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重男輕女的遺毒,正在悄悄吞噬職場女精英!

重男輕女的遺毒,正在悄悄吞噬職場女精英!

作者:黃素英

來源:三點一彎鉤(ID:sandianyiwangou)

改變總是伴隨著恐懼和不安,但每一次努力,都不會是枉然。

同事的親戚生活在江蘇某經濟富裕的城鎮。在生下二女兒時,公婆強烈要求送人,她以死相爭,才最終沒有送走。三女兒出生後,被收養的人家直接從醫院抱走了。

一次,二女兒問爺爺「爺爺,你喜歡我嗎?」酒後的爺爺邊推她邊說「有什麼好喜歡的,沒用的女娃」。女孩哇一聲哭了。

我有些心疼,女孩之所以會問爺爺是否喜歡自己,她一定是感受到了來自大人的忽視,一定是想爺爺告訴她,「你的感受是錯的,爺爺是喜歡你的」,以此確認她在家裡是有位置的。

我也有些驚訝,在已經倡導人人平等的今天,重男輕女的觀念仍舊如此嚴重。

有人會說「也許,這只是個例,或者只存在於偏遠落後地區,至少新時代的職場女性已從經濟到精神實現了男女平等。」

我也希望如此,但現實比想像要殘酷的多。

周圍有這樣一些女性,生活中她們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庭,有著自己的小興趣;職場上她們殺伐果斷,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事業和愛情都經營的有聲有色。

從外人的角度,無論怎麼看,她們都是社會精英,過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一旦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又是另一幅光景:在關係中,她們總有一種多餘感如影隨形,自己像畫蛇添加的那隻足。她們總有一個幻想——如果沒有自己,將會更完滿。

小a,國內某社交網站負責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父母想要一個兒子,於是在媽媽再次懷孕時,兩歲的她被送到了鄉下外婆家,後來媽媽意外流產,她被接回家。小a說,那時特別害怕媽媽懷孕,因為不想被送走。期間媽媽懷孕兩次流產兩次,在生兒子的道路上媽媽像一個戰士。

最後一次懷孕六個月時查出是個男孩,父母樂開了花,但八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實在太嚴了。雖然媽媽東躲西藏,最終還是被計生幹部抓去強制引了產,做了絕育手術。

她一直生活在愧疚里,幻想如果她是兒子,媽媽就不用活的那麼絕望。

要兒子是媽媽一輩子的願望,媽媽四十歲時抱養了弟弟,弟弟抱回來的那天,她突然感覺好輕鬆,那之前,她一直覺得自己欠媽媽一個兒子。

她說「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小b在體制內工作,三十歲出頭已經是正科級幹部,她是一位雷厲風行且無所畏懼的人。

去年兒子出生,她與媽媽的矛盾開始顯現、升級,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她開始失眠,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小b的媽媽有七個姐妹,只有一個弟弟,弟弟是家裡的小皇帝,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必須是他的。媽媽結婚後,認為只有生個兒子才能在婆家站穩腳跟,養兒才能防老。

所以在她三歲時,媽媽為了生弟弟,把她送給姑姑,這樣就可以避開計劃生育政策,雖然弟弟出生後就把她接回家了,但這麼多年來她一直不能原諒父母。

以前理智可以壓抑這股怨恨,當小b生了兒子後,媽媽跟她說,這下你在婆家的地位就穩固了,她一下就炸了毛,對媽媽大吼 「當年,如果你們沒有把我再抱回來,我永遠不會認你們......」

小b說,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是家裡多餘的人,無數次看著爸爸、媽媽和弟弟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和諧畫面,她靜靜地站在旁邊,像個局外人。

小c是一位企業高管,她的外貌、語音語調都散發著一種讓人靜下來的魔力。

就她目前的業績以及領導對她的重視,理智上她明白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但還是經常有自己不重要,有隨時被取代的危機感。這一直是個謎團,直到開始心理諮詢才漸漸意識到這種感覺從何而來。

她有一個姐姐和哥哥,家族裡的傳統是男孩受到重視,父母在教育、衣食上對兄妹三人一視同仁,甚至對哥哥會更嚴格一些。

這種形式的平等,不僅成為阻礙小c看清自己的一層迷霧,也成為父母的一層保護膜,這樣的平等讓她無法在性別問題上對父母有任何不滿。

但抓不住摸不著的女孩是麻煩的、不重要的氣息持續不斷的發散,這氣息無法用語言描述,它隱藏在一個眼神里、一個表情里、甚至一聲嘆息里,像空氣一樣瀰漫在每一個角落。她意識到哪裡不對勁,卻說不出問題出在哪裡。

直覺告訴她要做一個安靜乖巧、從不給父母惹麻煩的孩子,不應向父母提任何要求,否則就太過份了。

我們去討論這個話題,並不是要跟父母秋後算賬說「你看現在的我過的這麼慘,都是因為你們當年犯的錯」。

就像我無意批判故事裡的父母,這不是一個個人的問題,那是一個時代和家族的產物,要父母去抵禦上千年的重男輕女文化,對他們也實在是太難了些。

也不是奢望開一劑藥方,一口下去重男輕女的影響就消失了。

而是想看一看在重型獵鷹火箭發射成功,人類可能移民火星的今天,曾經因重男輕女觀念被父母輕視的女性,她們能做些什麼?

一是減少重男輕女觀念對成年後自己的影響。她們無從選擇父母,重新過一次童年生活,但可以選擇是否允許早年生活繼續影響當下的生活。

二是斬斷重男輕女的家庭代際傳遞。她們無法時光穿梭改寫自己的歷史,但可以不讓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達成以上目標的途徑就是獲得新的客體關係經驗,新的客體關係體驗是指:

在關係里,每個人不因性別而被輕視;

不因性別而得不到教育、工作的機會;

不因性別而遭遇嫌棄;

喜歡一個人的理由不是性別而是這個人本身的特質。

怎樣獲得這種客體關係經驗?

一是做心理諮詢

這是最快的方式。在諮詢師的幫助下,看到父母的重男輕女觀念如何影響早年你與父母的關係,這種關係又如何影響你人格的形成,你的人格又如何影響成年後你的人際模式。從而為改變創造可能。

故事中的小c,當她意識到在工作中那種不重要感,是當年在與父母關係中被嫌棄感的重複。她就會反思這種感受有多少是當年那個小女孩的?有多少是在當下關係里成年的自己的?

一旦意識到自己不再是當年那個無力的小女孩,而是擁有學識、閱歷,可以獨當一面的獨立女性時,當下關係里的人也不再是當年的父母。

她就有機會將屬於當年小女孩的感受還回去,用成年人的方式去處理屬於當下的感受,找到屬於成年了的自己的位置。

二是與不存在重男輕女觀念的人建立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是除早年父母的關係外,對人們最重要的關係。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可以修復早年關係的創傷。

同事的親戚為什麼連續生三個女兒?一方面是她本身的原因,更重要的因素是她丈夫和公婆營造的氛圍。

在這種關係里,只會加重她對女性的輕視,不斷自我貶低,這種意識會通過語言、舉止傳遞給她的女兒。

相反如果她的丈夫和公婆是倡導男女平等的,她可能不會一生再生,也不會忍受與女兒的分離。

她會有完全相反的體驗:原來在家裡女性是有發言權的,不用依附於丈夫;不會因生女兒而遭夫家冷眼;女兒也是被喜歡的。

自然就不會貶抑自己和女兒的女性身份,女兒也不會承受因性別帶來的傷害。

三是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與尊重女性的人多交往

如果你身邊的朋友都視女兒如珍寶,你不會覺得因生女兒低人一等。如果你身邊的朋友都只以能力而評價一個人,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女性而被排擠。

他們讓你有機會體驗到原來女性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可以與男性一樣獲得競爭的機會,可以被溫柔的對待。

在這樣的關係里,你會生出一種身為女性的自豪。所以,行動起來吧,有意識的多與有趣有愛的人待在一起。

改變真的很難,不僅需要有現實的經濟支撐,更需要父母有背叛過去經驗的勇氣。

改變總是伴隨著恐懼和不安,但每一次努力,都不會是枉然。

作者簡介:黃素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自由撰稿人。因對人性及人類情感的痴迷走入心理學界,並一發不可收拾。希望我們一起探索人性的奧秘,過有趣的生活。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這個不以轉正為目的的第三者,身上有你最該學習的地方
一個人的講究程度,決定了他的幸福感和階層!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