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玉三馬車皇帝出巡-邦瀚斯精品推薦

古玉三馬車皇帝出巡-邦瀚斯精品推薦

漢代玉馬車、玉編鐘、玉璧……在坂田手造文化街的大山迴響書畫院展廳里,記者看到多件巧奪天工的古玉作品。漢代的「玉馬車」是非常受歡迎的題材,有多種不同的作品展出。例如其中一件是一名身穿漢服的男子,駕一匹健碩的駿馬,身後的馬車呈鏤空雕花,並有蘑菇狀的華蓋頂棚。而另一件則有前三後四共七匹駿馬拉著一輛裝飾華麗的雕花翹檐馬車,玉石通體透亮,栩栩如生。此外,還有七八個懸掛在鍾架上的玉編鐘,以及各種人物玉石作品,形態逼真。

主辦方表示,最能代表玉文化精華的玉器,非戰漢玉器莫屬。這一時期的玉器主要為王公貴族所獨享,無論是用料、做工還是設計思想及造型理念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這些從戰國到漢代的古玉多為民間資深收藏家所有,有神玉、禮玉、王玉、民玉等。除了祭祀用玉之外,還有諸多日常用品,如玉梳、玉杯、玉筷等,此外還有人物造型的漢代玉器。

每一件玉器,都有形、神兩個方面的問題。按照楊伯達先生的說法:「形是圖案的單元及結構,偽古者往往不諳其章法,時有交代不清的現象。神是神韻、神氣或精神……神是不易仿的,或者說明確一點,神是不能仿的。」《傳世古玉辨偽研究》第255頁 楊先生用我國的「效顰」、「畫蛇」、「畫虎」等典故來說明這個道理,其結論是「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

為什麼偽古玉「形似尚可仿,神似不可求」呢﹖中國玉器發展史告訴我們,史前玉文化的發展和繁榮的推動力是神,神的旨意通過玉器這樣的神物,經巫師傳達給酋長,酋長才能行使政權、軍權、族權、物權。因此,玉工對神器——玉的碾琢,不僅是極其嚴肅認真的,而且肯定是懷著虔誠和崇拜的心態去工作。正因為如此,才有紅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玉器與良渚文化中的神人紋、獸面紋玉器的或莊重、或威嚴,才有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玉雕動物的或兇猛、或靈秀。後人在仿製這時期的玉器時,由於沒有對神靈、對祖先、對圖騰的崇拜之情,因此,他們也就碾琢不出高古玉所蘊藏的神韻。

玉器發展從夏商周三代經秦漢到唐宋元明清,玉成了帝王、貴族壟斷使用的物品。玉工們在有權勢人員的驅使下,誠惶誠恐,小心碾琢,唯恐出現差錯。因此,他們傾盡全力通過碾琢來反映作品所飽含的神氣和精神。他們在工作時十分清楚,如果出現差錯,輕則被鞭笞,重則遭殺頭。他們這種被生死逼出來的敬業精神,是後來仿古玉工們所不及的。仿古玉工們由於沒有大的責任壓力,沒有生命危險,加之心中無譜,照葫蘆畫瓢, 因此,他們多是追求數量而不講究質量,追求形似而難達神似。

識別偽古玉的形似神不似現象,只要熟悉玉器發展歷史,熟知同類古玉器的造型和神韻,增強審美能力和水平,還是不難掌握的。二、紋飾可仿工藝不可仿

紋飾在玉器碾琢中的作用,不僅反映了該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希望追求,還起到對玉器的美化裝飾作用,在傳達人們審美觀念的同時,增加了玉器的藝術價值。無論是紅山、良渚文化玉器的神人紋飾、獸面紋飾,漢唐的辟邪、飛天紋飾,歷代的龍鳳紋飾,還是元金的春水秋山,明清的花草紋飾、詩文圖案,無不反映著當時人們的思想意願和審美情趣。古代有權勢的人們將自己的希望、追求和生活情趣通過玉工在玉器上予以反映,如果玉工的碾琢不能令他們滿意,他們會對玉工作出嚴厲的懲罰。因此,玉工們必須小心地用其精湛的工藝去碾琢紋飾。古玉器上的紋飾,不管簡繁,其通過工藝所蘊藏的內涵都是後來的仿古玉工所不能達到的。仿古玉工們只能按圖索驥,但卻不知道「驥」的體力、脾性等。張尉先生在辨別天下第一玉龍的現代仿品時說:「頭、尾、躐部起收軟而無力,精神狀態不佳,刀法生硬。」其原因就是在碾琢時玉工們沒有古人那種對龍的崇拜感情。

古代玉器上的紋飾好仿,工藝難仿。玉料工藝專家趙永魁先生在《對現代仿古玉的初步認識》一文中指出:「戰國、漢代的玉,除去沁色難仿外,其精品工藝技術也不好仿,例如谷紋、蒲谷紋的平地、勾線、碾扎、鏤堂工藝的佳作,生動活潑而又規整均衡的造型,所呈現的裝飾美和藝術效果,都是難於仿到的。沁可仿內沁不可仿

玉器入土千百年後,由於玉質受土壤中酸鹼物質及潮濕或其他化學成份的侵蝕,會出現斑紋、鈣化或石化的現象,並呈現出一定的色彩。這種因自然現象而形成的顏色,不僅佐證了玉器年代的久遠,而且也給玉器增添了新的美感,使把玩者憑添了一些觀賞的樂趣。偽古玉的製作者為了投人所好,或者為了牟取更大的利潤,於是仿效自然沁色,用藥物或者有關原料通過一定工藝手段做成人工沁。

根據專家們了解和描述的偽古玉沁色法,結合實物觀察,人工沁色大致有以下數種情況:①色澤單一,無過渡色可循;②濃色重染,過於鮮艷;③越是瑕疵、綹裂處染色越重;④著色處過巧,令人置疑;⑤沁色濃淡均勻,缺少變化;⑥沁色有斑點脫落現象;⑦專在綹裂處沁色;⑧凡是稍濃的琥珀色沁,其下均有疏密不等的人工坑點,如此等等。

沁色,不管是雞骨白、黑漆古,還是琥珀色,無外乎是褐黃、黑、白等色彩的變化。其人工染色法,無論是使用浸色法,還是燒烤法,都是「急功近利之作」。

古玉的難仿是多方面的,筆者只擇神韻、工藝、內沁三點略抒己見,以求教於專家和同行。這三點,既是玉工仿製的難題,也是收藏者辨偽的著力點。我們只要堅持「三多」,即多摸實物、多看書譜、多總結實踐,是會走出偽古玉和仿古玉為我們設置的「八卦陣」的。

1. 該皇帝馬車整體流線流光溢彩,古色古香,氣勢恢宏,大小十七件玉石組合,銜接巧妙,組件縝密,雕刻工藝渾然一體,有賞心悅目巧奪天工之作。其造價成本?經濟賬是否划算?

2. 所有玉件紋裂嚴重,馬腿和車源已有斷裂粘合。檢測肯定不是摔碰所為。紋裂撐開外面鎏金?是先完成該作品後發生紋裂?還是先把石頭造成紋裂再鎏金?為什麼?

3. 三駕皇帝馬車是否在歷史上有存在,應該屬於哪個朝代?哪個帝王坐駕,需考證。

4. 價值價格的確認;該皇帝馬車假如確認為宋代前藏品,價值千萬元不為過,屬國家級貴重珍惜文物。若近代仿遠代作品,價值不菲也是必然。若近現代仿造又如何價值呢?現代仿造需要成本是多少呢?成本背後的利益是造假者動力所在,所有這一切存在於馬車上的遠古特徵,原材料加工特徵,來源,銷售等等的一系列的工作成本?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支出和收入會成比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代藝術品 的精彩文章:

TAG:歷代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