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她,清華女狀元,家世顯赫,卻被丈夫的光芒湮沒

她,清華女狀元,家世顯赫,卻被丈夫的光芒湮沒

6月20日,是一位傑出女科學家的忌日。

她叫何澤慧,很多小菠菜對這個名字非常陌生。她的老公,或許有人熟悉一點,叫錢三強,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

何澤慧最不喜歡別人喚她「錢三強夫人」。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牛人——

清華女狀元

發現鈾原子核的四分裂現象

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點火裝置——點火中子源

只不過在那個只講奉獻的年代,她作為一名女性,在男人扎堆的中國物理界,實在太難被注意到。

有句話她常掛在嘴邊:

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

可以說,她的一生,都在報效祖國。

1914年,何澤慧出生在蘇州一個書香世家。準確地講,是一個豪門貴族

外祖母:王謝長達,近代女教育家,振華女子學校創始人。

父親:何澄,近代實業家,同盟會成員。

母親: 王季山,物理學翻譯家、曲學家王季烈妹妹。

大姐:何怡貞,著名金屬物理學家。

大哥:何澤明,原北京鋼鐵學院院長。

弟弟:何澤涌,山西醫科大學著名教授。

妹妹:何澤瑛,南京植物院資深研究員

弟弟:何澤源、何澤誠、何澤慶均為高級工程師、資深教授。

女兒:錢民協,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何澤慧(右)

1932年,18歲的何澤慧考上了清華大學,並選擇了物理系,與她同年考入物理系的有10位女生。

可剛入學,她就被潑了盆冷水。即便是清華,也拋不開「重男輕女」俗念。

當時清華理學院院長是葉企孫,在院長和教授們看來,女生往往一畢業就結婚生子,學到的東西很難有機會施展,加上學物理確實比較辛苦,就紛紛勸說這10個女生轉系。

有的女生被說動,轉學其他專業去了,但何澤慧是鐵了心要在物理這條道上走到黑,誰來勸也沒用,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造反」,指責葉企孫是「老封建」。

你越不讓我,我越要來。

她不肯妥協,院長也沒辦法,畢竟是貨真價實考進來的,分數就放在那兒。

也就是在清華,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錢三強,是她的同班同學。

同樣出身名門的錢三強,是個纖纖君子,倆人可謂門當戶對,當時就被同學戲稱為「郎才女貌,天生一對」。

不過據何澤慧晚年回憶,當時人家可是很純潔的同學情誼。也許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誰也無心談情。

1936年,她以畢業論文全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本想著畢業了,要好好施拳腳去報國,誰知道,剛畢業的何澤慧就面臨了失業,還是因為該死的重男輕女觀念。

畢業前夕,學校幫男同學聯繫了就業單位,都被送到南京軍工署就職。但是對於女同學,抱歉,自己搞定!

就在何澤慧為找工作到處碰壁的時候,她得到消息,山西的閻錫山有一條規定:國立大學畢業的山西籍學生可獲出國留學3年的經費資助。

既然在國內現在無法施展,那就曲線救國,出去留學深造後再回來。

何澤慧雖然出生在蘇州,但她祖籍是山西,所以與山西省取得聯繫後,獲得了留學的機會,去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深造,學習「實驗彈道學」。

1937年,德國留學時的何澤慧(右)

她是該系招收的第一個外國學生,也是彈道學專業招收的第一個女學生。

1939年,25歲的何澤惠以一篇題為《一種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方法》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一年,孤身在外漂泊了3年的她又見到了清華的老同學。

二戰前夕,王大珩等幾位老同學到德國遊玩,但是錢三強沒有同行,他此時正在法國留學。

錢三強與何澤慧自清華畢業後,就各奔東西,從未聯繫過,若不是因為二戰的爆發,這倆人可能不會再有交集了。

二戰一開打,錢三強立馬發電報給何澤慧,讓她轉告在德國浪得正嗨的那幫同學趕緊離開,不然一封鎖誰也別想走。

戰時的德國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何澤慧無法與家人聯繫,直到1943年,德國才恢復了與法國的通信,於是她只好聯繫錢三強,請他從法國給家裡寫信報平安。

倆人就這樣聊上了,開始互相寫信。

當時審查很嚴,信不能封口,而且每一封內容不得超過25個單詞,但什麼也擋不住兩顆年輕火熱的心。他們來來往往,通信了兩年。

二戰一結束,錢三強就鼓起勇氣給何澤慧寫了一封求婚信:

經過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

而何澤慧也答應得非常爽快:

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半年後,何澤慧辭去在德國的工作,只身前往法國與錢三強完婚。

在結婚之前,何澤慧已經在德國從事過兩年的核物理研究,發現了正負電子彈性碰撞而不湮沒的稀有現象,英國Nature 雜誌評價「何博士的發現是一項科學珍聞」。

到法國後,她很快順利進入了丈夫所在的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工作。

夫唱婦隨,羨煞旁人,比秀恩愛更加虐狗的是,人家還秀出了震驚世界的科研成果。

1946年下半年,夫婦倆發現了鈾原子核在中子轟擊下發生的三分裂現象;

隨後,何澤慧發現了鈾原子核的四分裂現象;

研究原子核裂變有啥意義?

簡單地說,原子彈爆炸,就是通過鈾核裂變釋放能量。鈾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下,通常會分裂成二塊,即二分裂。一般情況下,在大約300次裂變中,就會有一次三分裂,而要發現四分裂現象,需要觀察上萬次的裂變。

錢氏夫婦的發現,揭示了新的裂變模式,提供了研究裂變斷點的新探針,為裂變動力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年紀輕輕就登上科學高峰的錢氏夫婦,所有人都以為他們會留在法國繼續自己的事業,沒想到他們卻決定要回中國。

1948年,錢氏夫婦臨別前,恩師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居里夫婦的女兒)贈言:

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

50年代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就像是待開墾的荒地,一切從零開始。

夫婦兩一起建立原子能研究所,錢三強為副所長,何澤慧為研究員。

想建個實驗室,什麼儀器也沒有,何澤慧不得不到舊貨攤上去淘,回來再現裝各種儀器。

1955年1月14日,錢三強被邀請到中南海,與李四光、劉傑等一起介紹了原子彈的基本原理。就在這次會議上,我國決定開始大力發展原子能事業。

大家都知道,我國起初請了一批蘇聯專家來幫助我們開發製造原子彈,但是在1959年,這幫專家棄我們而去。逼得我們不得不成立自己的原子能研究所,而研究所的成員,就是由錢三強推薦的。

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後來的兩彈元勛,也是他推薦的。

當然,錢三強的推薦人名單里,本來也有自己的夫人何澤慧,不是因為她是自己老婆,而是因為他最清楚何澤慧的實力。

但是由於兩人的關係特殊,加上中國傳統觀念作祟,一個女同志怎麼比得上男科學家?最終導致何澤慧沒能進入中國原子能研究的第一線。

不過,何澤慧還是進入了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的第二線,她帶領一群青年科技人員,負責研製我們第一顆原子彈的點火裝置——點火中子源。

從原子彈到氫彈,短短兩年時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創造了一個奇蹟,但奇蹟的背後,是你想像不到的工作量。

何澤慧負責的,就是配合一線研究人員,不停用實驗去測算他們需要的數據,數據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彭桓武曾提到,在研製氫彈的時候,有一個數據出了問題,若不是何澤慧帶著科研人員日以繼夜地實驗和計算,我國的氫彈可以就要走另一條路線了。

一直有人在爭論,「中國原子彈之父」到底是錢三強還是鄧稼先?

其實,這個爭論毫無意義。

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不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它是一群捨身忘我的科學家共同奮鬥的結晶。就算只是一個普通的計算員,她的付出也是偉大的。

接下來的事,小菠菜們可能都猜到,文革來了。

1969年,錢三強與何澤慧被下放到陝西合陽幹校勞動改造,由於身體不好,幹校分給何澤慧的工作比較輕鬆,負責敲鐘。

一向心思縝密、作風嚴謹的何澤慧,連敲鐘這種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都做得格外突出。她敲的鐘,時間精準到可以用來對錶。

下放後的錢三強,時而哀怨,時而暴躁,但是何澤慧無論到了什麼環境,都能保持堅韌而樂觀的個性,伴隨丈夫渡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文革結束後,何澤慧被調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回到了她的科研領域,推動了中國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的起步和發展。

後來,文革中受迫害的科學家都被正名了,錢三強被冠以「原子彈之父」的美名,但是沒有人知道,他有一個跟他一樣偉大的妻子,沒有人知道何澤慧是誰。而何澤慧潛心科研,生活簡樸低調到,大街上碰到都沒人看得出這是個核物理科學家。

她拒絕搬到條件更好的院士樓,守著半個多世紀的老房子,90多歲了還堅持上班,而且不讓人接送,自己坐公交……

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悄然離世。

波叔說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但不是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活著的意義。

對於何澤慧來講,使命就是報效祖國,那需要用一生去踐行,而她真的做到了。

生在和平年代,活得太安逸,人反而難以弄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明白自己所愛,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被「絕世好老公」疼愛的女人:只願一生一世一雙人
遊戲成癮被列為「精神病」?尚未批准,請理性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