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心肺復甦指南

兒童心肺復甦指南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診學組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兒科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兒科專家委員會

通信作者:陸國平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2年4月第19卷第2期

《兒童呼吸在線》主編申昆玲

美國心臟協會每隔5年會對小兒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與心血管急救指南進行修訂。2010年指南所作的更改主要包括:將「ABC」更改為「CAB」;心肺復甦從胸外按壓開始;確認嬰兒使用除顫儀的安全性;心肺復甦後處理等。為促進我國心肺復甦培訓的推廣,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急診學組、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兒科學組和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兒科專家委員會根據國際指南,提出我國進行小兒CPR的基本流程,見圖1。

1檢查反應及呼吸

輕拍患兒雙肩,並大聲說話:「喂!你怎麼了?」。對於嬰兒,輕拍足底。如患兒無反應,快速檢查是否有呼吸。如沒有自主呼吸,或呼吸不正常,須大聲呼救,並啟動緊急反應系統,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儀(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或手動除顫儀,並準備開始進行CPR。

2啟動緊急反應系統

院內復甦或多人在場時,應立即派人啟動緊急反應系統並獲取除顫/監護儀或AED;院外單人復甦應首先進行5個回合CPR後,再啟動緊急反應系統。然而,目擊心臟驟停時應首先啟動緊急反應系統,並獲得除顫儀,再回到患兒身邊進行CPR.

3評估脈搏

醫療人員可最多用10s觸摸脈搏(嬰兒肱動脈,兒童頸動脈或股動脈),如10s內無法確認觸摸到脈搏,或脈搏明顯緩慢(60次/min),需開始胸外按壓。非醫療人員可不評估脈搏。

4胸外按壓

兒童胸外按壓時使用單手或雙手按壓法,掌根按壓胸骨下1/2(中指位於雙乳頭連線中點);嬰兒胸外按壓時,單人使用雙指按壓法,位於乳頭連線下,雙人使用雙手環抱法,拇指置於胸骨下1/2處。胸外按壓時,按壓速率至少為每分鐘100次,按壓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後徑的1/3(嬰兒大約為4 cm,兒童大約為5cm),用力按壓和快速按壓,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每次按壓後胸部須回彈。

5打開氣道及人工通氣

不懷疑存在頭部或頸部損傷的患兒,採用「仰頭-提頦」法打開氣道。懷疑可能存在頭部或頸部外傷的患兒,採用「推舉下頜」法打開氣道,「推舉下頜」法無法有效打開氣道時,仍可使用「仰頭-提頦」法。患兒無自主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時,予兩次人工呼吸。在院外,採用口對口或口與口鼻進行通氣。醫療人員在院內進行人工呼吸可使用氣囊面罩通氣。避免過度通氣,僅需要使胸廓抬起的最小潮氣量即可。不推薦常規使用環狀軟骨壓迫法。

6按壓與通氣的協調

6.1未建立高級氣道時單人復甦:按壓通氣比30:2;雙人復甦:按壓通氣比15:2。一般要求每2分鐘兩名施救者應交換職責,每次交換5s完成。

6.2建立高級氣道後(氣管插管後) 負責胸外按壓的醫療人員以每分鐘100次的頻率進行不問斷按壓,負責通氣者以每6—8秒給予1次人工呼吸的速度(8-10次/min)進行通氣。兩名施救者不再進行按壓與呼吸的配合。

6.3僅給予人工呼吸支持當患兒無自主呼吸或呼吸衰竭時,但存在大動脈搏動,且脈搏>60次/min,無需給予胸外按壓,可僅予呼吸支持,每3~5秒1次人工呼吸通氣(12-20次/min),每次呼吸時間持續1s,並觀察胸廓是否隨每次呼吸而抬舉。

7心跳驟停的處理

當患兒出現心跳驟停時,應立即進行CPR,並連接監護儀或除顫儀。如為不可電擊心律(心跳停搏,無脈電活動),應儘快建立靜脈或骨髓通路,給予腎上腺素,劑量:0.01 mg/kg(0.1ml/kg,1:10000)靜脈注射或骨髓腔注射;或者0.1mg/kg(0.1ml/kg,1:1000)氣管內給葯,3~5 min後可重複,每2分鐘評估心律。如為可電擊心律(心室顫動,無脈室性心動過速),應儘快除顫,首劑2J/Kg,2min後再評估心律,無效可加倍除顫劑量,最大不超過10J/Kg。頑固性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可予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同時治療可逆性病因(6H5T),見圖2。

編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呼吸科 秦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肺 的精彩文章:

跑步和游泳哪個更能提高心肺耐力?看完這4點,就知道如何選啦!
腎上腺素在心肺復甦中的應用

TAG:心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