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的女人們和托馬斯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的女人們和托馬斯

可能寫讀後感真的是個比較個人的事情,不自覺會有很強的自我偏好和解讀,這一點上,我真的不是一個很客觀的讀者。尤其是看了別人的書評之後,護短之心更是悄然而生。

看到某友在二手書店買了這書,聽說裡邊渣男,便想去書中識識渣男。然而亞馬遜和微信讀書竟然都沒有電子版,這很不和諧嗎?遂找了個假冒偽劣借著名著賣廣告的網站來讀。

端午出行,車上時間夠久,晚上睡前再用了點時間,基本看完。可能人慢熱看書也慢熱,托馬斯和薩賓娜分開、和特麗莎回布拉格之前的事情印象不是很深,反倒是分開之後,各自在不同的生活中對情感的思考,讓人很是願意跟著他們一起去想一想。

首先說,看完整本書,相對來講比較欣賞的是薩賓娜,我說這話的時候把一個朋友嚇壞了,可能和我有著非常不同的解讀角度。我沒想從道德方面分析各人如何,只是理所當然地集中到這個人本身上,和他們對待感情的態度上,我也不是很能解釋為何會這樣。

從書中得出的印象,薩賓娜是個很有魅力的女人,有見識有想法,美麗且食人間煙火,開放但能忠於自我,害怕孤獨卻能一個人生活,並且除了愛情外對生活藝術都有自己的想法,活得比較獨立洒脫,就是可惜遇到了一個渣男。現實中我將很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的。

這個人是有才華的,雖然書中沒有特意強調,但至少人家可以此為生,自己喜歡安居哪裡就安居哪裡,不為生計所迫,這都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了,這其中就包括我。

這是個美麗的女人,甚至讓弗蘭茨的妻子羞於比較。總覺得《布拉格之戀》沒有很完美展現薩賓娜的形象,薩賓娜是個理性兼柔情的女子,對托馬斯有著不願承認的深情(雖然她愛著托馬斯,並希望挽留他,但在他離開後很長時間還流著眼淚嘲弄愛情的謊言),在托馬斯離開她之後,她不斷想起托馬斯,而書中從未描寫托馬斯有思念她這個人分毫。

另外,薩賓娜有比較強大的內心,相對特麗莎來講,活得自由洒脫太多。能在所愛離開時沉得住氣,內心苦痛表面卻不露痕迹。她也有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她會體驗和思考,在與弗蘭茨的交往中尤為明顯。相當於托馬斯留給她的謎,她通過別人慢慢了解。而且她也比男主負責任得多,在和弗蘭茨交往中發現感覺不對,就離開了他,可能自己也沒快樂多少。在很久以後又覺得當時應該給這個男孩更多耐心和理解,並留下了淚水。這也是一個人成長啊。

特麗莎,看到她患得患失地度過了毫無幸福可言的一生,就為她感到難過。這樣的人生實在是太艱難了,哪怕不愛一個人,只一個人生活,也不要過得這樣痛苦。個人認為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平和對人至關重要。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會讓人感到崩潰。

可能潛意識裡,每個感性的女子都有愛別人而失去自我的傾向,但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尤其是錯付深情的時候——她對托馬斯,可能不算是錯付吧,她認識他時就知道他的嗜好,他也在歷經種種之後選擇了她。但他確實沒有給她需要的專一的愛情和安全感。明明需要全身心的愛,卻選擇了信奉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人,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種互相折磨吧。

特麗莎也是很孤獨的,裡邊的角色也都是孤獨而不熱鬧的,生活基本以托馬斯為中心,沒有自己傾心的事物,如果有的話就是卡列寧吧,生命只剩下愛情也是很不幸的,卡列寧真是特麗莎的天使,特麗莎的深情只能在卡列寧身上實現,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悲哀。這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願望去養一隻狗狗。

某友一直說托馬斯是個渣男,並煞是忿忿不平地說渣男總是成為男主角,我內心不知為何有點想笑。托馬斯能吸引兩個女子甚至更多情人,他一定也有某種令女人著迷的特質。其一,這個人也是個具有思想的人,並且內心堅定,甚至是有很深的執念,比如連自己都無法理解的「非如此不可」,想必他在內心為自己構建了非常牢固的秩序,才能對待眾多事物如此心安理得。在他與情人們交往的過程中真的有近乎偏執自我追求的成分在裡邊,而不是單純頹廢享樂,只是他好奇、感興趣的東西,與倫理相悖,即便不能接受但是可以理解。

但即使他內心如何牢固,還是被特麗莎打動了,特麗莎離開蘇黎世,並不確定托馬斯會跟來,但他確實跟來了,而且腳步一直跟隨著她,這也算一種力量吧。但我不是很確定被特麗莎的什麼打動的?痴情、純粹、柔弱,甚至是愧疚?這在現實生活中會不會是另外的版本,對神經質的妻子,丈夫都會敬而遠之,避之唯恐不及吧。

所以常說,小說是高於生活的。

大概就這樣了吧,書中有很多哲理小思,推薦指數還是比較高的,另外一友看到我在看這本書,也捧起電子版來讀了,看完我也很想知道人家是怎麼想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久 的精彩文章:

TAG:青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