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漢木蘭山記

武漢木蘭山記

武漢木蘭山記

木蘭山,是武漢北部的一座名山。離我的老家很近,每年我們老家鄉親們都會在木蘭山廟會的時候去拜山。家裡人都去過木蘭山,只有我因為各種原因沒去,一直是個遺憾。今年過年前決定去一趟,因為有事忙,只剩下臘月二十七這天有時間了,之前約好的當地朋友恰好這天有事不能給我做導遊了,我就決定一個人過去。

木蘭山之道教佛教。木蘭山是佛教和道教的聖地,道教自隋朝開始在這裡建觀,歷代屢建屢毀,目前山上還有明朝的石質建築遺存。當前的建築都是石材,有徽派風格,石雕也是很有特色,看起來比較古樸。大別山南邊的高山,山勢陡峭,用那麼多石材建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們說木蘭山的菩薩靈驗,有求必應,福佑四方。不過,如今買香買蠟有點過頭了,污染也大,不是說心誠則靈嗎?福是用香和蠟可以求來的嗎?金頂的道士為祈福唱的禱詞內容非常全,求福,求祿,求壽,求姻緣,全都包括,而且唱起來字正腔圓,節奏感強,值得一聽。

木蘭山之地質變遷。地質形成年代可追溯到7-10億年前的新元古代。木蘭山藍片岩帶是1700公里的秦嶺-大別-蘇魯藍片岩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地質專家稱為解決中國中央造山帶的金鑰匙,是地質科研與科普旅遊的重要基地。獨特的地質作用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木蘭山綺麗的自然風光。

木蘭山之紅色革命。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的部隊上了木蘭山,由此誕生了紅軍第七軍,徐海東,李先念先後加入這隻部隊,成為紅四方軍的重要部分,木蘭山也成為鄂豫皖蘇區的一部分,董必武,李先念,劉華清等老一輩革命家曾長期在此從事革命活動,至今,仍有李先念故居等13處革命遺址。木蘭故里的鄉親們積极參加紅軍,浴血奮戰,前赴後繼,走出了杜義德、陳福初、袁學凱等七位木蘭鄉籍的開國將軍。

木蘭山之木蘭文化。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這個故事很勵志,誕生了很多傳說。相傳木蘭山也因此由青獅嶺改名,從明朝開始在山上建木蘭詞,木蘭殿、木蘭將軍坊,以紀念這個巾幗英雄。木蘭文化,除了忠勇,主要就是孝了。相鄰的孝感市,得名於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天動地」的故事,黃梅戲《天仙配》正是對於這個故事的演繹,而木蘭的父親五十生下木蘭,年老不能從軍,面對異族入侵,木蘭替父親扛起了重任,也都是因為孝。可見,美好的故事是不會被遺忘的,相反,會被人不斷地傳唱,同時這些傳說也塑造著荊楚大地普通百姓的性格。

木蘭山之習武健身。木蘭父親是北魏千戶長,木蘭從小拜道士習武,山下也是紅四方面軍的革命根據地,習武健身也是傳統。木蘭山有登山節,武術表演。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從山腳下開始爬,大概需要8公里到山頂的停車場。今天,我從停車場到山頂,再去南邊的山頂,跑到山腳下,正好一個半馬,用時三小時十五分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之彩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風之彩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