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區塊鏈中的DAG

區塊鏈中的DAG

另一種分散式賬本技術架構——DAG(有向無環圖):

與區塊鏈的工作機制不同的是,區塊鏈需要礦工來完成工作量證明(PoW)來執行每一筆交易,而DAG能擺脫區塊鏈的限制來完成這樣的操作。相反的是,在DAG中一筆交易接著另外一筆,這意味著一筆交易能夠對下一筆交易提供證明,由此一直排序下去。這些交易之間的連接就是DAG,就像區塊通過哈希值來向整條區塊鏈提供它們的名字一樣。通過使用這樣一個系統,交易時間的將會變得微不足道,比特幣也能得到良好的運作環境。在區塊鏈的運營機制中,每筆交易要花費十分鐘的時間。而通過DAG,由於每筆交易都與下一筆交易相連,且礦工被排除在外,交易時長會隨著越來越多用戶加入系統而縮短。在DAG系統中,剔除礦工的設置能夠避免像區塊鏈系統中某一個礦池集合全網50%算力的威脅,與雙重攻擊的隱憂。那麼,DAG是如何規避這樣的威脅的呢?沒有了區塊鏈中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DAG的交易指令能夠通過這麼多起交易向外擴散,正因為每一筆交易都已經極快地擴散通知至全網,大部分雙重支付的攻擊嘗試將會被系統捕捉到並立即拒絕執行。以防在DAG網路中的並行支路上同時進行雙重支付攻擊,Byteball系統啟用了由可信目擊者(trusted witness)來運作的「主鏈」(main chain)。用戶將能夠從被驗證過的和信賴的「目擊者」中進行挑選,而這一條主鏈的記錄會被認證為唯一有效的。和以太坊相比較,DAG網路雖然不具備智能合約強制執行的特性,但它能為用戶提供一個相對簡單、清晰易辨的架構,以太坊的系統則要更為複雜許多。這如果DAG能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它在幾乎每個級別都能顯露出比區塊鏈更優的特性。在目前區塊鏈系統中,隨著交易時長這樣的問題顯現出來,用戶可能會嘗試選擇如DAG這樣更為技術超前的系統。

段落摘自:http://www.maoduoer.com/shuma/158712.html

本文作者為U贊發燒友 宛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兩千年前人們要是近視了,怎麼辦?
中美對抗持續升級,超級計算機霸主花落誰家?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