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8歲海歸兒子啃老82歲患病母親,原因何在?

48歲海歸兒子啃老82歲患病母親,原因何在?

48歲海歸兒子啃老82歲患病母親,原因何在?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瘋傳一篇文章,名稱是「名校碩士宅家啃老,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後都成了坑」。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過這篇文章了,小編也是,感觸頗多。文中重點強調了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性,小編十分認同,在我們少兒財商教育中,也是把培養孩子獨立性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特寫下這篇文章,結合我們少兒財商教育,和大家探討一些孩子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先帶著大家回顧下關於這名啃老名校碩士的新聞報道吧。這位名校碩士叫大衛(化名),上海人,今年48歲,他的母親叫丁阿婆,已是82歲高齡;除了大兒子大衛,丁阿婆還有一個小兒子和女兒。大衛從小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屬於學霸類型。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後來又拿到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碩士學位,他一直是母親丁阿婆的驕傲。

然而在2012年大兒子畢業回國之後,就一直宅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打遊戲消磨時間,整天渾渾噩噩,就是不肯出去工作。丁阿婆不幸身患尿毒症,一個星期要去醫院做三次透析,一個月的治療費用要2000多虧,然而丁阿婆的退休金才3500,除去治療費用已經所剩無幾,還要負擔起自己和兒子的生活費用。

無奈之下,為了讓兒子出去工作,阿婆以兒子不贍養為由,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然而,兒子目前沒有經濟能力,即使阿婆勝訴,兒子依然無法執行贍養的的義務,達不到任何效果。無奈,阿婆只好撤訴。值得欣慰的是,通過調解,目前大衛已經有了出去工作的意願。

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阿婆說兒子將自己的種種不幸的責任都推到了她的身上,她也坦言是自己對兒子的過分溺愛害,過分包辦害了孩子。自己很早就將上海的一套房產過戶到大兒子名下,大兒子有可能是因為覺得有了這套房產,以後的生活有了保障,才不願出去工作掙錢的。但是因為房產的問題,也招致了小兒子和女兒的不滿。

從這個真實的事例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悟出的一些道理。

首先,就是那邊網路熱傳的文章中提到的孩子的獨立性的問題。確實,培養孩子獨立性十分要,培養孩子的自理,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我這裡要強調的是兒童財商教育中經濟獨立性的培養問題。孩子自從來到這個事實,他就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必然要要發生各種各樣的經濟問題,他要吃、要穿、要玩、要上學,長大後還要工作結婚生子,還要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等等。我提倡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和孩子在經濟上及早的劃清界限,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是你的,要讓孩子認識到天底下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你最終是要獨立生活的。現在網路熱傳一個詞語「巨嬰」,就是指那些不同程度的啃老族,還需要靠父母的接濟才能維持生活的的成年人,無非換了一個詞語。就像這個故事中的大衛一樣,48歲了,還在家中靠老母的退休金苟且生活,他的經濟獨立能力該是有多差,一個接受過西方教育熏陶的人,不該如此。

其次,我想說說我們財商教育中對孩子一種品質的培養,這種品質叫感恩。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個陌生人幫助了你,我么還對他有感激之情,更可況是養育了自己幾十年的母親呢。對於身患重病的阿婆來說,兒子非但不能盡到贍養義務,不能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反而還要依靠母親生活,我們不禁對阿婆心生憐憫。但是從孩子是阿婆自己帶大的,從小過分的溺愛、冠寵讓孩子從小就沒有責任感,不懂感恩,這是家庭早起教育的問題。

再次,我要說下孩子財商觀念早起培養樹立的問題。有一個小故事,一個美國孩子問爸爸,「我們家有錢嗎」,美國爸爸回答「有錢,但是這些錢是爸爸的,不是你的」。同樣,一個中國孩子也對自己的爸爸提出了統一的問題,中國爸爸的答案是「我們家有錢,這些錢將來都給你!」。雖然是一個故事,但是故事折射出了國內外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新聞中的高材生大衛,因為仰仗母親過戶給自己的房子,失去了工作奮鬥的動力。孩子的財富觀念是否正確,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然而他們的財富觀念來自哪裡,來自父母的灌輸和指導。

最後,我想談一談孩子財商觀念培養的最佳時期。其實,有一句話講「三歲定八十」,這話一點不假。一些家庭教育專家指出,孩子的觀念和習慣的培養的最佳時期是3歲到12歲,也就是在孩子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就養成了。同樣,少兒財商教育也要從這個階段逐步的進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信、創新、感恩、分享等等的良好品質,學會管錢、花錢、掙錢、投資的能力,儘早的成為一個經濟獨立的高財商的孩子,脫開父母的庇護,儘早的融入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炒幣月入十萬,大佬揭秘幣圈內幕
青年人反雞湯說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