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水果獵人:全球搜尋千奇百怪的果實

水果獵人:全球搜尋千奇百怪的果實

楊曉洋/ 口述楊建偉/ 整理沈佳音/ 編輯

有毒的水果是自然演化中很自然的事情:它在成熟以前,不想讓其他動物來吃它,要不然它就沒法傳播種子了。成熟以後,種子都準備好了,你一吃,把種子帶走了,到另外一個地方又排出去了。這是它一個很正常的策略,沒熟,你就過來吃,那不糟蹋了,對不對?

楊曉洋,水果獵人,顧名思義,就是去全世界尋找水果的人。

榴槤為什麼能當水果之王?

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榴槤樹型比較高大,通常在雨林裡面屬於那種林冠叢,長到頂上去了,是優勢樹種,它的果實也比較霸氣,有刺,看起來非常威武,不容易接近,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的營養非常豐富。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榴槤的多樣性,味道非常多變:有巧克力味的,有咖啡味的,甚至有一些是辛辣味的。它基因的多樣性非常高,口味的特點非常多。

我為什麼說國人對榴槤的認知非常少,因為我們吃到的基本就那麼幾種從泰國過來的。這兩年多了一點,有一些越南的榴槤可供選擇,但基本上就這幾種,加起來撐死不超過七八種。但是,全世界我了解到的榴槤,至少超過了七百種,它們每一種味道都不一樣,所以它的多樣性多得可怕。你把這個果實的若干粒種子,種在同一個地方,長出來的榴槤樹結出來的果,味道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我還吃過紅肉榴槤。這個紅肉榴槤刷新了我對世界的認知,我找找找,找了好久也沒有,就四處託人,包括當地的朋友,當地的水果獵人幫我去找。終於有一天,他跟我說,我幫你留意了幾個果子,我幫你留著呢,留冰箱了。你要不留冰箱,它自己在外邊裂口了,容易壞。我就趕緊訂機票過去,去了之後發現這個果子在地上躺著。你打開榴槤那一剎那,你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然後就拍照片,去嘗試,去感受這種水果,都是很讓人舒服的一個體驗,非常難忘的體驗。

我吃過100多種榴槤。集中大量品嘗榴槤時,每種榴槤我只吃一塊,而且選擇最能夠代表這個榴槤的水準的這一塊肉去吃。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在最下邊那一塊,因為它的糖分會往下走。但是有的時候不一樣,要看具體的品種,你要看它的色,還有它的香,最主要的是看它的顏色,就能看出來它大概的發育,哪塊最甜,哪塊最苦,都可以看個七七八八。像一些烏黑的榴槤,那個果肉都已經發黑了的,透著一股淤青,這就說明它的糖分足夠了。這種榴槤通常都是極品。

很多人對榴槤都有偏見,覺得榴槤臭,其實真正新鮮的榴槤是不臭的,有臭味是因為它不新鮮了。

新加坡的榴槤是「包吃」的。如果榴槤商販給你打開一個榴槤,這個榴槤你不滿意,他立馬得給你再換一個,再重新給你開一個。比如說,你要苦味榴槤,他給你打開一個是甜的,你當場可以拒絕,他就得給你重新換一個,只收你滿意的那個榴槤的錢。

土豪的愛好

我現在的身份之一是水果獵人,全世界去找各種新奇的水果。水果獵人在一些發達國家,比如歐美地區會比較多一點。像英國,它早期有這種園藝氛圍,有一陣子,人家種個胡蘿蔔都可以搞一個比賽,種個南瓜都可以比比看誰種的南瓜最大。他們會有這種文化,就有這種精神方面的追求,想獵奇一些比較新鮮、好玩的東西。比如說一些水果獵人到世界各地去找水果,把它們引進到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去種植。

不過,有了這個需求,卻並不是所有的水果獵人都會專門跑過來。有一些沒辦法跑過來,他們就只能請像印尼的、馬來西亞的一些當地人去找,找了之後,幫他把種子寄過去。每年這個果子熟了的時候,當地人就會在樹底下撿幾個種子,發快遞發到那個國家,那個人就可以給他一定的酬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人也能算是水果獵人。

全球的水果獵人以50歲至70歲為主,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財富的積累,他們是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在我們這個年紀基本上都是迫於生活壓力,都是按照社會的軌跡去跟著這個社會機器去走的,很難去冒險做一個水果獵人,很少有人就以水果獵尋為生,很難去靠這個生活。

基本上像我認識的那些水果獵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的是銀行高管,有的是一些律師,有的是一些醫生,昨天還拿手術刀,今天就拿水果刀了。還有一些是自己有好幾個工廠的,還有一些土豪,自己有很多地的,各行各業的人。你完全想像不到他昨天還穿著一身正裝,坐在辦公室裡面去談事情,寫策劃,做方案,第二天換了一身野外的裝備,就跟我一樣了。你脫掉工作裝,到了野外,到了森林裡面,大家都一樣,都是孩子,都有著對水果、對自然的好奇心。當然也有一些是植物分類學家,還有像我這種不務正業的自由職業者。

曼谷丹嫩莎朵水上市場

現在我沒有全職的工作,水果獵人外,還會做些植物分類相關的研究。我主要在東南亞這邊。2008年,我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學習數碼與精密製造工程。那時,我經常拿著相機去找一些「好玩的水果」並拍照記錄。所以當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需要與東南亞植物研究人員溝通時,便給了我一個東南亞植物引種保育專家的頭銜,負責與東南亞國家溝通相關工作。比如說,前段時間研究者發表了一些論文,關於東南亞紅樹林,也有海南的紅樹林,其中有種植物叫紅欖李,是中國敗育的(沒辦法在自然條件下繁衍)。我們當時就從東南亞引種了紅欖李,就幫海南的一些大學做了這些事情。反正是陸陸續續都有相關的一些研究項目在做,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或大學也會給我一些經費支持。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跟大自然有非常多的接觸,有很多很好玩的回憶。這些知識和記憶填充了我早期的對植物的認知。我非常喜歡觀察一些東西,看它們怎麼長的,怎麼開花的。植物真的很神奇,它不需要額外的人類的幫助,只要給它光,給它水,給它合適的條件就可以悄無聲息地發芽、生長,再開花結果。它看起來很普通,但其實只要你去思考,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任何一棵植物,它能存活一萬年,展現到我們面前,就是一個奇蹟。而我們大眾都沒有這種機會,或者對這種體驗視而不見。特別是住在城市的人,他們的生活基本上被水泥給限制了。雖然他可以通過看電視、看書、上網去了解一些知識,但這些信息是二維的,最多是三維,他沒辦法去多層次,多角度地感受植物。給你看再多的照片,都不如看這個東西,去摸它一把,去吃它一口。

我剛到新加坡的時候,對我的專業還是蠻感興趣的。在我眼裡,精密製造工程和植物是相同的,只不過植物是更高等級的製造。它們的精密程度、它們的設計,整個流程非常的流暢,而且沒有污染,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製造,但我們作為高精密的工程師,連個小小的葉綠體都造不出來。我覺得我們很慚愧。

我目前見到的植物應該有兩萬種了。全世界有33萬種植物,這兩萬種植物囊括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生命是個很好玩的東西,尤其是植物。它的花為什麼這樣形成?這個花為什麼長這幾個花瓣?為什麼還長了一個蜜囊?這是一種數學邏輯,是生態協同演化的結果,非常有意思。

要爬樹,先考證

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而最打動我的時候是,有一些東西,你根本想像不到它會這樣長。以一個植物學家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就會覺得這個東西長得不科學,但是大自然給了我一個耳光,「啪」地打了你的臉,但你會覺得被打得非常爽。那個水果雖然看起來很不科學,但是它就是事實,它就那樣,毫無遮掩地展露在你面前。你只能說:「哇!」超級驚訝,超級不敢想像。你會覺得被大自然完全給震驚到了,它一直在刷新你的三觀,你只能是頂禮膜拜。這是大自然,熱帶雨林給我的體驗。

水果資源不是按國家來分的,是按地理環境來分的。我們看水果其實沒有很嚴格地從國界上去劃分。國家都是人類劃分出來的。

中國本土的水果資源非常豐富,因為中國有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植物,生物多樣性非常高。但是中國的水果開發程度又非常低。像獼猴桃,它裡面最出名的是奇異果,是中國的獼猴桃被紐西蘭「弄」走後,在紐西蘭發揚光大的品種。全世界一共有57種獼猴桃屬的植物,其中有55種都是中國原產。所以,我想把東南亞的水果梳理完之後,可能去梳理一下中國的水果,也有可能是直接去美洲或者非洲。

水果這東西,不是你想找就找得到,也不是說你天天得去找,因為它是有季節性的。在東南亞也有水果季,一個是6到8月份,另一個是12到2月份。這兩個季節,我會跑得比較勤一點。像有一些種,有的時候可能等一年兩年你都等不到一個,突然,那邊的水果獵人給你發一個照片,說:「這水果現在下來了,趕緊來吧,再不來過兩天就沒了。然後你就立馬訂機票,走。」

在馬來西亞、印尼,你要是爬那些很高的樹,還要專門考個爬樹證。它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教你怎麼爬樹,還有一些幫助你爬樹的工具。我還沒考,所以一般特別高的樹我都不爬,選擇交給當地的土著居民爬。更主要的是,一些野生的水果,我們外國人是沒有權利去摘它的,只有本地人可以摘。本地人哪怕把那棵樹砍了都是合法的,我們外國人哪怕故意弄破一片葉子都是不合法的。你要是帶一個當地的嚮導去,嚮導摘了請你吃,這是可以的,合法的。

什麼樣的水果有毒?

我從來不會吃我不知道的水果。我吃到的,基本上我都能準確鑒定,這也是為什麼要學植物分類的原因。沒有這個,我胡亂吃的話,小命早沒了。一般你首先要判斷這個植物是什麼。你不知道它是啥,沒有準確的名字,沒有準確的信息,你就很難判斷它到底有沒有毒,這是最關鍵的。基本上很多水果,你要是能夠查到它的名字,就可以了解當地人對它的一些看法和經驗,或者有一些相關的記錄,有可能記錄這個種子吃死過人,或者吃中毒過。也會有一些比較安全的方法。比如說吃的時候要盡量去試觸,即使你確定它能吃,也要非常少量地去試吃,不要一下就吃飽了。吃飽了發現它有毒那就晚了。

2015年10月15日,在廣東省一個國家公園,世界番荔枝小組專家成員們找了一棵瓜馥木,結滿了果實。專家都說了能吃,很多人都吃了,我就吃了一小口,沒事兒,再吃一口,還沒事兒。等到大概幾分鐘之後,就中毒了。當時嗓子根本說不出來話,像針扎一樣,非常難受。它對部分人顯示過敏的癥狀,而且它不是立刻就反應,是過了一段時間才反應出來。你要是剛吃一口,吃進去就覺得中毒了,那肯定不吃,當時就丟了,但是這個玩意當時沒覺得啥,還覺得甜甜的挺好吃,吃了以後才發現被坑了。

有毒也要看具體是什麼樣的情況。基本上有毒的果實我也熟悉得差不多了,我知道大概是哪些類群。有一些很致命的有毒植物,比如見血封喉,果實完全成熟以後也是可以吃的。這是一個很奇葩,很刷新人三觀的事情。它全株都是有毒的,但是它果子熟了後是可以吃的。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水果,只有搞分類的人才懂。其他人基本上都不敢吃,因為知道它有毒,也不敢讓孩子吃這種水果,因為孩子要是摘一個不熟的吃了,那基本上也就掛了。

有毒的水果是自然演化中很自然的事情:它在成熟以前,不想讓其他動物來吃它,要不然它就沒法傳播種子了。成熟以後,種子都準備好了,你一吃,把種子帶走了,到另外一個地方又排出去了。這是它一個很正常的策略,沒熟,你就過來吃,那不糟蹋了,對不對?

再分享一種叫「星果木」的植物。它的果實非常好看,很多鳥都來吃它。沒等它成熟,把那個果實打開像一個果盤一樣,就已經被鳥吃完了。大家有一個誤解,比如說鳥能吃的果實,人就可以吃。其實這也是一種非常不科學的說法,果星木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因為鳥對它的毒素是不敏感的。鳥和人的腸道的菌群和消化酶不一樣。有一些毒素,鳥類有相對應的消化酶,人類沒有,所以鳥能吃的,人不一定能吃。

我曾經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帶了幾個小夥伴,大家一塊吃星果木。我都沒敢多吃,就吃了小指甲蓋那樣大小的一點點,因為我不確定它有沒有毒。我也提前跟他們說了,說這個玩意可能有毒。結果那次果然大家都中毒了,以後這幾個小夥伴再也不敢隨便跟我吃東西了。因為吃得非常少,只有一點點扎嗓子,幾分鐘之後癥狀就消失了。

鈍葉桄榔,這個屬植物比較有意思,煮熟了是可以吃的,但是不煮熟的時候呢,你拿手去碰它都會中毒。我當時就在植物園,看到地上掉了很多果子,挺可愛的,我就去撿了一些,用小刀打開拍解剖照。我還沒等到解剖呢,就覺得這個手上非常癢,奇癢無比,我說:「啥玩意扎了我,咬了我呀?」

那次被鈍葉桄榔「扎手」的經歷讓我立馬就想到那個水果——咬人狗。這也是一種非常奇葩的水果,果實可以生吃。咬人狗的中文學名叫火麻樹,它身上有好多小刺,每個小刺都像一個注射器一樣。你一不小心碰到它,它就把像類似乙酸一樣的東西全部扎到你的皮膚裡面,給你注射好多管乙酸,又疼又癢。但是那個果子附近是沒有刺的,果子非常光滑,而且是藍色的,散發出來一股誘人的氣息,它主要是吸引鳥的,它對鳥沒什麼傷害。

植物界裡面有咬人貓、咬人狗,咬人貓是比較小的一種植物,你不小心碰著它,你在野外蹲個廁所,你咔一下蹲到那個葉子上,它就可以「咬」你了。

找到自然的「原力覺醒」

我吃的這些水果,都跟我的童年記憶不重合,因為它完全是兩套味道。童年時,吃的基本上都是北方的水果,像蘋果、橘子、葡萄,而東南亞的水果基本完全是屬於熱帶的,跟國內北方的偏溫帶的水果不一樣。

水果是人類和自然溝通的一個媒介。人類是從自然之中脫離出來的,在文明出現以前也都是一幫野人。野人是靠什麼生活的?他早期不會說想著種穀子、水稻,他就是靠吃水果,啃樹葉和樹皮生活。當時,水果給野人提供了非常多的能量和糖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水果之後會有這種基因裡面的衝動。我們對水果沒有任何抵抗力,如果你不想吃水果,那你早被社會和自然淘汰了,你生存不到現在。

我們的祖先一直都在被篩選著:誰能充分地利用水果,誰能充分地獲得更多的糖分,誰就能在自然中被篩選下來,把基因留存下來。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但是,到了農耕時代,人類從自然中走了出來,逐漸突破自然的束縛,水果的作用就逐漸被淡化了,但還是有。從開始建立文明一直到現在,水果一直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和自然之間溝通的一個橋樑。

2016年,我在新加坡參加了一個有關世界棕櫚科植物的會議。其中有一位專家做了一個演講報告,系統地、全方位地介紹海底椰的稀有程度和瀕危情況。它的成長周期非常長,一個果從開花到成熟要好幾年。中國的海底椰不超過三棵,其中有兩棵是塞席爾贈送的,非常珍貴。它是塞席爾的國寶,不讓隨便買賣。但是在早些年的時候,由於它很出名,所以很多人到了當地會去買,會走私出去,造成這種植物瀕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在奧森公園,遇見韓Coach
智庫速遞 | 誰在用區塊鏈彈奏,一曲不再窮?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