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遍訪千山萬水 只為心中一味——讀《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有感

遍訪千山萬水 只為心中一味——讀《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有感

三年前,一個朋友帶我去她朋友的店裡喝茶。緊張慌亂、局促不安的心情至今也記得。在那樣一個不斷消耗自己卻不自知的階段,能有片刻的時間坐下來喝茶,這是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在那天,在那一刻,我不用說話,只需要安安靜靜地聞香、品茶,用心去喝那一杯茶就好。

遇見茶,因為茶又遇見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說,茶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的生活。我渴望好茶,也渴望好書。但是好書和好茶又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當決定讀幾本茶書的時候,《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這本書就出現了。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也是因為喜歡茶走在一起,然後就決定做一些好玩兒又有意思的事,所以走上了這樣一條尋茶之路。《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這本書記錄了他們尋找茶葉的腳步,匯總了65種名茶的採茶時間、採摘手法、製作工藝、茶葉品質、茶湯鑒別以及泡茶方法。對於「茶小白」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好的茶學入門書。

茶,一片樹葉而已,卻能讓人從中喝出萬千滋味。正因為這其中的玄妙,所以有了「茶道」。每每喝到一款好茶,我總會好奇這片茶葉它的本來樣子。它來自哪裡?它經歷了什麼?它又如何跨過千山萬水到這裡與我相遇?

雲霧繚繞的深山裡,漫山茶樹,滿眼翠綠,山風拂面,花香撲鼻,一位白衣翩翩的少年為了尋找那一片翠綠,走過一座有一座山頭,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天。這是一個夢,一個常常在我腦海里閃現的夢。我寧願相信那位少年就是前世的自己,所以今生我們才能這樣遇見。

遍訪千山萬水,只為心中一味。我知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夢。唐代詩人陸龜蒙曾經就是這樣的尋茶人:

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閑來北山下,似與東風期。

雨後探芳去,雲間幽路危。

唯應報春鳥,得共斯人知。

這樣的夢怎麼想也是美的。這群年輕人把夢想變為了現實。

據說,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朝代最會享受生活的皇帝,他也是一個愛茶人。「焚香、品茶、掛畫、撫琴」 ,這是他唯愛的四般閑事。四般閑事里,唯有茶可尋。所以,我特別喜歡「尋茶記」這三個字。

那就把這本書作為2018年的第9本好書分享給大家吧,我們一起來走進中國茶地理,體驗一次「書上茶旅」。

依山傍水安溪茶

這群年輕人第一站的腳步來到了福建省的安溪縣。安溪,號稱中國茶都,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人迎來送往、婚嫁壽誕,都少不了茶禮,「來吃茶」是茶鄉人最家常的一句話,茶的靈性流露在安溪人的舉手投足間。所以,這下就知道了為什麼八馬茶葉主打的廣告品牌訴求是「大禮不言」了。因為八馬茶葉這家茶企業的原鄉就在安溪的西坪鎮。

安溪茶分為西坪茶、祥華茶、感德茶,三個不同的鄉鎮所產的茶也是不一樣的。而安溪縣有四大名茶,分別是鐵觀音、黃金桂、本山茶、毛蟹茶。

鐵觀音是青茶中的極品,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半發酵茶類。它一年分四季採制,穀雨到立夏是春茶,夏至到小暑是夏茶,立秋到處暑是暑茶,秋分到寒露是秋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採摘的時間呢以午青的品質最高,也就是中午採摘下來的最好。然後要經過涼青、曬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小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鐵觀音最大的特點就是香氣馥郁,其中以蘭花香最優。最適宜蓋碗沖泡,茶湯金黃明亮。

我對鐵觀音的感覺是偶爾飲一杯是可以的,經常喝胃會不舒服,因為它還是偏寒性的茶。不管怎麼說,它是屬於茶類中比較經典的,因為那個香味一下子就能讓你脫口而出:這是鐵觀音。所以說,它算是一款有著很鮮明特徵的茶。

說到鐵觀音獨有的香氣,就要說一說關於茶的「聞香」。「當月煮茶話趣事,席地淺品一壺香。」我認為,喝茶,是從嗅覺開始的。有很多時候,打動我的茶也許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它的香氣。很多人喝茶會忽略「聞香」這個環節,想一想是很可惜的事情。喝鐵觀音一定要記得去聞香,聞一聞它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觀音韻。蓋香、杯香、湯香、葉底香,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鐵觀音香氣的「雅」,感受這香氣穿過你的五臟和六腑,你會覺得妙不可言。

奇秀武夷山 茗茶甘香醇

年輕人們尋茶之旅第二站的腳步從安溪來到了武夷山。武夷山是旅遊的好地方,也是品茶的好去處。這裡出產了很多名茶,比如天價的大紅袍、桐木關的「世界紅茶鼻祖」——正山小種,「填補紅茶高端市場」的金駿眉,「岩韻」顯著的武夷肉桂、閩北烏龍,茶中的著名品種「閩北水仙」等等,這些品質優異、風格獨特的茶葉共同為武夷山在中國茶葉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武夷山岩茶的特點是既有綠茶的清香,也有紅茶的甘醇。其中,大紅袍的歷史傳說最為經典。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就大紅袍正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不僅因為母樹大紅袍不再採摘,更是因為以它為代表的烏龍茶,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史上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我印象中喝過最好喝的一杯大紅袍是帶著朔州茶道文化藝術研究會的茶事服務團隊進班級給孩子們泡茶,老師們泡的那一杯大紅袍。因為負責協調、照相等等事情,沒有辦法安靜地坐下里喝茶,但是,那天下午喝了不到三杯茶,唯有大紅袍讓我眼前一亮,心生歡喜。

對於金駿眉,其實從它那細小而緊秀的葉子就非常好辨認,干茶顏色「三黃七黑」。2005年,在正山小種的工藝基礎上,由江元勛先生及其團隊研發製成。作為一款高端紅茶,之前的幾年確實火過一陣,它的價格比普通紅茶的價格要高很多。這幾年,好像慢慢回歸了理性。

中國六大茶類中的白茶也產自福建。福建的福鼎白茶包括了白牡丹、白毫銀針、壽眉、貢眉,這些茶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好聽。最近喝了一款古樹白茶,拿玻璃壺一煮,茶香瀰漫整個屋子,細細去嗅、去品,想起了粽葉的香味。

「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白茶一般是被愛茶之人當作「壓箱底」的寶貝存著的。等日後某個特殊的日子拿出來和三五知己一起品嘗,想想有茶的生活也是美的。

潮汕人的工夫茶

尋茶之旅的第三站來到了廣東潮汕。說實話,這是一個我想去的地方,僅僅是因為一款茶,它就是「鳳凰單叢」。

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的一大特色,是這裡的漢族人民傳統的品茶風俗,源於陸羽《茶經》烹煎煮茶之法,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俗。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潮汕地區最為流行,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發展。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飲工夫茶,才算圓滿。

鳳凰單叢產於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山區。鳳凰鎮的茶區內有3700多餘株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古茶樹,其中有一株「宋茶」,樹齡600年。所以現在如果有人再提起鳳凰單叢,而且說是宋種的,你就應該明白為什麼了。清明節前後是採摘鳳凰單叢的最好時候,一般是午後采,當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間進行。有強烈日光時不採,雨天不採,霧水茶不採。

我喝到第一杯鳳凰單叢的時候就喜歡了。它獨特的香味透過鼻子的嗅覺觸動了身體的反應,然後就覺得很神奇。在那個輕鬆浪漫的午後時光,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常常有人說起那一杯茶給自己的感動時會熱淚盈眶。我們用盡各種方法試圖去尋找情緒的出口,到最後遠不如坐下來靜靜地喝上一杯好茶治癒的快。鳳凰單叢讓我感受到了茶的力量,也看到了茶的魅力。

潮汕的孩子是幸福的,從小是泡在父親的茶水裡長大的。他們嗜茶如命,把茶叫做「茶米」,茶和米一樣重要。他們以茶會友,在細品慢酌間談笑風生,人們的感情也逐漸加深。那份講究,那種風雅,茶早已融入生活,融進生命。

寶島全境皆產茶

台灣茶源自我國福建省,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台灣出產的茶多為青茶、紅茶,經過與當地氣候的融合,已經形成了一批獨具台灣風味的名茶,比如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日月潭紅茶、凍頂烏龍茶、金萱茶等等。

這些茶里,我喝過的有東方美人茶和日月潭紅茶。東方美人茶又叫「膨風茶」,相傳早期有一個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便挑到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獨特而大受歡迎,回鄉後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認為是吹牛。而「膨風」在台灣俚語有吹牛之意,所以「膨風」茶因此得名,而「東方美人」茶名的由來則與英國女王有關,她喝了一口,賜名「Oriantal beauty」。東方美人是所有烏龍茶中發酵最重,近似於紅茶的茶品。它的香氣很濃郁,男士喜歡的可能不多,估計會覺得「胭脂味」過重。但是,我喜歡它介於烏龍和紅茶之間的那種特有的感覺。在我眼裡,它是氣質美人,相處起來會更舒服的感覺。日月潭紅茶我也喝過。對於日月潭紅茶最深的印象是用它來做奶茶的體驗。很香醇,非常好喝。

「遺失"的湖南茶

每一片茶葉里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風土和人情。尋茶之旅走進湖南,就走近了黑茶。湖南的黑茶以安化的最為有名。在安化,幾乎家家都製作黑茶。歷史上,湖南黑茶也因茶馬古道繁榮過。湖南除了黑茶,還產黃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銀針就產自湖南洞庭湖畔。君山銀針被古人形容為「白銀盤裡一青螺」,它始於唐代,在清代被列為貢茶。

湖南憑藉著其獨特的種茶條件,孕育出很多著名的茶葉,比如千兩茶、黑磚茶、茯磚茶、安化松針、天尖茶、君山銀針等。千兩茶因為每卷的茶葉凈含量為老秤「一千兩」而得名。黑磚茶又稱「八字磚」,因為磚面上壓制「湖南省磚茶廠壓制」 八個字而得名。茯磚茶顧名思義,因為在伏天加工而得名,茯磚表面的「黃色斑點」,一般情況下來說,是金花,它是茯磚茶品質上乘的表現。

特別要提到的就是《紅樓夢》中妙玉給賈母泡的「老君眉」,也是賈母最喜歡喝的茶,其實就是湖南洞庭湖畔產的「君山銀針」。精選嫩芽製成,滿布毫毛,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杭州,既是人間天堂,也是中國茶都。杭州最早產茶的記錄從陸羽的茶經中就能找到描述:「錢塘天竺、靈隱寺二寺產茶」,可見在唐代杭州就有茶生產。

西湖龍井,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以它的獨特優勢獨領風騷。龍井之貴,一是貴在時間,二是貴在地點。「玉髓晨烹穀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鮮。」清明前採摘的龍井稱為「明前龍井」,被譽為「女兒紅」。清明後到穀雨前採摘的龍井稱為雨前龍井。明前龍井價格要高於雨前龍井,相比較而言,雨前龍井更濃郁些。

杭州市的龍井茶可以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浙江龍井和其他龍井。西湖龍井則是指在杭州西湖產區範圍內的龍井茶,主要的核心產區是獅峰山、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等,這裡的氣候、溫度、土壤讓龍井茶口感比其他產區更豐富。但核心茶區的龍井茶葉產量少,基本上市場出售的都不是核心茶區的西湖龍井。

喝龍井,水溫的把握很關鍵,直接決定第一泡龍井的味道。什麼時候喝龍井,都是幸福的,彷彿春天就在唇齒間,它把一個季節鎖在了身體里。透過玻璃杯,看一片片翠綠的葉子起起伏伏,遇到水,它們就重新煥發了生機,綻放出最美的春色,呈現給你春天的味道。

黃山歸來品香茗

古籍中曾提到:「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當然也不會辜負了這份美譽。黃山茶又名徽茶,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時代,到了明代已聲名鵲起。黃山毛峰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如今早已享譽內外。還有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金山時雨,這些名茶都產自黃山。

「輕描淡寫俏梳妝,姊妹枝頭唱二黃。一抹春風搖碧葉,山間溪水暗流香。」黃山人習茶,有一套系統的禮規,名為「黃山茶道」。當地人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追求湯清、氣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祁門紅茶和印度的大吉嶺紅茶以及斯里蘭卡的烏法紅茶,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也被譽為「紅茶皇后」。黃山的獨特地域早就了祁門紅茶獨特的香氣與滋味,那是高貴典雅的祁門香。祁門紅茶的干茶,色澤烏黑,細小纖巧,要經過17道精緻的特殊工藝才會做出來,從中可見茶人的用心付出。

每一杯茶湯中都有不同的溫度和情懷。好像說的再多,都不如去真正用心地品一杯好茶,然後慢慢回味,回味出人生的無限美好來。

名茶之鄉宣城行

安徽除了六安,還有宣城,也是一處產茶地。這裡以綠茶為主,其中敬亭綠雪是綠茶中的佼佼者,深受人們的喜愛。

宣城是我國的文房四寶之鄉,徽派建築的白牆青瓦、小橋流水,是一派水墨畫般的絕美風光。「塌泉盡頭水,高山雲霧茶」這是大詩人李白品飲宣城的高山雲霧茶後寫下的。李大詩人和敬亭山的感情,我們從那首著名的《獨坐敬亭山》也能探究一二。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唯有敬亭山。

敬亭綠雪和黃山毛峰、六安瓜片一起並稱為安徽省的三大名茶。這裡,唯獨沒有喝過敬亭綠雪,卻對這個名字「一見鍾情」。還有涌溪火青、舒城蘭花、汀溪蘭香、哪個名字也是美的。綠雪、火青、蘭花、蘭香,哪個姑娘取了這名字都是好聽的,再配上幾段美麗的傳說,這茶便已經讓人萬分期待了。

三省名茶齊聚一山

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大別山成為孕育茶葉的基地。大別山位於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處,產茶的歷史自然悠久,「六安瓜片」就產自這座山頭。

大別山腹地深處有一個縣城叫金寨縣。金寨縣盛產野茶,而這些野茶孕育在雲霧繚繞、空氣濕度大的密林中。每到春天,茶農們忙著採茶、做茶、喝茶,這裡可謂處處有茶香。「露蕊纖纖方吐碧,即防葉老須采忙。家家篝火山牆下,每到春來一縣香。」用這首詩來形容金寨縣名副其實。每到春來一縣香,這是一個室外桃源一般的聖地了。

大別山人喜歡做工精細、物美價廉的雨前茶。有趣的是,他們認為價格昂貴的高檔茶中看不中喝,那隻適合作為送人的禮物。自己喝茶,講究的還是那份實實在在的東西。有茶、有山也有水的大別山,在人們的印象里只是革命老區,其實它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旅遊好去處。

六安瓜片出現在《紅樓夢》里,那是賈母最不喜歡的茶。在世界所有的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作為綠茶,它的名氣無法與西湖龍井相媲美,但是那是那一片土地上人們的摯愛就足矣。

北國夜無雪 隱隱綠茶香

知道「南水北調」,卻是第一次聽「南茶北引」。20世紀50年代,「南茶北引」工程開始實行,山東的嶗山、日照地區因為靠海,氣候溫和濕潤,水質優良,土壤呈微酸性,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五千株茶樹最後存活下來27株,「南茶北引」的實驗算是成功,以山東日照綠茶和嶗山綠茶最為有名。

相比較其他茶而言,山東綠茶作為一個新人,沒有厚重的歷史可以去連接。但是日照卻成了世界茶學家公認的三大海岸綠茶城市之一。日照雪青綠茶素稱「北方第一茶。」在日照,喝茶最突出的是漁民,每次出海前,喝足茶是頭等大事。打魚歸來,第一件事也是喝茶,直到喝到渾身上下,連骨頭都滋潤透了,才舒舒坦坦地該幹什麼幹什麼。

日照人對茶是情有獨鐘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真是樣樣離不開了。

禪茶合一 峨眉山茶

峨眉山是禪茶的發源地之一,集供茶、施茶、飲茶於一體。在這裡,禪茶文化可觀、可參、可修、可飲。「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自然氣候,讓這裡成為野生古茶樹繁衍生長的好地方。峨眉山的禪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興盛以茶供佛、以茶齋僧。茶文化與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流,逐漸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從藥用到飲用,再到回落、發展,峨眉山茶的發展史也是起起落落,人們在禮佛中感悟茶道。在這裡,喝茶不僅僅是喝茶了,更是參禪的一種方式。

峨眉雪芽、竹葉青、仙芝竹尖都是峨眉山茶的代表。竹葉青作為峨眉山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茶葉,從低到高分為品味級、靜心級、論道級。論道級尤為珍貴,深得峨眉山水之意趣,讓人無限遐想。

揚子江中水 蒙頂山上茶

蒙頂山位於四川雅安,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這兩句茶詩讓蒙頂山茶聞名於世。唐宋時期,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茶品來自於蒙頂山的七株「仙茶」。白居易、歐陽修、陸遊等許多詩人都曾以蒙頂茶提文賦詞。

「五頂參差比,真是一朵蓮。」秀麗的蒙頂山,孕育出了這裡獨一無二的名茶:蒙頂甘露和蒙頂黃芽。而且蒙頂山「禪茶」還獨創了十八道用長嘴壺獻藝的茶技:龍行十八式。這十八式將茶道、武術、禪茶、舞蹈、易理融合為一體,找找龍行生動,極富觀賞性。蛟龍出海、白龍過江、烏龍擺尾、飛龍在天、青龍戲珠、驚龍回首、亢龍有悔、玉龍扣月、祥龍獻瑞、潛龍騰淵、龍吟天外、戰龍在野、金龍卸甲、龍興雨施、見龍在田、龍卧高崗、吉龍進寶、龍行天下,十八招式,每一招式都模仿龍的動作,一把銅壺被翻轉騰挪,繼而準確地把一杯茶注入茶盞中,這絕對是中國茶文化中一道絕無僅有的獨特景觀了。

客來茶當酒 雲南名茶香

茶的故事一定要從雲南講起,尋茶之旅的最後腳步一定也要放在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1000年樹齡的「茶王」和800年樹齡的「茶後」都在廣袤森林深處的老班章村。班章為王,易武為後,冰島為妃,這裡既有難得的好茶,也有財富的神話。

雲南共有六大茶區,分別為西雙版納茶區、普洱茶區、臨滄茶區、德宏茶區、保山茶區和大理茶區。雲南的名茶主要是黑茶和紅茶,普洱茶已經成為黑茶的代表,而滇紅更是廣受大家的喜愛。

普洱茶主要有散茶和緊壓茶之分,而緊壓茶根據形狀又分為餅茶、沱茶、方茶和磚茶几種。不同的壓制方法對茶葉滋味和品質的影響也不同。每一種茶原料都有好壞之分,並不是餅茶就一定好。水分、溫度、氧氣、光照都影響普洱茶的後期轉化,所以普洱茶的儲存一定要用心。

沒有經過人工發酵的普洱茶是生茶,經過人工發酵、洒水渥堆的工序做成的就是熟茶。生茶是烈性子的,熟茶是溫和的。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可能每個階段的喜好也會不同。一款普洱生茶,一年以後才能喝出它的真性情,七年才能茶性轉溫,二十年是可遇不可求。歲月的轉化中,它會有無限種的可能,每一年和每一年的感覺、味道都會不同。一款普洱熟茶,堆味退去至少要三年。十年以上的熟普,入口是潤的,給人溫潤如玉、如沐春風的感覺。

13個茶區的尋茶之旅結束了,我似乎仍然意猶未盡,真的想說:有夢就去追,這種感覺真好!

感謝祖國的大好河山,孕育出如此多的好茶,讓我們去追尋。吃茶吧!取一杯茶,慢啜、輕咽,感受那大自然的靈氣在舌尖縈繞,體味著「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輕盈,用一杯茶撫慰疲憊的心靈。一片茶葉舒展的時刻,最好的時光便已經贈予了你。

遇見這樣的時光是幸福的,讀這本書也是幸福的。

——2018年6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紅茶第一泡多久倒掉 幾點建議教你如何泡茶
美國人第一次喝中國的奶茶,喝了一口之後,直呼超級好喝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