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癲狂之人不可以語於雄渾:米芾根本欣賞不了顏真卿屋漏痕審美品性

癲狂之人不可以語於雄渾:米芾根本欣賞不了顏真卿屋漏痕審美品性

顏真卿的出現打破了自晉以來近四百年來幾乎一直為二王書法所籠罩的局面,開拓了一種宏博深厚的新書風,並一直影響了以後一千多年書法的發展。在癲狂之人米芾看來,顏真卿就是丑書之祖。但在國家統治者看來,顏書風格因符合儒家雅正的藝術標準,備受歷代統治階級所重視,使之能廣泛流傳。

書法中的重要術語「屋漏痕」就出自顏真卿。屋漏痕從字面上是指雨水順著粗糙的泥牆緩緩地蜿蜒下注,從而在牆上留下的不規則、遲澀、沉實、圓活的痕迹。屋漏痕首先要強調中鋒行筆,線條厚實,凝練,力透紙背,富有立體感。具備屋漏痕美感的線條行筆速度比較慢,行筆凝重,注重逆勢,行筆時有如逆水行舟般的震顫,有提有按,亦頓亦挫,使紙和筆之間的摩擦力加大。從而在紙上留下了遲澀、圓潤、沉實、飽滿的線條,給人以遒勁含蓄而又老成的美。

顏真卿追求一種樸拙的藝術風格。樸拙是一種質樸無華的美學形態,這裡的拙不是拙劣、醜陋,而是掌握了技巧後,追求一種質樸無華的拙氣。拙是一種大巧,即從追求真率質樸、反對矯揉造作的目的出發,以書寫者個人的修養、情性入書,達到不加矯飾、純任自然的審美效果,達到了無意於佳乃佳的境界。

屋漏痕的線條暗含著圓潤的美、渾厚的美、凝重的美、博大的美,例如《大字麻姑山仙壇記》碑帖中的橫畫在書寫時,不是一滑而過、平鋪直敘,而是筆鋒稍有抖動,含有屋漏痕之意。其粗細變化莫測,韻味無窮,忽而左邊粗,忽而右邊粗,忽而中間粗,運筆熟中帶生。多橫的字,其橫畫上下間距均勻,左右參差不齊,長短配合,在變化中體現生動自然。其次,結構寬博大方,布白勻稱,留白形狀完整且圓渾,有大氣充盈之感,而且沒有一處狹窄拘謹,極富生命力。有許多字的結構不避丑怪,給人以樸拙的審美享受。

屋漏痕筆法所顯現出的線條,是遲澀與流暢、圓潤與蒼茫、穩健與跳蕩、沉實與空靈、質樸與率真的完美結合。這種拙氣,即達到了《莊子》所言的既雕既琢復歸於朴的藝術境界。屋漏痕線條所具有的雍容大度的氣勢、厚重的品格,以及浮雕般的立體感,使觀者既看到了一種溫柔敦厚的行為法度,又看到了一種至剛至大、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

本文由硯田書院學習筆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米芾《珊瑚帖》,個性昭彰,意趣宛若天成
他是北宋大臣,書法造詣在當朝屈指可數,是人品連累了他的書法!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