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市前夕瘋狂套現98億,小米打了誰的臉!

上市前夕瘋狂套現98億,小米打了誰的臉!

原創不易,喜歡本文的話,希望大家轉載給更多的朋友們哦~

小米算是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先是作為全市場最關注的港股+CDR兩地上市,同時是A股市場首家CDR獨角獸。緊跟著賺了一波關注之後,小米宣布CDR發行取消了(我們判斷是證監會窗口指導給停了)。

然後雷總表示,小米的估值應該騰訊乘以蘋果的估值。但馬上又被港交所打臉——小米估值從900億美元至1100億美元下調至550億美元至700億美元,縮水近四成。

當然雷總的反應還是很快的,講下調估值是為了全體投資者都能賺錢。(?)講小米是罕見全能型新物種公司,然後大家還在慶賀這個全能型公司的時候,5位聯合創始人火速聯合套現了163億。接著雷總辦的公司表彰了雷總近98億,並且表示雷軍對此不知情。

雷總表示——好的公司靠利潤,偉大的公司靠人心,小米要做偉大的公司。然而,小米將來靠什麼不知道,目前看,可能靠的更多的是套路吧。

先不說98億紅包雷總是否真的不知情——按照公司重大事項決策流程,獎勵提議一旦形成議案要提交董事會審議才能提交股東會表決,這個過程中,雷軍作為小米的執行董事如果毫不知情,那就是董事會秘書的重大失職。況且按照此前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雷先生對小米的持股達31.41%,表決權比例高達53.79%。完全不知情?說實話,牌坊不是這樣立的。

單講講這98億「行業慣例」的巨額紅包吧。當然,雷軍不是唯一拿到激勵的,這個沒說謊,京東上市前,也獎勵了劉強東6億美金,但跟雷軍不在一個量級,而且劉強東拿了激勵後,10年內只拿一塊錢工資,雷軍這100億沒有任何的條件,也是令人無語。

而至於小米總裁林斌說的「為了獎勵雷軍8年的貢獻」,也是醉醉的,試問哪個企業家沒有這麼個8年的奮鬥。而這個98億對於小米來說並不是小數字——這相當於小米過去兩年的利潤總額還要多。

又是高估值、又是高激勵、又是同股不同權,試問天下公司,誰能夠把這所有的好處都吃盡?只能說雷總,做人不能太套路,吃相不可太難看!

當然說到套路,其實小米的套路還是值得講一下,也非常值得後來的獨角獸們學習。

小米被米粉們追捧的宣傳口號之一,就是5%的利潤率——小米利潤率永遠不會高過5%,超過的部分會返還給投資者

有沒有霸氣了,一秒鐘變迷妹。然而稍微了解一下手機行業的恐怕會被雷總的機智深深折服。

首先對於雷軍所說的5%,一種常見的錯誤理解是將它簡單的等同於手機單品的利潤率。然而實質上這裡面講得則是要涵蓋運營、渠道、廣告等種種投入之後的綜合利潤率。當然這個大家都懂,我們不多說。

關鍵的問題是,5%的綜合利潤率,在手機界真的低嗎?事實上,這個數據對於手機行業而言,其實是個超過了華為OPPO、接近三星的暴利。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2017年公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利潤情況來看,在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營業利潤約為537億美元,其中蘋果的營業利潤高達449億美元,營業利潤率達到32.4%;三星營業利潤為83億美元,以三星移動通信部門2016年營收103.62萬億韓元(約960億美元)計算,其營業利潤率約為8%。

此外,該數據報告顯示,在2016年里,華為、OPPO和vivo佔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1.6%、1.5%和1.3%,被視為利潤微薄;以該數據報告中的華為9.29億美元營業利潤計算,其營業利潤率約為3.2%。

而根據各類報告,OPPO、vivo在2016年的銷量超過或者接近華為,因此這兩家的營業利潤率或與華為大致相等。

換句話說,小米的5%,是一個吊打了華為(3.2%)、OPPO(接近3.2%)、vivo(接近3.2%),逼近三星(8%)的暴利。

甚至不光在手機領域也是如此,我們拋開手機行業的凈利潤情況,再來看看家電行業的凈利潤率情況。

我們去查詢了海爾、海信、創維等硬體公司的凈利潤情況。

青島海爾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青島海爾總營收為1592.54億元,凈利潤為69.26億元,凈利潤率為4.35%;根據海爾電器4月25日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一季度營收為205.86億元,凈利潤8.5億元,青島海爾凈利潤率為4.05%。

海信電器2018年3月29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收為330.1億元,凈利潤為9.4億元,海信凈利潤率為2.85%。

TCL公布的2017年業界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收為1115.77億元,營業利潤41億元,營業利潤率3.67%;凈利潤35.34億元,TCL凈利潤率3.17%。

創維數碼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一季度營收為18.35億元,凈利潤6745萬元,創維凈利潤率為3.68%。

而聯想集團2017/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業績顯示,聯想集團該季度毛利率為13.5%,最終凈虧損2.89億美元,凈利潤率為-2.23%;而在2016年同期,其季度毛利率為13.1%,凈利潤0.98億美元,聯想凈利潤率為0.81%。

在家電行業中,目前查到凈利潤率超過5%的公司僅僅只有格力;根據格力公布的2017年業績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收為1482.9億元,凈利潤224億元,凈利潤率為15.1%;不過,格力的財報同時顯示,該公司營收的83.22%來自於空調,生活電器和智能設備的營收佔比僅為1.55%和1.43%。

回過頭來再看看雷總的——「5%是我們對用戶長久的承諾,也是對自己持續的鞭策。」

只能說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長久的承諾好像有毒!

事實上,小米的套路幾乎是無所不在的,不僅僅是對於消費者的5%,更有對於投資者的利潤粉飾!

小米500多頁的招股說明書,其實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我們只說比較明確的——為了衝上市業績,長期(兩三年)不給研發人員加工資,並削減研發費用。採用股份支付的方式,支付實際薪酬,進而達到來粉飾利潤的目標。

我們只給大家說幾處,比如招股說明書292頁。

在2015~2016年之間:公司研發費用支出從15億元增加到21億元,增幅為39.2%;而對應的研究人員從2292人增加到3441人,增幅50.1%。因此,實際員工平均薪水是下降的。在2016~2017年之間,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研發費用支出增加49.8%,而人員擴張數量52.5%。

長期不加工資反映在企業盈利上面的影響時巨大的,當然小米綁定核心成員所靠的肯定不是人心和信仰。在經營層面上,與此相對應的即是核心員工的巨額期權池——期權池什麼意思,就是小米上市後,這些死扛著低薪的核心員工將獲得大量經濟補償。

從經濟業務的實質角度來講:就是當期發生的員工薪水支出費用,推遲到上市後分批或一次性確認,進行了「利潤大洗澡」處理。

這種行為毫無疑問就是在粉飾上市前的業績利潤,為了獲得更高的估值,至於說最終上市後隨著期權池兌現,以及之後不可避免的加薪,是否會帶來業績的火速變臉?這顯然並不是雷總考慮的問題。至於這種策略是「蓄意而為」還是「一不留神」,大家見仁見智。

站在股東的角度講,最終的薪酬費用都是由股東承擔,但閱讀的時候,很容易做出錯誤判斷,誤以為公司利潤很好。

正如巴菲特對此做過論述:「如果期權不是報酬的一種形式,那它是什麼?如果報酬不是一種費用,那它又是什麼?如果費用不列入收益的計算中,那它到底怎麼處理?」

所以現在看港交所下調小米估值,證監會取消了CDR發行。我只能說幹得漂亮。

這樣的「獨角獸」,怕不是插了根蘿蔔的驢吧?!

最後誅心的講講雷總的98億做收尾——科技圈不太平。中美鬧成那樣,小米又對高通有極高的依賴,在中興倒下並且被按在地上摩擦之後,雷總套現的98億,是否是給自己留一手?這算做一個思考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源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永源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