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和清朝統治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當時漢人到底有沒有亡國?

元朝和清朝統治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當時漢人到底有沒有亡國?

原標題:元朝和清朝統治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當時漢人到底有沒有亡國?


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疑問,元朝和清朝的皇帝,自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其實,在古代的東亞世界,不僅北魏、遼、金、元、清這些少數民族的皇帝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連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琉球人也常常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在歷史文獻中有非常可靠的證據。

北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北魏當時統一了中國北方,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北魏的皇帝與貴族出自鮮卑拓跋氏,鮮卑拓跋氏自稱自己是黃帝後裔,在與南朝的關係上,北魏常稱東晉、劉宋為「島夷」,《魏書》中涉及到關於東晉、劉宋的人物列傳,常常冠以「島夷列傳」的名號,如「島夷桓玄」、「島夷劉裕」等等,稱東晉、劉宋為「島夷」,那就是自認為自己是「中國」、「華夏」,與此同時,東晉、劉宋則針鋒相對,稱北魏為「索虜」,稱北魏為「索虜」,就是自認為自己是華夏正統。



(魏晉時期的漢服)


遼、金統治者也常常自稱自己是中國人,契丹人在遼興宗(公元1031年至1055年在位)之前,尚無中國意識,常常以外蕃自居,自遼興宗以後,開始逐步有中國意識,在給宋朝的國書中,不使用國號,而以南、北朝互稱,契丹人稱自己為北朝,稱北宋為南朝,引起了宋朝士大夫的不滿。

宋朝士大夫常常稱契丹為夷狄,也招致了契丹人的不滿,例如: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把契丹人的歷史列入《四夷附錄》,就引起了遼朝貴族的強烈反對。


遼道宗時,有一個漢人士大夫給遼道宗講解《論語》,讀到《論語·八佾》里的一段話「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時,支支吾吾,不敢出聲,遼道宗卻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說明當時的遼朝統治者,不以夷狄自居,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契丹人)


金朝在打敗遼朝之後,也以中國的正統王朝自居,不承認南宋繼承了北宋,認為宋朝已經滅亡了,在金熙宗、金章宗時期,女真人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他們普遍改漢姓、穿漢服,崇尚儒學,元朝時期,原來金朝的遺老們在回顧金朝的歷史的時候,甚至一度有「金以儒亡」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金以儒亡」的說法呢?因為女真人全面接受漢文化以後,失去了精於騎射本領,才被蒙古人給打敗了,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得出,當時女真人的漢化程度。

元世祖忽必烈認為元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元政權是對歷代中原正統王朝政權的繼承,在給日本人的詔書中,屢次提到「中國」、「華夏」的概念,如忽必烈曾對日本人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這段話的意思是在指責日本人,自從他登基當了皇帝以後,日本沒有派來「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忽必烈還在詔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仰惟祖宗應天撫運,肇啟疆宇, 華夏一統。」說明忽必烈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元朝的統一即是「華夏一統」。



(元世祖忽必烈)


當然,明朝統治者在給日本的詔書中,也稱自己為中國人,朱元璋曾對日本人說:「朕本中國之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


清朝統治者,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雍正皇帝在《大義覺迷錄》中說:「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

康熙皇帝在與西方傳教士學習歐洲的科技文化之時,認識到西洋諸國將來必然會對中國產生重要的影響,認為千百年後,中國可能受累於西洋諸國,他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實際上,康熙皇帝說的一點都沒錯,在他死後不到150年的時間,就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開始侵略中國。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在與西方傳教士接觸的過程中,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乾隆皇帝也是這樣認為的,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西方傳教士蔣友仁在繪製《坤輿全圖》時,將清朝所統治的區域標為「中國」,而不是「大清」,這實際上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說明清朝統治者在面對西方各國時,認為自己就是中國人,清朝就是中國。


(乾隆皇帝畫像)


實際上在古代的東亞世界,日本人、越南人、韓國人也常常稱自己是中國,日本人、越南人、韓國人稱自己為「中華」、「中國」的現象,在世界歷史上也被稱之為「小中華意識」。


在古代,中國是東亞世界的文明中心,漢字是東亞世界的通用語,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後,肯定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不可能認為自己是夷狄,如果認為自己是夷狄的話,無異於自絕於文明之外。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元朝、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正統王朝,元朝與清朝的歷史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因此元朝與清朝的統治者入主中原,漢人並沒有亡國,只是換了一個皇帝、一個朝代而已。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那如何看待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呢?日本人侵略中國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完全是兩回事兒,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是要學習漢文化,學習中華文化,用中原地區先進的漢文化來治理國家,把自己等同於中國人,而日本人侵略中國,是相反的,是用日本文化來改造中國,強迫淪陷區的中國人學日語,而且日本人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文化是落後的,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到了近代,有一個西方工業文明的問題,古代的日本人也許還有中華意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是「脫亞入歐」,已經完全放棄中華文明了,而改學西方文化了,日本人不可能把自己等同於中國人,來學習中華文明,然後自己也被中華文化給同化了,日本人學的是西方的文化、西方的工業文明,「脫亞入歐」,所以,日本人侵略中國,不會被中國人同化,反而會想方設法同化中國人,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淪陷區就曾強迫中國人學習日語。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自1840年以後,中國就是一個近代民族國家了,在形成近代民族國家之前,日本人並不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始終是外國人。


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滿人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建立的王朝當然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王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一半的中國人死亡,日本人認為華夏已滅
世界盃足球賽,此國3:2戰勝鄰國,仍不服氣,竟出動空軍轟炸鄰國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