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個人在成長和完善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一個人在成長和完善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有了外在的教化和影響,人心就會慢慢沿著善的軌跡發展,因為人心之中本來就具備善的種子,所謂「人之初, 性本善」。佛教中也講眾生皆具佛性,佛性是什麼呢? 就是一 種最究竟的善。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在成長和完善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善良、慈悲、科學和理想。

生命營養素——善良

心地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我的老師法王晉美彭措,是一位在弘揚佛法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宗教人士,然而他不僅在宗教領域遊刃有餘,還深諳很多的人生哲理。他曾經說:善良的心地和賢善的行為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只有具備這兩者才能得以成長和完善。

善心,需要培養

很多人嘴上也會說人要心地善良,但實際上一反觀,可能就會發現自心中實際上有很多惡的習氣。

而要具備善心,也並非無因無緣,需要依靠一定的教育來培養。所以不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應當致力於向人傳遞善的能量。尤其對於下一代,從小給他灌輸善的理念至關重要。

如果有了外在的教化和影響,人心就會慢慢沿著善的軌跡發展,因為人心之中本來就具備善的種子,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佛教中也講眾生皆具佛性,佛性是什麼呢? 就是一種最究竟的善。

那麼如今的學校中,有沒有培養善心的教育呢?有一些,但並不多。反而包括小學、幼兒園在內的很多學校,給學生灌輸的常常是對抗的理念。

以前有個專家到學校去調查,專門詢問一些孩子:「如果有些同學穿得很單薄,可能會凍死,你們能不能把自己多餘的衣服借給他們?」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是:「凍死也活該,跟我無關。」

與此同時,很多家長也這樣教誡自己的孩子:「如果學校里有人欺負你,你一定要報復,罵回去或者打回去。」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就跟孩子說:「這是騙子,不能給錢。」這樣從小給孩子灌輸種種不善的思想,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不論遇到什麼對境,都會以一種噁心或者抵抗心來對待。而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善的理念,那麼他的人生就會呈現另外一幅景象。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佛教也講「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一個人如果心地善良,就會給自己的生命營造快樂;反之,如果內心邪惡,就會給自己的人生招來痛苦。

也許有些人想:「某某人做了善事,為什麼沒有看到他有好報呢?」這實際上是因為他所行的善還比較薄弱,如果這種善力量足夠強大,即生或來世必定會感召安樂的果報。

善心,是對自己的護佑

美國第 34 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曾是二戰時歐洲盟軍最高的統帥,當時有一次他呆在法國的一個城市,正準備趕回總部開一個緊急會議。

那一天大雪紛飛,車子一路疾馳。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途中,艾森豪威爾發現一對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瑟瑟發抖。他馬上讓司機停車,並命人下車詢問。

他的一個參謀說:「我們必須按時趕回總部,時間緊急, 這件事可以讓當地的警方來處理。」艾森豪威爾說:「如果等到警方來處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

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兩個老人是要去巴黎看兒子,但行至中途車拋錨了。艾森豪威爾於是讓他們坐到自己的車上,將他們送到巴黎兒子的家裡,然後才趕回總部。

結果據之後的情報顯示,當天德國納粹分子已經埋伏在艾森豪威爾的必經之路上,準備殺死他。如果他當時沒有改變路線,必定會當場喪命,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個歷史也將重寫。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人的善心不僅保護了他人,而且庇佑了自己。

印度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故事,有兩個孩子去外面乞討,看到很多出家僧人。一個孩子說:「如果我有權力,就把這些沙門統統殺掉。」另一個孩子說:「如果我變成國王,就供養這些沙門。」發噁心的那個孩子,後來躺在一處交通要道上休息,馬車飛奔而過碾在他的脖子上,他當場斃命。而生善心的那個孩子,後來依靠種種因緣,如願以償做了國王,並且也供養了僧眾。

善心,是人生的路標

有關善心得善報,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號稱「死亡之海」,因為去那裡考古的人都是有去無回。直至1814 年,有一個考古隊打破了這個死亡咒語,成功走出了沙漠。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當時這個考古隊在沙漠里行進時,隨處可見死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挖個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豎個簡易的墓碑。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花費了大量時間。很多隊員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收屍的。」

但是隊長很有愛心,他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一個星期後他們到達了目的地,在那裡發現了一些非常珍貴的古代遺迹和文物。當他們正要滿載而歸時,突然颳起了暴風,幾天幾夜飛沙漫空,指南針失靈了,食物和水也越來越匱乏,他們心中的希望開始泯滅。

這時隊長說:「不要絕望,我們來的時候做了一些路標。」 於是他們沿著來時為死者做的墓碑而行,最終走出了沙漠。

後來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考古隊員們感慨地說: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表面看來,在座的人都非常成功——能夠考入這樣的大學,但是進入大學後,也並非如你們最初所憧憬的那樣快樂,因為我看到你們的笑容也不是那麼燦爛,可能每個人也都會有各自的痛苦、煩惱和憂愁,有些人也許正處在迷失方向的狀態,此時就需要人生的路標,這個路標就是善良。

一個人如果內心善良,那麼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和憂傷,反而會感受到快樂和安全。

剛才有些老師跟我講北京大學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就業壓力,這一點跟其他學校不同。即便是這樣,這裡的學生還是會有其他的壓力,因為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定位很高— —薪水達到多少、地位達到怎樣等等。當一個人的目標越來越高時,由於人的精力和福報有限,就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痛苦,就像跳高運動員跳得越高,體力就會越難以跟上一樣。所以如果把目標放低一點,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

敬摘錄《在心裡種朵花》

……

有一種光明不會滅

有一種追求永不停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如何判斷網路信息的真偽?
《親友書講記》五種殊勝的財富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