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真正的修行的人,他們都是有疑情的。也就是說,沒有疑情,沒有困惑,那是永遠也不能明白事實真相的。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的人,對於自己不明白的,對於自己不知道的,他總是要在自己的心中保留一個「不明白」,保留一個「不知道」,而不用自己的思想而填補自己認知上的空白,更不會把自己的思想當作事實。如果沒有這樣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老實態度,如果沒有這樣的對事實真相的追求,那就永遠停留在思想里,那就永遠不能證悟到事實真相。

如何是疑情?疑,就是疑問,就是疑惑,就是不明白。情,就是情結,就是追求真相的動力。譬如,大家都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句話。有疑情的佛,才能證悟自心的真相,才能證悟自佛的真相。

若是個有疑情的人,他便會困惑,既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麼,心又是個什麼樣子?自己不知,自己不明,這就是疑。不知而求知,不明而求明,這就是情。對於自心,對於自佛,若有這樣的疑情,才有可能親證自心,才有可能親見彌陀。

如何是個無疑情的人?也就是說,沒有迷時的困惑,沒有求真的熱情,無論遇到什麼經典章句,他都是用腦筋一想,想出來個意思,便以為自己明白了。若是想不出來,便去查資料,或向他人諮詢,直至他有了自己的意見,肯定了自己的意見,他便認為自己明白了。譬如,每部佛經的首句,皆是「如是我聞」。那麼,「如是我聞」,究竟是何義?他本來是不知的,可是,他想了一想,或聽了他人的解釋,他便有了自己的意見,認為「如是我聞」就是「阿難尊者親自聽佛這樣說」。他這就把自己的妄想當成了事實。阿難尊者真有這樣的超人記憶嗎?佛真是這樣說的嗎?如若不然,那麼,「如是我聞」,又是何義呢?再譬如,楞嚴會上,大佛頂上,生出千葉蓮花,化生文殊菩薩。佛令文殊,持秘密咒,救度阿難。果真如此嗎?若不如此,又是怎麼回事?種種疑惑,種種不解,這便是學人的疑。誓願解惑,誓願求真,這便是學人的情。疑惑之處,即是疑情也。

若無疑情,則不得見佛。若無疑情,則不得見性。見佛即是見性,見性即是見佛。

凈土宗的表義方式,是教下的表義方式,所以,凈土宗的表述,便運用的宗教隱喻的方式,他不說疑情,而說蓮苞。其實,蓮苞即是疑情,花開即是開悟,即是見性。住在蓮苞里,那是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疑情未開時,那是見不到世界真相的。蓮苞之中,久久養育,終會有花開見佛之時。疑情之中,久久參究,終會有明心見性之時。所謂花開見佛,就是智慧花開,見自性佛,而不是見到一個對象化的他佛。

可見,疑情的意義太大了。可惜,學人用自己妄想填補認知上的空白,把自己想像的佛當作實際,把自己想像的凈土當作實際,把自己想像的往生當作實際,結果,自己的妄想,及妄想出的種種現相,便障礙了自己的悟門。

學人本來未見真佛,他卻妄想出個佛的樣子,並且把自己妄想出的佛當作佛的實際。學人本來未見凈土,他卻妄想出個凈土的樣子,並且把自己妄想出的凈土當作凈土的實際。這都屬於造境自惑,愈想而迷愈深,愈解而縛愈堅。

凈土世界,七重欄楯,七種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金沙鋪地,七寶莊嚴,等等。學人本來不知,他卻妄想出個充滿欄楯、羅網、行樹、池水、金沙的世界。凈土世界,雜色之鳥,出和雅音。學人本來不知,他卻妄想出個眾鳥大合唱,皆唱阿彌陀。

既然把想像當成了真實,也就沒有了疑情,也就沒有了蓮苞。沒有了疑情,哪裡還會有疑情頓開?沒有了蓮苞,哪裡還會有花開見佛?那些自稱絕對信佛的人,十有五雙都是信自己的妄想,而不是信佛。信自己的妄想,則不名信佛。

正信佛教。一、相信佛說,絕對真實。二、未悟實際,疑惑存心。有相信,有疑惑,方是正信。如此相信,如此疑惑,即是正信的佛教。這個「如是而信,如是而疑」的心態,禪宗稱為疑情,凈宗稱為蓮苞。有了這個疑情,有了這個蓮胎,久久蘊育,一朝分娩,便是有佛出世。有了這個蓮苞,有了這個蓮胎,一朝花開,便是花開見佛。

保護蓮苞,花開見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慧律法師:從了悟萬法畢竟空開始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忍辱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