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8歲少女遭姦殺分屍,是誰讓女性成了弱勢群體?

18歲少女遭姦殺分屍,是誰讓女性成了弱勢群體?

「我對自己說,」雅布隆卡寫道,「一個普通少女在18歲時遭到了虐殺,講出她的生平,正是符合大眾利益的事情。」

2011年1月18日深夜到19日凌晨,在離家僅僅50米遠的地方,18歲的蕾蒂西婭·佩雷遭到綁架和強姦(或強姦未遂),隨即死於毆打、勒頸和刀刺(44刀),再遭鐵鋸肢解。兇手將殘屍分裝,投入兩處池塘。兩個星期後,潛水員找到了她的頭與四肢,到了春天,軀幹才由於自然原因浮上水面。

罪案的殘忍與蕾蒂西婭生前蒼白的美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多麼年輕的姑娘!整個法國為之震動,人們走上街頭,聲討暴力。媒體高度關注,總統薩科齊也從血腥和憤怒中嗅到了機會,不惜干預司法,操控民意,利用恐懼和同情,撈取政治紅利。巴黎第十三大學的歷史學教授雅布隆卡受到一種使命感的驅動,決意寫出少女短暫的一生。調查、採訪和寫作歷時5年,《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終於在2016年付梓。

他採用交叉敘事的方式,有序而冷靜。破案過程、司法審理、個人歷史和作者調查在書中分頭並進,輔以社會分析、政治思考和文化批評,通過一個個細節,剖析了第四世界,即窮人階級的典型悲劇:強姦、凌辱和亂倫,受苦的婦女和施虐的男人,充滿創傷的童年和沒有未來的世界。

他重建了蕾蒂西婭的人生。她之所以降臨人世,也許就是一次強姦的結果。她3歲時,父親又因為強姦母親而獲刑5年,母親慢慢淪為精神病院的常客。她和孿生姐姐由政府安排,寄養在工人家庭。但養父反覆姦汙姐姐,她也遭到這位模範社工和冒牌父親的騷擾與侵犯。姐妹倆從小缺乏安全感和家庭的溫暖,習慣於忍受眼前的一切——這要麼是接受了「強姦換取感情」的協議,要麼因為恐懼:男人總是對的,否則他們會殺掉我們。

雅布隆卡也在某種程度上重建了兇手的人生。托尼·梅永和蕾蒂西婭同屬一個階級。他母親15歲時就被自己的父親強姦,生下他同母異父的哥哥。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反覆進出監獄的經歷,催生出過於發達的男子氣概,最終把他變成了怪物:男人總是對的,否則我們就殺掉她們。

他引誘她。她一度把他看成同類(同樣悲慘的童年)和自由的象徵,她成熟道路上的加速器。而在他眼裡,任何女人都半是物品半是妓女。這是她天然的用途。她不能拒絕他。女人怎麼能對男人說不?!他的憤怒來得多麼正當。他殺掉她難道不是既合情又合理嗎?

當滴滴殺人司機面對著21歲空乘的反抗時,他那種反應的內在邏輯大概也是這樣的吧。順風車內部打分系統外流的淫猥評論,就他們怎樣看待女性提供了少許線索,而這未必不是普遍存在的態度。

蕾蒂西婭人生中遇到的男人,給她帶來的不是痛苦就是恐懼。他們拿刀解決爭端,把強姦視為理所當然,用毆打、勒頸和刀刺讓女人閉嘴,用肢解讓她們完全不復存在。還有總統和部長們,他們繼續對女人們夸夸其談。所有這些男性墮落的方式、將暴力英雄化和陽剛化的文化,只要條件具備,就會放大成民粹主義的罪行。「我是個男人,」雅布隆卡說,「我第一次為自己的性別感到羞恥。」

真該死,我有和他一樣的感覺。

雅布隆卡把10年的小說家身份放到一邊,轉而直面現實。在書中的第54章,他闡述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輕視社會新聞。社會新聞是真實的悲劇,是癥狀、凸起和稜鏡,映照出民主的失敗怎樣轉變為悲劇:社會無力救助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任由他們墮入一個最野蠻者殺害最脆弱者的孤獨世界。

作為「非虛構小說」,蕾蒂西婭的故事獲得了2016年的美第奇獎。到了2017年的法國文學頒獎季,同一類型的作品再度紛紛折桂。即使這是一個錯誤百出的譯本,只能奢談想像力的中國作家或許也可以由此出發,注意到他們的法國同行正在努力求真。

尤其是現在。

值班編輯:庄兼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在但丁陵墓旁聽爵士樂
選車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