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日是好日,心安當下時

日日是好日,心安當下時

對佛學和文學有了解的人可能都聽過無門慧開禪師的這首禪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若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春花秋月夏風冬雪,若能沒有閑事煩心,那麼每年每季每天都將是人間最好的時節。往前追溯,這首禪詩來自唐朝禪宗雲門開宗文偃禪師的一個轉語機鋒。

有一天雲門禪師問了大眾一個問題:十五日以前的事就不打大板、跪香了,十五日以後的事該怎麼辦?眾弟子一愣一愣地無語,禪師自答:日日是好日。

這是一句看似很普通,很家常的話,不像「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是誰。」這樣高深的話頭。但是細一琢磨,也不是那麼好回答。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過去怎麼樣,未來要如何?過去的日子是十五也好,十六也好,未來總能說得上來吧?

雲門禪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直問的大家面面相覷。為什麼答不出,放到現在,也許我們「嘴比腦子快」,不知深淺的開口就說了。但是雲門下的禪和子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這是老禪師的考試,不是口頭上見高低的。過得此關,許你高中。如何才能過關呢?「心空及第歸」。問題是有幾個能夠「心空」,我們多半是「空心」吧。

雲門禪師藉此掃除學人對於「十五」等數字所代表之千差萬別妄想;凡大小、長短、方圓、迷悟、凡聖等之相對概念,皆是差別;對於時間的劃分,也不過是凡夫劃地自限與妄想分別而已。雲門謂「日日是好日」,每日皆為舉揚佛法、修行辦道之吉辰;截斷學人差別妄想,揭示修行須在當下時刻。

日日是好日,並非日日是好天。

「好天」,難由個人意願所定,以前出門看天氣,如今還得問問PM2.5,明明預報是晴天,卻有霧,還說有霾。我們平時見面總問「近來好嗎?」答說「都好都好」,相互關心彼此是不是每天都好。但是,真的每天都很好嗎?傷風感冒沒有嗎?磕磕盼盼沒有嗎?小煩惱不會有?會有!既然有,怎麼可能天天是好天呢?

「好日」不同,每一日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對得起每一天的日子就是好日。櫻花怒放了,該去賞花啦,但有事無法抽身。總以為今天過了還有明天,卻不料一夜風雨,早起時滿樹的櫻花不見了蹤影。所以,那位把佛陀從貴族手裡接過傳給芸芸眾生的親鸞長者如此告誡後人: 朝為紅顏,暮成白骨。春夏秋冬不可能天天是好天,但可以日日是好日。

一春一夏一秋一冬一輪迴,時風時雨時寒時暖時無常,日日是好日,處處皆吉祥。什麼未來,什麼發大心了生死。一天天好好的過,這比「天天向上」更積極向上。天天本來向上,天天一直向上。日日是好日,看起來還是分別,實際上超越了一切分別。

雲門禪師一句「日日是好日」帶給我的何止是震撼,這個「好」看我們怎麼看、怎麼用。事物本身無好壞,若你只想求一個好,那無論千方百計,總有一個和好對立的不好等著,給你磨難,讓你沮喪。日日是好日,從時間上就把我們的對立面,全部裹挾進來了,進到了我們想分別也無法分別的地步。

我們醉心於功名利祿,名聞利養,但再如何掙扎,也只能是服從於無常的安排,前知而不能覺,後知而不改的時候,更增添了一份無奈。現在氣候紊亂,環境惡化,人心浮躁,還是日日是好日嗎?這個話頭是留給現在人蔘的。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用在我們身心上,必能得到受用,當下的生活中,這句話也用得上,不要期待和相信:「明天會更美好」,如果今天的你不好,明天又如何好得起來?日日是好日不會讓你陷入對於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期盼當中。如果說明天有驚喜,倒不如說天天都有不可思議。

「日日是好日」不僅是禪師接引弟子方式,也是禪師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成長過程中,既可能遇到人生的順境,也有可能遭遇各種逆緣。快意的生活都是人所嚮往的,但不幸的生活也有可能會經常伴隨著我們。「禍福相依」是自然界永恆的規律。禪師的「日日是好日」告訴我們,不論我們在人生順境或逆境中,都應當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

文偃禪師

雲門文偃(864一949)禪師是唐代著名高僧,雲門宗的開山祖師。文偃禪師出家之後,初參睦州陳尊宿悟道,後得雪峰義存禪師印可。雪峰義存圓寂後,文偃禪師又去參學靈樹如敏禪師,他到靈樹如敏禪師那裡後,受命擔任首座之位。文偃親近如敏禪師八年之後,如敏圓寂,留《遺書》請文偃接任住持。不久,文偃禪師移居韶州(今廣東韶關)雲門山。並在雲門山創構梵宮,接引徒眾,一時宗風大盛,形成了與禪宗其它宗派並立的雲門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披著袈裟的貢獻

TAG:西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