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藏書章考

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藏書章考

『讀書、喝茶、沙龍、小住,繁華靜處遇知音』

器曰周小舟,慢書房鹿茸哥的師兄,他做的事,古樸,匠心,緩慢,動人。慢師傅非常佩服他,今天這篇文章,聽他來聊聊新書刊吧。

丙申歲始,器曰書坊開始重刊《宋刻陶淵明集》兩冊,

從本期開始我將陸續呈現此書刊刻實錄,

並解析此書相關的版本、遞藏等要素,

文字比較長,寫了很久,需要耐心讀,見諒。

一部書從抄錄、勘校、刊刻到裝訂、題籤,是書的誕生過程。我覺得可以稱它為「書籍的前世」。很多書的生命並不能維繫太久,水火蟲蠹,兵燹禁毀,種種磨難在前,稍有不慎便戛然而止,化為塵埃。能傳承幾代的不過鳳毛麟角,倘若能歷千年遞藏,那真的「如有神佑」。

在「書籍的前世」之後有一個可以稱之為「今生」的階段,是連綿不斷的收藏,是飽經滄桑的留存。其間種種波瀾,後人權作談資,當事人卻無不驚心。

丙申歲末,器曰書坊開始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的影刻重刊工作,這是一部流傳近八百年的宋版書,刊刻精良、版本珍貴,歷經宋元明清諸多名家遞藏,為存世宋版書之翹楚。刻書之餘,我把這部書上的所有藏書章進行了梳理,也試圖從一枚枚藏書章入手還原這部善本遞藏的滄桑歷程。

《陶靖節先生詩注》四卷,宋湯漢注,宋刻,兩冊,半葉七行十五字,小字雙行,白口,左右雙邊,為典型宋刻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它與另一部宋元遞修本《陶淵明集》十卷本,是存世陶淵明著作的兩大重要祖本。

據《宋史》載,此陶集注者湯漢,曾官信州教授、國史實錄院校勘等職,而此書的刻工蔡慶、鄧生在宋咸淳元年參與過《周易本義》的刊刻,所以此書的刊刻時間,應在宋咸淳元年左右,也就是公元1265年,距今近八百年。

此後將近三百年的時間,這部宋版書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在元代馬瑞臨《文獻通考》經籍中有著錄,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未收,在宋元之間的遞藏不是特別清晰,在明人董宜陽、項禹揆之前,僅有不甚清晰的「秀石」、「景仁」兩方藏書印,在現有的資料中,此二者歸屬失考。

直到明代中後期,《陶靖節先生詩注》的遞藏脈絡才漸漸清晰起來。

董宜陽(1511年~1572年),明嘉靖時詩人,與董其昌同族,是個不得志的鄉賢,但收藏頗豐,以法帖文墨、古今石刻為主,清代藏書家周春在此書跋語中提及「卷尾有董宜陽印」。「董宜陽印」便成為此部宋刻本中目前可考的第一方藏書印。

此書的另一位明代收藏者項禹揆較之董宜陽名氣大許多,他是大名鼎鼎的項元汴季孫,項氏家族的收藏在整個明代蔚為大觀,這部書傳到項禹揆手中,絕非偶然。

至於熱衷收藏的項元汴是否經手過此書,不得而知,此書上也未見項元汴常鈐的「項氏墨林」「天籟閣」之類藏書印。按照項元汴的性格,每得名跡,必鈐印累累,大概此書是沒有落入過其手吧。

項禹揆,字子毗,其藏書樓為海野堂。此部書中鈐有項禹揆的六方印,分別為「項禹揆印」、「子毗所藏」、「子毗父」、「項子毗真賞章」、「吳山秀水中人」、「海野居士」。和其它收藏者相比,項禹揆在此書中留有另一處痕迹,卷四《歸去來兮辭》末尾,鈐有「子毗父」、「海野居士」兩印,而在此二印上端,有一行墨跡,似為後人所補,言「項禹揆字子毗彎水學生明季遇難見明詩綜」。此行墨跡所載內容正與項禹揆因仕南明在順治年間被殺於南京相吻合。這行墨跡為何人所寫無從查考,正好寫在項禹揆的這兩方藏書印旁,應不是巧合。

明亡清興,經歷了王朝的更迭,藏書之事也進入了另外一個盛世,歷經磨難的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此時又流入市世。清乾隆年間《陶靖節先生詩注》歸到藏書家鮑廷博手中,但鮑廷博並未覺察這部書的價值,便把它賣給了海鹽人張芑堂,張芑堂還沒有把這本焐熱,就被另一位藏書家周春「巧奪」而走了。

周春,清代著名藏書家,他是在此部宋版書中留有痕迹較重的一人,不僅在書前加跋,還鈐有大量印信。周春對此書愛不釋手,得書之後「不勝狂喜」。他在跋語中言:「是書乃世間所稀有,宋刻之最精者也,流傳日久,紙墨未渝,偶從友人處得之,不勝狂喜。」又言:「此書大字端楷,作歐陽率更體,頗便老眼……裝竟複閱數過,誠可寶愛。」

周春跋語的字裡行間都是毫不掩飾的「狂喜」,足見這本書早已俘獲藏書家的芳心。清代顧自修在此書的另一份跋語中詳細介紹了周春」巧奪「這部書的經過:周春先是跟張芑堂借來看,等張芑堂想索回時,周春就是不還,言以「書畫、銅瓷交換」。張芑堂已知此書的價值,哪裡肯答應。巧的是周春打聽到張芑堂要古墨,所以用重達一斤的明朝葉玄卿的「夢筆生花」大墨交換,張芑堂這才答應。一部宋刻,幾家爭搶,盡顯人間百態。

春字芚兮,號松靄,晚號黍谷居士,別稱內樂村農,他在《陶靖節先生詩注》中留有大量藏書印,「周春」、「周春松靄」、「海寧周氏家藏」、「著書齋」、「松聲山房」、「子孫世昌」、「松靄藏書」、「內樂村農」、「周春芚兮」、「自謂是羲皇上人」,幾乎是把他的藏書章能蓋的都蓋了一遍。「自謂是羲皇上人」出自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應該是為這部書專門刻的。

周春還曾為此部陶集專設齋號,先是禮陶齋,後為生計所迫賣掉此書,換作「夢陶室」,真可謂魂牽夢縈。

周春之後,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幾經輾轉,到了「佞宋主人」黃丕烈手中。黃丕烈的題跋再次奠定了此書在宋刻本中的地位。除了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黃丕烈還收藏了另一部宋元遞修本《陶淵明集》。兩書同為陶集,但編撰體例不同,是傳世陶集兩大系統的祖本。能把這兩部書收集全,蔚為大觀。

黃丕烈在《陶靖節先生詩注》中留下多方藏書印。「黃丕烈」、「士禮居」、「饒夫」、「丕烈」、「縣橋」,「陶陶室」。「陶陶室」便是黃丕烈專門修建來貯藏自己收藏的兩部宋刻陶集的藏書樓。從「陶陶室」開始,藏書史上有了「兩陶集」合璧的佳話。嘉慶七年,黃丕烈移居吳縣城東縣橋巷,並築「士禮居」藏書,「士禮居」、「縣橋」均與此有關。

黃丕烈之後,《陶靖節先生詩注》入汪士鍾之手,「兩陶集」佳緣再續。汪士鍾在書中鈐有「汪士鍾印」、「士鍾」、「閬源父」、「閬源真賞」,較為低調地傳承了這部善本。

古代藏書章多以人名、字型大小、齋號,別號入印。也有個別獨闢蹊徑的案例,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的藏書章以多著稱,海源閣藏書歷經五世,藏書印累計217方,印文172種,如此眾多,堪稱一景。在這一部《陶靖節先生詩注》中,海源閣楊氏也成為留下藏書章最多的家族。

宋刻《陶靖節先生詩注》計有「東郡楊紹和印」、「楊紹和讀過」、「臣紹和印」、「宋存書室」方印,「宋存書室」長印、「東郡楊氏海源閣珍藏」、「東郡宋存書室珍藏」、「楊保彝藏本」、「陶南布衣」、「四陶居」以及那方著名的「祿易書,千萬值。小胥鈔,閣主人,清白吏。讀曾經,學何事。愧蠹魚,未食字。遺子孫,承此志」藏書銘印,鱗次櫛比,蔚為大觀。難能可貴的是海源閣再次續寫了從黃丕烈「陶陶室」開始的兩陶集藏於一處的佳話。

歷代藏書家往往築專室藏珍品,黃丕烈的「陶陶室」,楊氏海源閣內的「宋存書室」均是珍藏拱璧之物,較之常態再高一格。

楊氏四代人在此書中鈐印累累,然而最終海源閣藏書還是沒有擺脫散失的命運。宋刻《陶靖節先生詩》在海源閣貯藏八十年內後,被楊氏第四代傳人楊敬夫捆紮售出,兩部宋刻陶集星雲飛散,天各一方。

幸運的是,愛書「如護頭目」的藏書家周叔弢以重金將《陶靖節先生詩注》和宋元遞修本《陶淵明集》購齊,「陶陶室」在短暫分崩之後,再度合璧。周叔弢在《陶靖節先生詩》僅蓋有「周暹」的一枚白文小章,其對善本的敬惜之情,讓人仰止。1952年,周叔弢在所藏宋元珍本,盡數捐獻於公藏,宋刻《陶靖節先生詩》之上多了迄今為止最後一方收藏章:「北京圖書館藏」。

查考至此,掩卷長吁,一方方印章溯源求真,彷彿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逐一與這部書相關的先賢促膝長談,以得心安。古往今來,古籍的再造是最具傳承標準的一件事,元、明影宋,清影宋、元、明,到了民國年間,又掀起一輪影刻的高峰,代代無窮已。我們踏著前人的步伐,倘若不能虔誠,又怎會走得長遠呢?

此文是勞作之餘匆筆寫就,論述恐有不周之處,還望方家多多指正。

參考書目

1:《中國版本文化叢書宋本卷》張麗娟、程有慶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2:《中國古代藏書印》吳芹芳 謝泉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3:《中國私家藏書史》范鳳書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4:《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林申清 編著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5:《日本藏書印鑒》林申清 編著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6:《宋代出版史》 田建平著 人民出版社

7:《古籍版刻書跡例說》祁小春著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8:《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錢存訓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刻陶靖節詩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書房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霸王別姬》《夜半歌聲》《西楚霸王》《卧虎藏龍》《七劍》《赤壁》……,這些電影布景原來都是他畫的
真正的優雅,定有邊界,亦有餘留

TAG:慢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