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脈望汲古,鐵琴銅劍——淺談常熟明清藏書樓

脈望汲古,鐵琴銅劍——淺談常熟明清藏書樓

柳如是

 空

張優 

00:00/04:05

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標記了中華文化漫長的發展歷程。作為保藏和傳承文化典籍的藏書樓,對文化的保存、繼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現代圖書館的前身。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為寧波天一閣,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

天一閣

民間藏書始於「百家爭鳴、諸子競說」的春秋戰國。到了漢代,宮廷廢止了秦始皇「私人不能藏書」的條例。唐太和九年(835年)蘇州出現民間刻的曆書、民間的雕版印刷,隨著科舉制度帶動「學而優則仕」的風潮和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進步,至兩宋時期,吳地刻書、藏書蔚然成風,唐宋積累下來的藏書文化在明清達到了頂峰,蘇州已成為我國的藏書中心。

明代妙法蓮華經刻本

這時的江南,富庶、開放、教育發達,據統計,明清兩代共有狀元203名,江浙兩省就超過了半數約105名,但凡進士、狀元出現得越多的地區,私人藏書就越發達,於是出現了眾多的著名的藏書家和藏書樓,其中以常熟藏書風氣尤盛,出現了約180座私人藏書樓,人稱「虞山派」,形成了獨特的吳地藏書文化,下面就來簡單說說當時著名的藏書樓和樓(niu)主(ren)。

鐵琴銅劍樓

萬卷樓

樓主楊儀(1488年-?),字夢羽,號五川,南直隸常熟縣人,明朝藏書家,官至山東副使。康熙《常熟縣誌》記載:副使楊儀宅在迎恩橋東北,有「萬卷樓」,樓內多藏宋元舊本和文物古董,由於大量購書,以致於「晚歲赤貧」。楊儀去世後,藏書為其外甥莫是龍所得,藏在「城南精舍」之中。

楊儀

脈望館

樓主趙琦美(1563年-1624年),官至刑部郎中,其父趙用賢(1535年-1596年),字汝師,號定宇,直隸常熟縣人,明隆慶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侍郎,皆著名藏書家,建造「脈望館」,「脈望」意為古書中的蛀蟲,趙氏父子對書的奢愛可見一斑,藏書2000多種,萬餘冊。趙用賢宅原有三路,現存中路門屋、前廳、後堂及前庭東側的藏書廳「脈望館」。現址位於古城區書院街南趙弄10號,是「古音正宗」的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所在地。

古琴藝術館

絳雲樓

樓主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絳雲樓主人、蒙叟、東澗老人等,直隸常熟縣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降清後任禮部右侍郎,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藏書家。作為明末清初時期文學領域的集大成者,錢謙益領導這一時期的文壇長達五十年。絳雲樓藏書多為宋元刻本,被稱為「集宋元篩版之擎」,堪與宮廷藏書相比。後來常熟一代藏書蔚然成風,和錢謙益的提倡有很大關係。順治七年(1650年)十月,絳雲樓失火,藏書化為餘燼,不過據說錢謙益的藏書點很多,還有榮木樓、拂水山莊、半野堂、紅豆庄等等,所遺書籍後盡數贈給族曾孫錢曾。

錢謙益

述古堂

樓主錢曾(1629年-1701年),字遵王,號也是翁,又號貫花道人、述古主人,錢謙益的族孫。自幼隨父錢裔肅整理圖書,錢曾生平酷嗜宋刻古籍。錢謙益晚年將絳雲樓火焚後倖存的藏書轉交給錢曾。述古堂藏書以數量多、質量精著稱,計有藏書4000多種、數萬卷,其中有大量的宋元珍本。錢曾還是版本目錄學家,寫有《述古堂書目》、《也是園書目》和《讀書敏求記》等三部藏書目錄,其中《讀書敏求記》在目錄學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錢曾死後其書盡歸泰興季振宜。

脈望館

汲古閣

樓主毛晉(1599年-1659年),原名鳳苞,字子九,號潛在,隱湖,常熟昆承湖七星橋(亦名曹家濱)人,明末清初出版家、藏書家。早年師從錢謙益,家藏圖書84000餘冊,招刻工、印工百餘人,刻書40多年,多為宋、元刻本,刻有10萬多塊書板,建「汲古閣」、「目耕樓」藏之,所刻書初題「綠君亭」、「世美堂」後用「汲古閣」,「毛邊紙」一詞就來自他,為了讓汲古閣的刻本能廣泛傳播,毛晉就買來便宜的竹紙,每頁紙的邊緣都蓋一個篆書的「毛」字,「毛邊紙」的名字便傳開了。曾校刻《十三經》、《十七史》、《六十種曲》等書,流布甚廣,居歷代私家刻書者之首。尤嗜好抄錄罕見秘籍,繕寫精良,後人稱為「毛鈔」。毛晉不僅刻書,還不惜重金買下宋元版的古籍。在明末,宋版書已經相當珍貴,價格極高。毛晉出價高過其他人,常熟城中便流傳一句諺語「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賣書於毛氏」。「汲古閣」由此成為明末清初最具特色的藏書樓之一。

愛日精廬

樓主張金吾(1787年-1829年),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人,清藏書家。祖父張仁濟,有「照曠閣」藏萬卷書,多宋元刻本。少學古詩文,二十二歲補博士弟子員,省試落第後不再進入科場,著有《言舊錄》、《愛日精廬藏書志》。愛日精廬藏書,合叔父張海鵬舊藏,最多達10.4萬卷,宋元秘本甚多,不少是絕世孤本。

愛日精廬現址在梅李

稽瑞樓

樓主陳揆(1780年-1825年),字子准,常熟人。嘉慶四年(1799年)為諸生,好藏書,藏書10萬餘卷,其中有善本近2萬卷,以藏抄本、名人校本著稱。與張金吾合稱藏書二友(CP)陳揆之妻張昭容,為張金吾胞妹。黃廷鑒《藏書二友記》說陳揆和張金吾二人「家世儒學」。歿後書亦盡散。

鐵琴銅劍樓

樓主瞿紹基(1772年-1836年),字厚培,號蔭棠,常熟縣人。任陽湖縣學訓導,酷愛讀書,多收藏宋元善本,書樓原名「恬裕齋」,取「引養引恬,垂裕後昆」之意,與常熟城內嵇瑞樓、愛日精廬三樓鼎峙。後來其餘兩家藏書先後流散,紹基不惜重價選購其宋元善本。紹基死後,其子瞿鏞繼續廣采勤征,藏書日富,重建藏書樓,由於瞿氏家藏鐵琴銅劍各一,改以「鐵琴銅劍」為樓名,鐵琴銅劍樓以藏書質量高、數量多而著稱於世,藏書至10餘萬卷,與當時山東聊城的海源閣、歸安陸氏的皕宋樓、錢塘江丁氏的八千卷樓合稱清末全國四大藏書樓。瞿氏第三代傳人瞿秉淵兄弟、第四代傳人瞿良士都是藏書家,均能謹守家學,為守護藏書歷盡周折,甚至冒殺身之禍,藏書精善之本才得以保存,歷五世而不衰。新中國成立後,瞿氏後人將600種大約4000部藏書捐獻給政府,現存國家圖書館。

解放後該樓由國家收管,1982年11月,為縣級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的鐵琴銅劍樓紀念館於2009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現坐落於常熟市古里鎮西街。紀念館共前後三進,建築面積約為600平方米,全館圍繞瞿氏五代藏書、讀書、刻書、護書、獻書的歷程,反映和表現了歷代知識分子尊重、保護、傳承知識的文化傳統。

這裡順帶介紹一下「國朝巨富」季振宜,他雖然不是常熟人,但是他繼承了前面藏書樓的許多藏品,是清初著名藏書家,藏書之富,冠於江南,人送外號「藏書天下第一、善本目錄之王」。

季振宜(1630年-?),字洗兮,號滄葦,江蘇泰興縣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鎮)人。他十七歲中舉人,十八歲中進士,授浙江蘭溪知縣,後歷任刑部主事、戶部郎中,官至廣西道御史。擅長行書,工詩文,喜藏書,又精鑒別,貯書於「靜思堂」和「辛夷館」。正因為季家人如此豪富,才可以不惜代價地藏書,家藏宋元名刻甚富,他家的藏品之一就有神龍本《蘭亭序》,是王羲之《蘭亭序》傳世最精美的摹本,還有《富春山居圖》,就是現在分藏於兩地的那件。

神龍本《蘭亭序》

錢謙益的曾孫錢曾死後,其書盡歸振宜,後撰成《季滄葦藏書目》,該書搜集唐詩42931首,季振宜與錢謙益歷時十年整理了唐詩七百十七卷,康熙時編《御定全唐詩》以此為底本,《御定全唐詩》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編成,這主要是利用了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簽》的成果。

介紹了這麼多,說明常熟是個有深厚、悠久文化底蘊、獨特藏書文化、優良讀書傳統的地方。就像狄更斯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正處在這個時代,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虞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熱愛這座承載了千年文明的城市,如何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需要我們好好去思考和切實去行動。

本文取材於史料、維基百科、《六神磊磊讀唐詩》,圖片取自網路,如有版權請與我聯繫。

本文緣起於最近在看的一本有趣的書《六神磊磊讀唐詩》,六神磊磊(不是六神花露水)用了兩年的光陰傾情於唐詩,寫出一個輕諧、深情、史詩版的唐詩三百年,個人感覺有點當年明月的味道,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聽方塔風鈴 的精彩文章:

TAG:且聽方塔風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