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斷腸人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斷腸人

李清照是宋代女此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是宋朝當之無愧的第一才女,後人只要想到女詞人,必然會先想到李清照。

李清照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愛讀書,有才情。

她的詩詞,總是讓人耳目一新。年少時光,總是美好的。即使在深閨,足不出戶,也能樂在其中,在詩詞的天地里找到樂趣。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已經學會了她這首《如夢令》,這也是她年輕時候所作。我們可以從詞中看出李清照是一個性格開朗,有情趣的女孩子。

那時候年輕,年少不懂得愁滋味,歡歡喜喜又一天。

在李清照18歲的手,她嫁給了比自己大三歲的趙明誠,兩人恩愛兩不疑。在他們結婚前期,兩人的生活可以說是比較安定的,生活也相對來說比較富裕,還不懂得柴米油鹽的繁瑣之事。

兩人情投意合,可惜後來丈夫趙明誠要出遠門,只能在深閨中寫詞思念丈夫了。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而思念卻是那麼的長。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怎麼會比黃花瘦呢,不過是用了誇張的手法罷了,只是因為太思念丈夫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深。

縱然情深,奈何緣淺。

李清照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變故,父親被排擠,公公去世,到後來丈夫也去世了。再後來的靖康之難,整個民族都陷入了一場浩劫,李清照也不能倖免。

這就是國破家亡啊。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國破家亡,家不在,面對丈夫留下的遺物,睹物思人。念及故鄉,不禁悲從中來。

就這樣,李清照帶著丈夫留下的遺物,流落到了臨安,後來嫁給張汝州。

誰曾想到,再嫁之人的居心叵測,這個男人其實是為了她手裡的寶物而娶她的。那是李清照和丈夫辛辛苦苦收藏的東西,怎麼可能讓他唾手可得呢。

沒想到張汝州竟然對李清照大打出手,威脅李清照把寶物拿出來。

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女人,從小被教育出嫁從夫。在那個社會下,李清照能夠掙脫世俗的枷鎖,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自己的寶物,狀告自己的丈夫考試舞弊,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可憐身為女兒身,不然李清照一身的傲氣,一身的勇氣,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雖然當時的法律是,狀告丈夫,妻子也要坐牢。李清照毫不畏懼,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寧願做牢,也不要忍氣吞聲。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晚年,過得冷冷清清,孤單一人。這首《聲聲慢》既是對亡夫的懷念,也是對自己孤單凄涼的情況的描寫。開頭幾個疊詞,已經把人引入一種沉鬱悲傷的境界了。

她晚年的詞,多是懷念丈夫,感嘆國破家亡,憂國憂民的情感。

她的前半生,美好而純粹;她的後半生,寂寞而痛苦。

一身才情,卻半生飄零。

也正因為她曲折的人生經歷,給她的詩詞添上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寫出了更多名垂千古的詩詞。

年少時候,還不懂得她的苦楚,當現在懂得了,我已不再年少。

沒有經歷過家破人亡,絕望無助,又怎麼會懂得李清照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菲琴說情感 的精彩文章:

張愛玲10句沒得讓人窒息的話,總有一句觸動你的內心

TAG:菲琴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