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西荔枝滯銷5毛一斤沒人要,是天意還是人為?

廣西荔枝滯銷5毛一斤沒人要,是天意還是人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赤日炎炎的夏天,荔枝一直是大家比較喜愛的水果。然後,在荔枝消費最火爆的時節,在荔枝的主產地廣西靈山卻發生了嚴重的荔枝滯銷。由於今年的氣候適宜,靈山荔枝迎來了大面積的豐收。本來豐收對果農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荔枝豐產卻不豐收,價格從去年的2元一件,降到8毛一斤,個別品種甚至5毛一斤都無人問津。於是,氣憤的果農直接將荔枝倒在地上,甚至不停的踩踏荔枝以泄心中的怒火。

其實,你會發現,不光荔枝,很多農產品,每隔一段時間滯銷就會爆發,像之前的廣東徐聞菠蘿、山東大白菜、新疆哈密瓜等。同時,伴隨滯銷而來的是很多電商平台,打著公益助農,開始銷售這些滯銷的產品。那麼問題就來了,農產品頻繁發生滯銷的原因是什麼?電商平台的公益助農到底有沒有實質的效果?如果沒有,解決農產品滯銷關鍵措施又是什麼?

要明白上面這些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發生在廣東徐聞縣的事件。2016年廣東徐聞縣菠蘿大面積滯銷,五分錢一斤的菠蘿都沒人收購。然後,令人不解的是,一些農戶的菠蘿價格卻賣到3元一斤,差不多是其他農戶菠蘿價格的60倍。雖然價格貴,但是這些菠蘿卻供不應求。採購商都是搶著收購。原來,造成價格差距的根本原因是菠蘿的品種不同。滯銷的菠蘿是百年未變的老品種,質量差,加上上市時間和其他產區的菠蘿「撞車」。而暢銷的品種是從台灣引進的台農17號優質品種。這個品種的口感。質量都比老品種好,但是存在種植成本高,產量低、種植麻煩、風險大。很多農戶都不願意去種。所以,農產品的品質差是其滯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從銷售端來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每次只要電商平台推某某地區的農產品滯銷,需要你獻出一點愛心的時候,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深感農民的不易,會毫不猶疑的下單。但是當我收到貨的時候,比較失望。買的菠蘿好幾個都是爛的,沒爛的都青一個黃一個。於是心一橫,全部扔掉了。後來買的荔枝、哈密瓜等也都出現類似的問題,即使沒有爛,那口感也是比較差的。這種事情多了,現在對這種滯銷助農的產品,都敬而遠之。沒有過硬的品質,只靠消費用戶的同情心,最終丟失的是整個用戶。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農產品質量好,卻存在滯銷的現象。造成滯銷這些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主要是供大於求。一方面是當地農戶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而短期內銷售水果的渠道不會有太多的變化,產品總的需求量保持穩定,從而造成產品過剩,另一方面,由於當年氣候、雨水條件的影響,當地的農產品提前或者延遲上市,造成和其他產區的產品上市時間撞車。比如,2016年廣東徐聞縣的菠蘿。春節期間,徐聞遭遇了3次明顯的寒冷天氣,而前段時間的菠蘿成熟期,又連續遭遇暴雨。造成了菠蘿上市時間延遲了一個多月,這個時候,廣西的菠蘿也大規模上市。

滯銷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助力銷售或者媒體大力宣傳,其實是沒有效果的。電商或者媒體的宣傳,比如荔枝五毛錢一斤每人買的宣傳,通過情感透支短期內銷售了部分滯銷的農產品,但是本質上卻會使得消費者的對這個產品的需求降低。電商平台助農的產品或者網上報道的滯銷,價格都會比較低的。這樣會在用戶的心智覺得荔枝的價格比較低。就拿剛剛爆發的荔枝滯銷,我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在我的認知里,覺得荔枝應該5毛錢一斤。去樓下的水果店一看,10塊一斤,就會覺得太貴。我們知道,其實水果這類產品本身替代性比較強,於是我買了其他的水果。我想不僅是我一個人,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因為不買荔枝,從而造成荔枝的需求減少。需求的減少,渠道進貨的數量也就相應的減少。在者,從採購的角度上來說,他知道了價格,還有滯銷的信息,採購的時候,肯定會壓低價格,果農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肯請電商平台或者媒體手下留情,你們自認為的善意,其實會讓果農跌進更大的深淵。

要想根本上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應該在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種植符合消費市場的優質品種,淘汰一些低質的品種。商品的本質是解決用戶的需求。只有滿足用戶需求的農產品,才能讓消費者產生持續性的購買。現代人的認為食物不再是滿足果腹之欲,而要吃的精緻。所以品質高的農產品才符合這一波的消費趨勢。作為果農來說,要淘汰掉那些品質低劣的農產品,種植品質高的品種。同時,應該以種植高品質的農產品為榮,而不是被動的等待別人的同情。

延長產業鏈,培育當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的季節性較強,存儲等問題嚴重,通過第加工企業的培育,比如,將菠蘿炸成菠蘿汁,切片烘乾做成菠蘿乾等。可以有效的滯銷難的問題。

加強媒體的宣傳。當地政府應該針對當地的農產品,提前宣傳,同時召開農產品推介會,吸引更多的渠道商採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味農品坊 的精彩文章:

TAG:本味農品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