充翡翠。

東陵玉

東陵玉和翡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區分:

東陵玉內有平行排列的綠色鉻雲母片,顏色較暗,沒有翡翠的鮮艷感和通透感。

翡翠的比重比東陵玉重很多,直接用手掂量就能比較出來。

綠色葡萄石

綠色葡萄石與冰種翡翠很相似,十分容易混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辨別:

葡萄石

翡翠比重大,比葡萄石重。

葡萄石內部有棉絮狀包裹體,因此有朦朧感,冰種翡翠則無。

翡翠敲擊發出清脆響聲,葡萄石不會。

綠瑪瑙

天然綠瑪瑙通常是不純的綠色、暗綠色和褐綠色,與翡翠的區別如下:

綠瑪瑙

綠瑪瑙顏色比較單薄,翡翠顏色則比較厚重。

綠瑪瑙比重明顯低於翡翠。

南陽獨山玉

南陽獨山玉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品種,它的硬度、質地、顏色和比重都與翡翠相似,很容易混淆。

獨山玉

翡翠為純正的綠色,獨山玉則是綠色中泛著藍色。

獨山玉沒有翡翠獨有的蒼蠅翅特徵。(蒼蠅翅即翡翠表面在光照耀下見到的閃光小面,如同翅狀的閃光)

翡翠蒼蠅翅

在挑選和購買翡翠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仔細區分,避免買到贗品和這些神似翡翠的玉石。

喜歡想了解更多翡翠方面知識可看下面製作人。

二、人工處理翡翠在市場上稱作為翡翠B貨、C貨或B+C貨。翡翠B貨是利用種質差、顆粒粗、有雜質的翡翠原料經強酸浸泡,蝕溶去內部雜質,再通過有機膠充填使其透明度提高的翡翠製品;翡翠C貨是指人工染色的翡翠製品;翡翠B+C貨則是指B貨和C貨兩者的綜合,即經強酸浸蝕和染色後,再注膠無色或有色膠的翡翠製品。隨著翡翠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傳統的人工處理翡翠已有一定認識,相對容易鑒別,但隨著處理手段的不斷推陳出新,模仿翡翠A貨可以達到十分逼真的地步,讓人防不勝防。在此,介紹一些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的最新人工處理翡翠趨勢和品種特徵。

1、翡翠手鐲注膠由低強度有機膠向高強度有機膠變化

翡翠注膠是使B貨或B+ C貨透明度得以提高的關鍵。過去翡翠手鐲的B貨注膠主要是一般的樹脂類有機膠,其強度低,硬度不高,但流動性好,易於充填,該翡翠B貨往往表面光澤不強,敲擊聲音比較沉悶,相對容易鑒別;當今的B貨翡翠充填的有機膠強度相對要高,導致翡翠B貨也顯示比較強的光澤,敲擊聲音也比較清脆,與A貨相差無幾。所以,僅僅根據翡翠光澤強弱和敲擊聲音的清脆與否來直觀判斷翡翠是否為A貨、B貨或B+C貨是不可取的。

2、處理翡翠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轉變

最早的翡翠B貨主要是用一種稱為「八三玉」的翡翠原料進行加工製作,由於該原料結晶顆粒較粗,結構鬆散,價格便宜,比較容易製作B貨,使得「八三玉」也成為翡翠B貨的代名詞。處理的「八三玉」特點是透明度高,多少都帶一點紫羅蘭色調,綠色呈斑塊出現,主要為角閃石類礦物致色,顏色顯灰綠色或暗綠色,並且硬度低,往往拋光後向內凹陷,且光澤也較差。目前,由於「八三玉」在市場上的大量出現,已為人們所熟悉,比較容易被鑒別出來,使得近年來製作翡翠B貨的原料已逐漸多元化,只要是結晶顆粒粗大、結構鬆散、透明度差的翡翠原料,都被廣泛用來製作翡翠B貨,如豆種、干白地、油青種以及鐵龍生等翡翠及相關品種。因此,對於翡翠B貨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八三玉」觀念上。

3、由單一的C貨向B+C貨變化

對於常見的染色翡翠(C貨),由於染色的色料主要集中於翡翠裂隙之中,一般以觀察色料在翡翠中呈絲網狀分布為特徵。但B+C貨是先染色後注膠,或加註有色膠,在注膠過程中,會使染料顏色淡化以及趨向於均勻,從而在染色部位往往無法看出色料呈絲網狀分布的特徵,給染色翡翠的鑒別增加了難度。

4、染色由模仿高品質的翠綠色翡翠向模仿低品質油青色和藍水方翡翠向變化

以往的翡翠染色主要是染翠綠色顏色,模仿高品質翡翠,顏色比較鮮艷,只要根據染料的網狀分布特徵和在分光鏡下在紅區會出現一條明顯的吸收帶,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與翡翠A貨區分開來。但現今的染色翡翠有逐漸往低品質翡翠顏色方向發展,染色不是染成翠綠色,而是主要模仿油青種或藍水翡翠,染成灰綠色、暗綠色或藍綠色。由於油青種和藍水的翡翠本身價值不高,人們往往不會懷疑是被染過色,利用分光鏡觀察也看不到紅區特徵的染色吸收帶,很容易上當。

5、從整體染色到局部染色——仿飄藍花

過去的翡翠染色往往是整體染色,整塊料都帶有染色特徵,而目前市面上出現了局部染色的翡翠,顏色不是翠綠色,而是灰綠或藍綠,顏色呈點狀、條帶狀分布,猶如色根一般,稍有疏忽,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原生飄藍花翡翠。

成品C貨玉鐲

綜上所云,現代人工處理翡翠的發展也給翡翠鑒別帶來了新的難題,但在鑒別時只要仔細觀察,注意典型特徵,還是可以區分的:翡翠A貨有色部位透明度往往要高於無色部位,光澤明亮,圓潤,敲擊聲音清脆,似金屬聲音,反觀表面可以見到「橘皮紋」,紫外熒光燈下顯示惰性;一些翡翠B貨儘管可以顯示較好的光澤和清脆的聲音,但內部結構鬆散,礦物顆粒粗大,用放大鏡觀察,表面會出現B貨特有的酸蝕紋結構,且在紫外燈下會發出明顯熒光;翡翠C貨、B+C貨顏色發散,不成形,無色根,有色和無色的部位透明度基本一致,且呈逐漸過渡。

翡翠市場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人工處理翡翠的技術和品種也在不斷地進步,這就要求我們要能夠不斷地了解市場動態,掌握最新信息,在鑒別翡翠時需要格外的小心,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在市場運作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增色翡翠的鑒別

翡翠貴重在於多姿多彩和亮麗的顏色,也是評價翡翠最主要的參數。所以翡翠的著色處理很早就已出現在市場上。著色方法一般有:染色、浸色、局色、全鍍膜和輻射加色。市場上習慣稱為C貨翡翠。

染色、浸色、局色和充填著色處理的翡翠的顏色往往集中分布在裂隙、晶隙中,在透射光暗場環境呈絲狀分布極易觀察;鍍膜翡翠一般在無色翡翠外部用綠色透明膠質薄膜外鍍,市場上也叫穿衣翡翠,剛做好的鍍膜翡翠顏色均勻,表面光潔,有一定的欺騙性。但在放大後表面無翡翠的特徵,呈蠟狀光澤,有時可見膠膜與翡翠之間未粘合的部位。折射率往往偏離1.66。鍍膜翡翠隨著時間漸長,呈片狀脫落,表面劃痕累累,光澤暗淡,易鑒定。輻射著色翡翠顏色表面均勻,呈片狀、斑塊狀,與天然翡翠較易鑒別。

建議以後在購買翡翠時一定讓店主提供給您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