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15歲生子並不影響人生開掛?法國少女媽媽講述帶娃求學的別樣經歷

15歲生子並不影響人生開掛?法國少女媽媽講述帶娃求學的別樣經歷

原標題:15歲生子並不影響人生開掛?法國少女媽媽講述帶娃求學的別樣經歷


懷孕、帶孩子,這些15、6歲的少女已經通過親身經歷見證了這艱辛不易。孩子的到來有時是意外,也有時候是出於對「愛」和「獨立」的渴望。《世界報》記者Ga?lle Dupont講述了她們通常被主流社會忽視的生活。


16歲的羅克雅屋裡衣服亂扔、物品雜亂--完全是一副普通青少年房間的樣子。牆上只有一個裝飾品--她的初中畢業證(DNB):「我很自豪,在懷孕時通過了中考。」在這張文憑下面是她10個月的女兒阿伊薩達的搖籃,羅克雅的床和幾箱紙尿褲堵住了周圍的空間。搖籃是空的,孩子下午待在託兒所里。羅克雅12歲和6歲的妹妹在客廳玩耍,她們的母親出門上班了。「母親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雖然有時候我也會糊塗起來--好像她才是阿伊薩達的媽媽」。

因為在這個年紀懷孕,羅克雅已經記不得自己受過多少次指責。「你幹了什麼蠢事!」媽媽剛知道這個消息時怒不可遏。在醫院裡,醫生直接給她實施了無痛分娩,因為「你還沒到自己可以做決定的年紀」。因為未婚生子,羅克雅在馬里的親戚們覺得她像個妓女。但她覺得自己帶孩子反而更好,羅克雅的男友跟孩子並不親近。他比羅克雅大20歲,是少女的初戀。「我那時什麼都不懂,以為第一次不會懷孕」,她回憶說。



講述少女母親故事的法國電影《17 filles》截圖。


羅克雅曾經想過墮胎,但最終決定不違背良心。當助產士將孩子放在她胸前時,她全身心感受到了成為母親的激動。「有人說我很勇敢,但我只是承擔了自己行為的後果。」但她之後的人生之路也變得複雜,比如高中。她在巴黎一所中學讀高一,「老師不太好說話」,羅克雅因為生孩子缺了很多課,學校並沒有網開一面。

越早、越深入接觸社會,越容易懷孕


羅克雅的社會指導員--「陪伴高中媽媽協會」(Samely)的社工奧黛麗講述了這位少女媽媽的學業和人生規劃。Samely創立於2013年,每年跟隨幫助180位巴黎地區的未成年媽媽。這些女孩的平均年紀是17歲,但13-15歲的也為數不少。協會的目標是幫助這些女孩繼續學業。



協會受到巴黎大區和歐盟社會活動資金支持,屬於扶助生病學生繼續教育協會PEP( Pupilles de l』enseignement public)的一部分。「在協會工作中我們得知,3/4的少女媽媽在孩子出生兩年內離開了學校」,PEP巴黎協會主任科爾努(Florence Cornu)說。這可能導致嚴重社會影響。Samely協調員雅克萌解釋說:「沒有文憑、沒有收入,這些處境脆弱的人群可能迅速轉化為不穩定因素。他們的孩子也可能被送入孤兒院、寄養家庭,釀成第二代的悲劇。我們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是避免少女媽媽的出現。未成年少女越早、越深入地進入社會生活,她們懷孕的幾率越大。」


只要給她們鼓勵,她們都會學業有成

女孩們得知自己懷孕的一刻總是驚慌失措。18歲的蘇菲在懷孕4個半月後才覺察出來,已經超過了墮胎的法定期限。她是個好學生,平均成績15分(總分20),夢想著成為兒科專業護士。但帶著一個孩子上大學顯然太難了,雖然她的男朋友已經表態要責無旁貸地做個父親--這已經是稀罕情況了,2/3的情況下,少女媽媽都會被孩子的父親拋棄。



雅克萌為蘇菲提供了諮詢指導:定期會面評估學校生活和學業方向,與學校建立聯繫、提供行政支持……蘇菲特別讚譽的一項工作是協會對其學校集體生活的關注和追蹤,這項幫助可能會延長到兩年。得益於此,8成少女在懷孕後第一年繼續學業,6成堅持到了第二年。「只要給她們鼓勵,她們都會拿到文憑」,科爾努發現,「這樣就可以避免她們在尚未成年、沒有文憑時開始工作,進入惡性循環的人生」。


被社會福利忽視的群體


Samely協會同時致力於適應不同的情況。「我們不拘泥於『時間計劃』」,社工馬瑚微笑著說。18歲的娜塔、8個月孩子的母親沒有如約出席約會,馬瑚主動找到了她家。娜塔跟四個姐妹住在母親家裡,大家一起幫忙照看小孩。孩子出生後,她曾經暫時停止學業。「總有不可預見的事情」,她感慨道,娜塔感謝家人的幫助,但也遺憾孩子沒有得到父愛。

「娜塔需要在學業和做母親兩方面同時做出努力」,馬瑚指出。幸運的是,她就讀的高中對她很寬容,正輔導她準備高考。娜塔希望有人幫忙看小孩,並且找到單獨的住所。她正在申請單身母親的福利住房。科爾努遺憾地說:「目前並沒有專門給未成年母親提供的福利房份額,這個群體是被忽視的。」


「我想要個孩子,但不想依靠男人。」


一般來說,少女懷孕被認為是對性生活或避孕無知,但社工們發現許多女孩有吃避孕藥的習慣。比如娜塔,除了按生理周期服用的避孕藥,她也吃了事後避孕藥,但還是懷孕了。


「青少年懷孕的概率一直是穩定的,現在的女孩對相關生理知識都有所了解。導致她們懷孕的,有時是她們模糊懵懂的願望」,馬瑚指出。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可以填補情感上的空白,在家裡佔據新的位置,迅速成人化保護自己……18歲的阿米娜承認了這種矛盾的心理。她6個月的寶寶西科「偶然」到來,「我有時候很高興,因為我喜歡小孩;但有時也會傷心,因為不想讓父母失望。我媽驚慌失措,因為她認為學業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父親是阿米娜交往了3年的男朋友,他們不久後要結婚,這是雙方的家人共同決定的。但阿米娜不想成為家庭主婦:「我想要個孩子,但不想依靠男人。」她在懷孕期間順利通過高考,目前在會計和商業管理專業的等待錄取名單上。「說真的,我為自己感到自豪」,少女媽媽阿米娜抱著孩子微笑道。


法國15歲以下少女生育率穩定


根據官方數據,法國每年約有150個嬰孩由15歲以下少女誕下,這個數字自1980年以來保持穩定。同時,15-19歲的少女生育率大幅下降,從1980年的5萬下降到2013年的1萬9千(包括海外省)。根據法國人口統計局的統計,2000年以來法國15-19歲婦女的生育率趨於穩定,約為10個嬰孩/1000名婦女,是西方國家中較低的(對比英國18/1000,美國30/1000)。


(歐洲時報/ 李婧詝 編譯報道)


編輯:Thoma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mp 的精彩文章:

TAG:歐洲時報內參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