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山秘境里的詩意棲居

深山秘境里的詩意棲居

恬淡田園,歲月靜好,

偶爾厭倦了浮躁與喧囂的鬧市,

總是想找個清靜的地方躲避煩惱;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這些深山秘境,

探尋那些隱匿在大山裡的時尚民居,

享受綠水青山之間的悠然自得。

浙江建德三都的八畝丘,有一所鄉野祖屋改建的精緻民宿,隱匿在海拔700米高的山丘之中,宛如世外桃源。民宿原本名曰「明月松間」,意在緬懷老屋主人兵哥兒時記憶中明月映於庭院松枝間的景象。 只可惜花名有主,民宿轉而取名「雲漫松間」。

項目起於兵哥的「歸家」夢——山野作伴,田園為趣,無拘無束,隨性自然。一個好的民宿,不會去打擾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態,而是以最恰當的姿態融入其中,「雲漫松間」正是如此。設計團隊的任務是改建兩間原有農舍,加建三間新屋,在保留泥牆上歲月斑駁的痕迹和特色山居外觀的同時,將現代化的設計糅合其中。

保留並改建已經破敗的老土房是個不小的挑戰,設計團隊面臨三大難題。首先,老建築改造存在極大結構隱患與使用問題:老宅採光不足,夯土牆年久失修瀕臨坍塌。其次,場地束縛較大:空間有限,動線關係局促。再次,必須調和新與老的激烈碰撞:舊格局與建材無法滿足新生活與需求。

應對採光和結構受力問題,設計團隊採用鋼柱雙向夾固土牆,並在鋼柱間通體嵌入向外突出的落地玻璃窗,同時挑高窗頂屋檐,使得土牆整體牢固度提升,整個房子內外通透,採光量倍增,居住體驗更為安全舒適。為破解場地束縛問題,設計團隊有機的調和新加建築的位置擺布,因地制宜的塑造其與原有山體的空間關係,還在動線梳理上將所有房間採用後置進入方式,最大程度保留房間的私密性。

關於新與老的對抗,設計團隊選擇了最質樸的方式處理。主樓保留原有土夯牆和木料,副樓原地取材——山石做牆,古木裝飾,老物改造。既保留了老建築的舊時光記憶,又提升了現代人的居住品質,使得建築與周圍的山林鳥鳴、明月清風都產生了有趣和諧的連接。

總平面圖

平面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建築師: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地址:八畝丘, 建德三都鎮, 杭州, 浙江, 中國

主創建築師:黃志勇

設計團隊:鄭東(建築設計),王志剛(室內設計),周粵(景觀設計)

業主:朱小兵;燈光顧問:西頓照明,楊萍蘭

建築面積:6000.0 平方米;項目年份:2018

攝影師:奧觀建築視覺,千宿攝製組


這是一對懷有土地情結的夫婦帶著三個孩子的家,它坐落在中國東莞一處四季常綠的僻靜小山谷。這裡三面環山,開口朝向一片果樹林,極目眺望,可見朦朧的遠山。建築使用輕型木結構建造,採用挪威進口的改性木材,在南方濕熱氣候下可保持極高的耐久性。

如何界定自然、人造自然、人造物之間的關係,是設計的出發點。帶著這樣的理解,建築體量被分解為獨立的生活單元,並圍繞著一個院子整合為前後兩重界面,在山谷深處區分出前,中,後三個院落,日常生活就在這自然的不同層次中穿行。

卧室作為每個家庭成員自己的私密空間,它們分布在各處,對應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而與公共房間相互關聯,每個卧室都有南向的窗戶。這些私密空間被兩個主要的公共房間——起居室和餐廳整合為北低南高的兩組體量,圍合中間的庭院。角落、陰影、巷道,來自於體量之間錯落,分散。

現代社會讓人背離自然,人又本能的產生返回自然的衝動,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回歸土地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城市,與文明社會的遠離不是他們的本意,他們要遠離的,只是文明社會所強加的某種侵略人類與自然原始關係的部分。

模型圖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pmt

項目信息:

建築師:合作舍建築事務所;地址:中國,廣東省,東莞

主創建築師:宋方舟

設計團隊:尹曉昕,溫穎華,羅健聰,王慈航

設計顧問:Espen Tharaldsen, Sverre ?ystein Woxen, Ole Rasmus Nygaard

業主:私人客戶;建築面積:380.0 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7;攝影師:周迦忻


【道明竹里】

竹藝村身處成都崇州道明鎮,距離市區50餘公里。村落鄉風淳樸,生活氣息濃厚,鄰里關係親密,是天府林盤的典型代表,並擁有本土氣息濃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竹藝村的設計師袁烽,在親身深入探訪村莊現狀與需求後,試圖為其打造生態、文化、產業、生活、公益五位一體的鄉村基礎設施空間及文化產業系統。

竹藝村林盤全景

竹里

實際上,竹藝村項目來源於竹里,而竹里則又是源於陸遊《太平時》里的一句詩:竹里房櫳一徑深。這個在鄉郊田野上盤旋著的青瓦房,是由輕型鋼木構架支撐起的內向重疊環形青瓦屋面,70%的高預製化率也實現了主體建築、室內、景觀共用時52天的極短施工周期。盤旋的屋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兩個內向的院落,為室內提供了豐富的景觀層次,內與外,竹與瓦,新與舊的關係被概括在「大象無形」的屋頂之下。多功能的組合以及適應性多功能空間被有機地布置在屋頂之下。

竹里的無限型屋頂

竹林後的竹里

竹里對傳統建造範式的全新定義、對技術人文主義下鄉村和城市問題的反思都為思考建築在當下意義提供了參照。走向農村建築產業化的工廠化預製將會重新定義鄉村建築的生產流程以及對於傳統建築產業的合理升級。竹里項目正是通過一個月木結構工廠化預製、以及52天現場安裝而進行的鄉村木構產業化實驗性探索。通過機器人等先進產業化手段裝備起來的未來鄉鎮產業化工廠,一旦與農村的建築產業化結合,必將產生一個更有意義的產業化升級。

木構件工廠預製

作為竹藝村的第一張名片,竹里不僅限於對傳統進行回望,更展現了對未來的開放姿態。它吸引了越來越多願意回到鄉村進行藝術創作和再建的藝術家——也就是竹藝村的新村民——來到這裡,與當地的原住民一起,繼承並發揚在地人文特性,打造出更多更好也更多元的升級業態。也正是因了竹里,當地政府有了充分的信心,把整個竹藝村的改造升級再次交到袁烽手裡。這一次,建築師的視野不再局限於一塊廢棄的農宅基地,而是一座煥發著無限生機的鄉村。她在符合傳統文學美術作品中對於世外桃源的完美幻想的同時,也為時代驅動下的產業化升級試驗提供了機會。

竹里野趣

以竹里為原型,袁烽運用拓撲找形手法,結合各建築的不同功能要求形成變截面青瓦屋面,再以此確定底下的鋼木支撐結構,進行工廠預製。竹藝村將完整的設計施工一體化產業體系放大並發揮到極致。在體驗上,新建造的幾座房子和環境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走進卻又如此不同,是現實中的烏托邦,也是理工科嚴謹程序後的浪漫呈現。

竹里室內空間

竹里檐下的竹編藝人

作為以當地「竹編工藝」命名的特色村落,竹藝村將周期性開展特色活動(藝術節、建造節等),竹編的製作、加工、消費在這裡進行了最充分的展示和教學。在硬體設施方面,村內的田埂、道路被重新梳理成明確清晰的道路系統;污廢水被過濾形成景觀凈水系統;生態農業與景觀、餐飲進行一體化配置;規劃設計了多層級的鄉村公共建築與公共空間,廣場、院落、公共傢具(長椅、涼亭等)一應俱全;同時制定了整個村莊的風貌控制導則,進行整體把控:

竹藝村全景鳥瞰示意圖

第五空間

這座半屋半橋的建築是竹藝村的第五空間(生活服務中心),位於村莊中心位置,背靠林盤和水渠,面向村頭公共廣場和油菜花田,配置有小型停車場。建築造型上融合了村莊統一的建築語言——曲線變截面坡屋頂以及從屋面間穿行而過、可供遊客登高遠望的景觀休憩橋。「X」形平面伸展融入場地,對位油菜花田、村莊道路等重要景觀視點。第五空間作為竹藝村生活基礎設施服務的集合,融合了公廁、茶室、公共座椅、快遞、ATM機和兒童遊玩場地等功能。建築採用鋼木混合結構完成,配合使用竹模混凝土牆面和當地傳統小青瓦屋頂。

即將完工的第五空間

竹藝村遊客中心

竹藝村遊客中心臨近最美鄉村公路——「重慶路」,作為竹藝村的門戶,處於進入村落的必經之路上,配置有大巴落客點和小型停車場。場地面向廣袤的油菜花田。周圍野趣橫生的濕地和水塘,更為這一片林盤地景增添了些許靈巧生機。位於此處的遊客中心用四周的功能空間圍合出中心的公共廣場,向油菜花田敞開。該建築採用磚牆和木結構屋頂混合完成,柔滑的屋脊線條覆蓋出院落式的平面。一層設置有綜合服務大廳、商店、展廳等外向開放的公共性空間,二層則是相對私密的辦公空間。

遊客中心鳥瞰

竹里民宿

竹里度假酒店作為白塔湖旅遊度假區的啟動示範項目,是崇州建設全國特色小鎮的關鍵一步。設計力求充分利用場地的自然優勢,創造出與自然天地和諧、與功能主題契合、與結構材料統一的建築空間。

竹里民宿鳥瞰

設計尊重基地原貌,保留野趣,建設過程盡量少破壞到現有的植被。客房以傳統建築為原型,靈巧的雙曲屋面由圓形平面拓撲生成,與大堂相互呼應。平面上以兩個圓形並列相咬合而成,一側為起居室,另一側則兼具休閑娛樂和起居功能,設有更衣區、小吧台、衣櫥、沙發、寫字檯、電視機等設施。

竹里民宿室內場景

項目信息:

地點: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鎮

主創建築師:袁烽

設計單位: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建築:韓力 孔祥平 雷少英 陽斌;

室內:溫欽皓 陳曉明 唐靜燕 李秋橙 王炬

攝影:林邊 韓力 楚華鵬

JING GUANG 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觀邦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園路超有設計感

TAG:景觀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