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心碎母親喊話網遊!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網遊,卻沒看到網癮背後的秘密

心碎母親喊話網遊!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網遊,卻沒看到網癮背後的秘密

「警察同志,我求你們幫我勸勸孩子,他玩遊戲都走火入魔了。」6月20日,湖北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王派出所接到陳先生報警,稱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20日下午陳先生去銀行取錢時,才發現卡中竟然少了1萬多元錢,這些錢全被兒子用在了網路遊戲上。


日前,北京律師張曉玲收到一封來自湖北母親寫給她的信。信中講述了原本成績優秀的兒子,因沉溺「網遊」導致高考失利,至今未曾走出陰影的經歷。母親對學生們「喊話」:在你們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請一定別讓自己的人生成為遊戲!每個被毀掉的孩子,都浸泡著家長的無奈。命運掌握在你們自己手裡,而絕不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機里。」在信中,這位媽媽寫道。

心碎母親喊話網遊!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網遊,卻沒看到網癮背後的秘密

即將到來的暑假,也是孩子們容易沉迷遊戲的高峰。如何幫沉迷網遊的孩子走出誤區,教育小新日前走訪了一些專家。


網路遊戲,一種新的精神鴉片

據新聞報道,一位15歲少年玩手機遊戲和母親發生爭吵,情急之下,用剪刀刺傷母親,因害怕,站在17層樓的外牆要跳樓,救援人員安慰了4個小時,才成功救下。另一位留守兒童,找爺爺奶奶要錢玩網路遊戲,爺爺奶奶不給,就手拿兩把菜刀要殺死爺爺奶奶。

提起網路遊戲,沈女士就揪心。初二的兒子平時住校,周五回家第一句話就是「手機呢?」之前兒子很喜歡閱讀和運動,但是接觸網路遊戲之後,基本不出門,也不再看書,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都拿著手機玩遊戲,對大人愛理不理。「和孩子溝通無效,但玩遊戲對孩子視力和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影響,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沈女士說。

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把沉迷於網路遊戲或電視遊戲妨礙日常生活的「遊戲障礙」認定為新的疾病,作為依賴症的一種列進了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這是由於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遊戲成癮不斷蔓延,在世界各國已成為問題。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介紹說,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網遊便於上手,隱蔽性更強,更容易沉迷。目前在在未成年人的網路成癮因素中,遊戲成癮佔到82%,網路遊戲已成為未成年人面臨的主要網路危害。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路遊戲人口達4.42 億,中國青少年首次接觸網路遊戲的年齡呈日益低齡化趨勢。15—18歲青少年中近80%首次觸游年齡在14歲及以前,11—14歲青少年中45.0%首次觸游年齡在10歲及以前,6—10歲的青少年中有約16.6%首次觸游年齡在5歲及以前。玩王者榮耀的小學生就有1000多萬人。而根據蘋果Appstore對《王者榮耀》給出的評測結果是17+,說明該遊戲不適合17以下用戶購買。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李玫瑾用「精神鴉片」來形容網路遊戲。李玫瑾說,網路遊戲完全不同於網路出現之前的任何一款玩具和遊戲,在線遊戲為連續升級提供了巨大便利,網路遊戲製造商也從網路中發現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多數網路遊戲在網上都有持續時間和晉級要求,參與者想要贏得勝利,必須擁有相當級別的武器,而相當級別的武器則必須與持續的「在網時間」密切結合。「網遊讓沉溺其中的人不再感受時間的煎熬,不再覺得無聊,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願望這裡都可以實現,於是網遊幾乎成為一種精神鴉片,讓許多面臨現實煩惱的人陷入其中,難以自拔。」李玫瑾說。

網路成癮是一種逃避和替代行為

結對幫扶困難留守兒童,是江蘇金湖縣供電公司青年志願者堅持的傳統,可是2017年6月的一次活動中,團委書記孫文峰結對幫扶的一名小學生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不喜歡你們帶來的東西,我想要一個可以打王者榮耀的手機,或者以後你們給我錢……

這件事,觸動了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大龍。王大龍到山東臨沂比較偏僻的山區調研,發現孩子們玩手機遊戲,爺爺奶奶管不住,也不會管。北京某民辦小學,王大龍發現一個班35人,15人玩王者榮耀。

王大龍說,網遊是一種電子海洛因,不僅在心理上,而且在身體上對孩子也是一種摧殘。沉迷網路遊戲影響學業發展,網上閱讀思維淺薄,生活越來越碎片化;影響身心健康,上網、遊戲等使得注意力渙散;誘發青少年犯罪,網路遊戲里暴力血腥的場面不時出現,青少年自制力、判斷力較差,容易誤入歧途。王大龍希望把孩子們從網路遊戲中拉回來。

網路成癮有哪些癥狀?

彭鑫說,網路成癮的病程標準是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路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且符合癥狀標準已達到或者超過3個月。對網路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衝動。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怒等反應。

符合以下5種情況中的1種,就屬於網路成癮:

  1. 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2. 使用網路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
  3. 固執使用網路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
  4. 因使用網路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的興趣、娛樂和社交活動;
  5. 將使用網路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者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

李玫瑾認為,未成年人網癮的表現有:

  • 不管遇到何種情況,每天生活只想做這一件事,失去對其他生活的追求和興趣;
  • 為上網可以變更、放棄其他重要的人生任務或者時間表,包括上學、上班、睡覺甚至吃飯;
  • 即使暫時離開網路,腦中仍然浮現與網路內容有關的畫面,生理功能紊亂,相應的心理異常。

「網路成癮是一種逃避和替代行為。」李玫癮說。

李玫瑾認為,網癮的成因與快樂感有關,能感受到快樂;也與性格缺陷有關,包括性格、習慣、互動方式、自控方式和親子關係;還與年齡有關,與人在14-16歲的困惑、壓力有關。成癮是一種逃避和替代行為,但發生的源點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包括興趣狹窄;目標單一:成長中的人生路就只有中考、高考;性格不良,缺乏自我控制力的培養;逃避壓力等。


網路成癮背後的親子關係亟待重視

網路成癮的問題,教育部門也一直在關注並引導。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校長張曙光說,通知下發後,學校轉發給了每一位家長。在日常學校管理中,學校也很重視對學生沉迷遊戲的教育和引導,初中學生進學校後需要把手機交給老師,學校也會管理高中學生在學校的手機使用情況,平時的班會和學校大會都會強調防止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張曙光發現,學生們在學校老師的管理下,基本能夠自控。但是張曙光也有一個困惑:回家後,家長說不聽,管不住;還有家長把給孩子買遊戲皮膚作為獎勵。

心碎母親喊話網遊!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網遊,卻沒看到網癮背後的秘密

說不聽管不住的問題,李女士已經頭疼很長時間了,有段時間她看見手機就生氣,因為母女倆天天因為手機問題吵架。初一的女兒吃飯、上廁所和刷牙都拿著手機,不是玩遊戲就是看視頻。「做作業的時候,左邊放ipad看電影,右邊放手機聽歌,還看看別的。」李女士說,「孩子叛逆心比較強,硬來,孩子不願意;順著孩子,家長不舒服。孩子有沒有自控能力,我們家長挺困惑的。」

作為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心理諮詢師,彭鑫治療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從16歲在家一直待到26歲。16歲中考之後,考上了唐山最好的學校之一——唐山一中,後來和老師鬧了矛盾回家,遊戲上癮,最後發展到每天只干三件事:和父母一言不合就砸東西、玩網路遊戲、喝酒。

彭鑫治療的案例裡面大概有1/4的孩子都因為父母切斷網路,跟父母產生非常大的衝突,有的甚至拿刀砍,拿東西砸。網路遊戲玩多了,網路遊戲中的暴力就會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網癮學生和彭鑫說,除了網路遊戲,自己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那種網遊的樂趣。

彭鑫認為,網路成癮也與青春期心理發展變化有關,青春期學生情緒戲劇化,叛逆性強,好奇心重,渴求自主,情感脆弱,自控力下降,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容易沉溺於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體驗刺激、驚險的過程,獲取支配及成就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兒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專門對網癮高危人群的個體特徵和家庭特徵做了大量的數據調查,數據顯示,網癮高危人群的幾個特點是:

初二、高一、高二是危險期; 經常在網吧或用手機上網;課餘時間大多獨自一人;節假日多在網上打發時間;對現實生活更不滿意;對未來更悲觀;人際關係相對較差;不被理解,不善溝通;感到孤獨,不善交往。

網癮高位人群的家庭特徵則是:

粗暴、溺愛或者放縱;父母與孩子交流較少;親子活動較少;父母不上網則家中不能上網;父母反對孩子上網。

孫宏艷說,易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多數是缺乏溫情教養方式的孩子;不會應對壓力的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和自我認同度低的孩子。


拒絕不良網路遊戲,還未成年人一片網路凈土

「小孩子為什麼要玩網路遊戲?他可能在追求一種『升級』。人生跟遊戲是一樣的,你要告訴孩子,你在網路遊戲中可以反覆升級,在生活中的升級是沒有第二次的,為什麼學技能?就是將來到社會上能有『大招』。」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朱巍說,自己親眼見到有人從成績很好,一瞬之間,變成另外一個人,從形象、神態。遊戲害人。網路遊戲是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但現在的大環境也讓家長有時候無能為力。朱巍建議,應加強平台責任,落實實名制,如果是未成年人註冊,未成年人的充值行為,家長作為監護人是可以否認的。

「小孩子等爸爸媽媽睡了,凌晨躲在被子里玩遊戲,家長知不知道?」朱巍說,韓國國會出台一個法案,禁止青少年深夜玩遊戲,在晚上12點到凌晨6點,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強制斷網。我們也可以參考並禁止未成年人玩遊戲。朱巍算了一筆賬,對未成年人一刀切不玩遊戲,遊戲公司來並不損失什麼,因為遊戲公司賺的大部分的錢,來自於成年人玩的遊戲。未成年人本身沒有錢,很少有家長支持未成年人玩遊戲,所以把未成年人的網路遊戲市場切掉之後,遊戲公司仍有盈餘,社會責任還變好了,何樂而不為?

心碎母親喊話網遊!你只看到孩子沉迷網遊,卻沒看到網癮背後的秘密

朱巍也認為,治理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是一個綜合系統的工程,需要家長、社會、學校、媒體等的多方努力。

孫宏艷建議:把電腦放在客廳;讓孩子有3-5個好朋友;給孩子一個具體的目標,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給孩子的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儘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找出孩子的優點,哪怕只有一條也要大力弘揚;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席;每天花點兒時間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業餘時間;了解孩子的朋友;教孩子幾招和大人交往的技巧;培養一兩項家庭的共同運動;和孩子一起做家務;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網;幫孩子培養一兩種愛好或特長。

「家庭應成為預防網路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孫宏艷說。

王大龍建議,學校應該擁有更多的管理權,不能只增加責任,更要賦予學校和老師更多的管理許可權,允許學校禁止中小學生上課使用手機;允許老師沒收、暫扣學生手機;學校和老師應當擁有對違規學生採取強制手段的權利,允許學校出台規範學生使用手機、ipad的校規。

王大龍也建議,家長和孩子商量,訂立鐵的規矩。同時,也應該發揮媒體責任,加強預防學生網路遊戲成癮的輿論引導和監督。

李玫瑾建議:關注親子關係;小學階段要關注行為習慣的改變;加強自控力的培養;評估孩子的心理類型;擴展學習類型;重視體力之苦的訓練。

「防止網路遊戲的負面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幫助孩子建構以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為共同基調、為主基調的健康生活方式。為孩子擺脫遊戲成癮建設一個替代性的生活方式。讓孩子找到其他的樂趣。全社會也要關注青少年研究,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義軍建議。

專家建議,始終把維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未成年人安全放在首位;企業不能為經濟指標、經濟效益而忽略甚至損害未成年人的權利;媒體應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成癮的輿論引導與監督。

國家各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各盡所能、相互配合,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網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應不斷完善網路遊戲的監管機制,嚴格網路遊戲的審批制度。從源頭上、機制上設置關口,將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路遊戲「拒之網外」;大力推進網路遊戲分級制度,禁止未成年人註冊不適合其年齡的網路遊戲;應敦促互聯網企業和遊戲廠商加強網上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幫助未成年人擺脫遊戲沉迷負面性。遊戲生產商或服務提供者應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堅持社會良知與商業效益的統一。

教育工作者要警惕未成年人網路沉迷現象,提升未成年人的網路辨識能力,自覺抵禦成癮性網路遊戲等危害健康與安全的不良網路內容;通過校內外的網路體驗和實踐,多形式、多渠道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路

家長應積極履行教育與監護責任,用開放的心態對待網路,與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家長應主動提高對沉迷網路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能力;重視家庭建設,自覺做健康生活的典範,給孩子積極的生活引領。(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漫談:如何讓校外培訓真正「退燒」?
全國大學生「三創賽」遼寧賽區決賽在渤海大學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