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親友書講記》五種殊勝的財富

《親友書講記》五種殊勝的財富

導讀:可能需要花費您3分鐘的閱讀時間

《親友書》講記 42

持續更新

殊勝之法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儘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親友書》講記摘錄

戊六(智慧)分二:

一、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

二、廣說正念等智慧。

己一(略說信等五根之道本體)分二:

一、宣說應取之信等;

二、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庚一、宣說應取之信等:

智慧分為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要想生起出世間智慧,必須產生道的功德,這些功德世間人不具備,只有出世間聖者才擁有。

所謂的道,依次可分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2]。我們每一個人應先入於資糧道,這在《現觀莊嚴論》中有廣說。但此處作者講的是加行道,因為加行道最接近出世間智慧,若欲得到出世間智慧,必先圓滿加行道的功德。當然,我們在凡夫位時,這些功德無法真實圓滿,只能以相似的方式具足。

信心精進與正念,等持智慧勝法位,

當勤於此稱力根,乃為頂位之本體。

此頌講了五根和五力,加行道依修持五根、五力而獲圓滿。我們應該得到這些財富,它也不會被盜賊偷走。

一、信心:指希求解脫真諦的渴求心。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本,《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假如沒有信心,雖有精進和智慧也無法入門,所以《前行》講「人身難得」時說,信心是五種自圓滿的根本[3]。

的確,我也經常這樣想:「現在的一些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從智慧上講,完全有能力通達佛教的基本道理,可由於沒有信心,往往與佛教失之交臂。」信心對每個人來講非常重要,《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如果沒有信心,只是把佛教當作一種學術研究,自相續不一定能入於佛法大海。

二、精進:光有信心還不行,還要對善法有強烈歡喜心,身口意具備精勤的行為。俗話說:「一生之計在於勤。」如果你沒有精進,天天睡懶覺,不要說出世間的如海功德,就連做一些小本生意,如賣麵包、賣涼粉,也不會成功的。

三、正念:指對善法念念不忘,始終不忘失。你今天做一次,以後再也不做了,肯定不行,應當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個修行人,必須要修持這些善法。」

四、等持:即一心安住於所緣境的禪定。不管是修菩提心也好,觀想釋迦牟尼佛也好,心要不被外境所擾,一心專註於所緣。

五、智慧:能辨別取捨善惡、功過、真假。倘若你智慧不夠,很多修行恐怕無法成功。之所以在諸大成就者中,許多智者修行能成功,而愚者卻望塵莫及,原因也在這裡。

這五種殊勝的法,是加行道的本體,也是令我們超離生死、證得聖道的直接因,對此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形象上,而應當精勤修行。

當然,這五法在不同的道位,有不同的安立:暖位和頂位[4]時稱為「五根」,因為它能出生一切功德,不會退轉;忍位和勝法位時叫做「五力」,因為它的力量極其強大,不會被違品過患摧毀[5]。五根和五力是世間善根的頂峰,因而叫「頂位之本體」。但有些講義中解釋說,這幾個法是加行道頂位的智慧。對於這種觀點,有些論師認為不太合理,假如只是頂位的智慧,那忍位、暖位、勝法位都沒有講,加行道的功德就不完整了,故應解釋為:在世間有漏或者動搖的善根中,信、進、念、定、慧這五法是最頂巔的。

大家應該想一想,看自己具不具足信心、精進、正念、禪定和智慧?如果這幾樣都具足,那就有希望超離生死輪迴。我們這裡有些道友也許是前世的福報,也許是今世的努力,好像樣樣都具足,他的信心從表情上看得出來;對善法方面也很有信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一直精進地修行;經常以正念觀察身口意,想著行持善法;修行的時候,包括做事的時候,能夠一心專註,對所做善法念念不忘;同時,智慧也相當不錯。一旦具足了這五種功德,雖然你現在不是聖者,但也離聖者不遠了。因為不管是哪一個聖者,肯定都具足這些法,比如我們所認識的高僧大德,這些功德統統具足,而世間最低劣的屠夫,信心、智慧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到底離聖果有多遠,通過平時的心態和行為,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修行境界有多高。

這方面,希望你們經常觀察自己,如果有了這些善根,理應好好地守護,千萬不要被五種障礙的盜賊偷走了。有些修行人的防護能力比較強,方便方法也比較多,雖然積累的財富不多,但防護措施非常嚴謹,這樣一來,在修道過程中就不會退轉。我們修行的道路非常漫長,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強盜、小賊,還有各種坎坷不平,以及不同的違緣和障礙,但有辦法的人不會受這些影響,披荊斬棘、過關斬將,最後能達到光明安樂的金洲。

庚二、以對治所斷方式遣除驕矜:

病老死及愛別離,如此業即我所造,

如是反覆思維者,彼對治門不驕矜。

下面又是勸國王不要生傲慢心,這在《親友書》里提得比較多。當官的人一般傲氣十足,樂行王可能有時候覺得自己特別好看,有時候以為自己財富最多,有時候認為自己是人中之王,對地位、權勢等的傲慢心比較強,龍猛菩薩也許看得出來,所以一直告誡他不要驕傲。

人要產生傲慢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思維生老病死的痛苦。我們都很清楚: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要面對各種難忍的痛苦;住在世間中,也要經歷四大不調之苦,那時叫苦連天的場面,誰看了都覺得難受;除了生與病的痛苦,還要面臨衰老的痛苦,任你再怎麼青春貌美,也抵不過歲月的流逝,最終人老珠黃、雞皮鶴髮;更可怕的是,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使你在不情願的情況下離開人間,感受與親人生離死別。若對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所了解,任何人都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只要你是一個人,再美麗、再強大也無法逃脫這種命運。世間上有各種選美比賽,但縱然你是世界冠軍,再過幾十年也會紅顏不再,又有什麼值得傲慢的呢?

其實,這些生老病死的業力,是我們前世親自所造,現在不得不感受,就算自己方方面面超過別人,但觀察它的本體時,也沒什麼可信的。釋迦牟尼佛身為太子時,曾於四門巡遊的過程中,分別見到分娩、老人、生病、送葬的景象,因而對輪迴產生極大厭離心,放棄王位而出家修道,以期超脫生老病死之苦。《仁王經》云:「生老病死,事與願違。」若能認識到這一點,你擁有再多的財富、再大的快樂,終有一天也會無常壞滅,這樣傲慢便可摧毀無餘。

《唯識論》云:「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孝經注》亦云:「無禮為驕。」有些人高高在上,不願對別人恭敬,可如果了知輪迴不過是一場戲,自己只是在演戲而已,任何驕傲的心態或行為都會不復存在。一些國家領導或大富翁,因為有錢、有轎車、有地位,覺得自己在人生中演的角色最精彩,但若懂得了生老病死,明白在漫長無際的輪迴中,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小「螞蟻」,就不會這麼自以為是了。在一大螞蟻里,有一隻黑色的小螞蟻,唱著歌說:「我在螞蟻中最了不起,你看看我的財富:洞里有好多草葉子,還有好多小蟲屍體,我現在再也不愁了,不求別的東西了。」但在人類眼裡,它沒什麼可傲慢的,過一段時間下大雨,它的財富也會變成無常。

所以,真正能了解得失盛衰的話,根本不會生起驕慢心。但若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有些人覺得自己好看,就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天女;有些人稍微有點財富,就覺得自己富可敵國。其實懂一些佛教真理的話,包括樂行國王在內,也不應該生起傲慢,否則,你有再高的智慧和禪定也沒有用。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即使因前世福報或暫時因緣得到一分超人的功德,也不應當以此而有驕傲之心。

專有名詞

注釋

[2]資糧道、加行道屬凡夫之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屬聖者之道。具體而言,資糧道:獲得是見道之基礎。加行道:獲得見道之加行。見道:一地菩薩。修道:二地至十地菩薩。無學道:究竟佛果。

[3]五種自圓滿分為:一、所依圓滿;二、環境圓滿;三、根德圓滿;四、意樂圓滿;五、信心圓滿。《大圓滿前行》中說:「只有通過體會到如來教法和證法有理有據的特徵而獲得解信之人,才是真正無謬的法器。所以說,信心是五種自圓滿的根本。」

[4]加行道分為暖位、頂位、忍位、勝法位,這四個階段的功德層層增上。

[5]《大毗婆沙論》言:「問︰何緣此五名根、名力?答︰能生善法故名『根』,能破惡法故名『力』。」

……

有一種光明不會滅

有一種追求永不停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身體失去健康,大多數是源於……
佛陀已經功德圓滿,為何還會感受頭痛、流血、被誹謗等惡果?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