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歐日貨幣政策分化中國加息壓力減輕

美歐日貨幣政策分化中國加息壓力減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許鑫/文6月14日,美聯儲如期宣布加息25個BP,將基準利率調高到1.75-2%區間。不過之後的兩天,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先後宣布維持利率現行水平,三大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出現分化。

美聯儲加息後,中國面臨跟進的壓力,但歐洲和日本維持不變的貨幣政策,為中國減輕了部分加息的壓力。

貨幣政策分化背後

這次美聯儲加息完全在市場預期之內,此前根據利率期貨推算出來的加息概率高達90%。在加息的同時,美聯儲還暗示,將在今明兩年加快加息的步伐。但與美國不同,6月15日歐洲央行舉行工作會議,雖然宣布將逐步退出債券購買計劃,但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不變。同日,日本央行公布的利率決議也顯示,維持利率不變,不跟隨美國加息。

顯然,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經濟體,貨幣政策在分化,美聯儲率先收緊政策,而歐洲和日本,雖然沒有繼續擴大之前的超寬鬆政策,但仍不願意此時就解除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貨幣政策分化的背後,是美歐日三個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分化。美國經濟獨領風騷,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則在前兩年短暫的復甦後,再次放緩。

美國經濟在今年表現非常強勁。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年化為2.8%,達到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二季度預計能加速到4%,為最近四年來最高。美聯儲特別關注的物價水平也超過了其目標值,4月PCE達到1.97%,核心PCE指數為1.8%,5月上升到2.10%,超過美聯儲的目標2%。另一個關鍵的經濟指標,失業率在5 月份達到 3.8%,創2000年4月以來的新低,表明美國經濟已實現了充分就業。其他一些經濟數據也非常靚麗,零售業消費在5月飈升了0.8%,為近六個月內最大的上漲;4月貿易逆差縮小至462億美元,創去年9月份以來新低。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經濟動力強勁,讓美聯儲有信心加息,同時經濟過熱的可能也迫使美聯儲不得不加息。

相比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表現就差的太多。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工廠的訂單在4月份下降了2.5%,而歐元區的增長在第一季度從2017年4季度的0.7%下滑至0.4%。另外兩個消息更令歐洲央行糟心。一是油價上漲,這可能會推升歐洲的成本,進一步導致經濟放緩。美國已經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油價上漲有利於美國經濟,卻對歐洲是個壞消息。另一個是義大利的政治動蕩。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現在政府正在為是否退歐吵得不可開交,對歐元區是一個重大挑戰。

日本的經濟更糟糕。2018年1季度,日本經濟意外下降0.6%,2季度能否好轉,尚未可知,不過極有可能維持疲軟的狀態,而陷入真正的衰退。類似的糟糕數據還有很多,日本4月家庭支出下降,5月新訂單增長為2016年9月以來最低,同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1。同時,今年以來,通脹一直走弱,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甚至表示,7月份要就物價疲軟做深入的討論。

此時非加息好時機

美聯儲加息給我國央行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土耳其、阿根廷等數個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美元加息,特別是美聯儲關於加快加息步伐的暗示,給人民幣的匯率和跨境資本流通帶來了壓力。如果中國央行不跟隨加息,美元資產的收益率在上漲,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就會下降,資金自然的流動方向是從中國到美國。如果引發企業和居民資產配置去人民幣化,國內的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都可能遭遇衝擊。在此過程中,央行要麼使用外匯儲備平穩匯率,要麼只能讓人民匯率自由浮動。前者必然導致外儲減少,影響市場的信心;後者人民幣匯率會面臨貶值的壓力,在當下貿易戰的背景下加大與美國的貿易摩擦。

然而,從國內經濟的情況來看,此時並不是我國加息的好時機。首先,國內正在去槓桿的關鍵時刻,前期收緊的流動性正在顯示出威力,債券市場的違約接連不斷,數個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都出現了債券違約,部分城投公司的信託、貸款等也有違約傳聞,市場已經承受巨大的壓力,加息無異於火上澆油,加大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其次,實體經濟數據不樂觀。我國實體經濟也和歐洲、日本一樣,不及之前強勁。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8%,增速低於前值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8.5%,增速低於前值9.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6.1%,增速低於前值7%。加息很有可能使前兩年供給側改革千辛萬苦得來的成果毀於一旦。第三,金融數據現實,市場的融資供求在惡化。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加7608億元,環比少增近8000億元,同比少增約3000億元。在堵住各項影子銀行融資渠道之後,即使現在釋放流動性,資金也未必能到渴求資金的實體企業手中,更遑論加息?

美國和歐洲、日本貨幣政策的分化,為中國舒緩了一些加息的壓力。一方面,2014年之後,國際市場的流動性主要來自於歐洲和日本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雖然吉拉德表示歐洲央行逐步退出債券購買計劃,但偏鴿的聲明顯示,這個過程不可能過快。日本央行去年12月悄然試了一次縮表,但效果非常不好,當前疲軟的經濟和物價既然使加息變成不可能的選項,相信短期內也會讓縮表不在日本央行的考慮範圍內。其次,歐洲、日本和美國的利差遠較中美利差為大,且歐洲、日本的資本流動性也好於中國。歐洲、日本維持利率不變,中國身上資本流出的壓力由歐洲、日本分擔,驟然減小很多。以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較為嚴格的資本賬戶管理,相信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的壓力不會重蹈2015年的覆轍。

每次美國加息,都會有國家出現經濟危機。這並非陰謀論下某些利益團體故意為之,而是美聯儲作為全球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後的必然結果。本輪加息中,藉助歐洲和日本貨幣政策的分流,我國加息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歸根到底,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經濟增長。我國經濟增長需要儘快跟上美國的步伐,不僅增速要跟上,質量更要跟上,彼時,我國才有更強的實力抵禦美國加息帶來的壓力。

(作者系金融機構從業人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萬科來到城中村 富士康員工慌了
「內鬼」「偷渡」「反偵察」:貪官的外逃與被追逃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