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張從明朝來的椅子,原來是這樣被「掰彎」的!

這張從明朝來的椅子,原來是這樣被「掰彎」的!

「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不但建築受其影響,也融入到了傢具的設計之中。最典型的就是圈椅,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

當年明太祖出來打獵的時候,隨行宮人必帶的一把椅子,而這把椅子就是太師椅。

即把自己作為君主的氣勢穩住了,也能讓自己享受到最精緻的生活。

而太師椅的弧形扶手和靠背是一氣呵成的,但是因為木頭材質硬又不能隨意塑造。這些曲線是通過小段的直木在榫卯的連接下形成的,這種「彎木」方式到現在也還在使用。

雖然榫接技術不失為一種工藝上的解決方法,但鋸截後的木材纖維被截斷,強度變小,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還存在花紋不一致的問題。

不過現代工藝已經解決了實木彎曲的工藝難題,英國康沃爾傢具設計師 Tom Raffield 利用蒸汽彎曲後的木材DIY 了自家的房子。一棟兩層樓,全部由彎曲木板包裹,彎曲的流線型木條外立面也由夫婦二人自己手工完成。

彎曲的木板不僅成為了主樓的主要表面、走廊扶手、內部裝飾,還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成為了功能性的設施——比如在新舊兩棟房屋的交界處,一段兩端都被 90 度彎曲的木條在牆面前形成了一個「U」字形,這其實是一個戶外長凳的設計。

現代能夠讓實木彎曲的工藝主要是分為物理原理和化學原理。

物理彎曲最簡單的就是鋸割法,用工具直接將實木切割成彎曲的形狀,這種方式屬於簡單粗暴型的,對實木也是保持了最原始的狀態,但對木材的體型有很高的要求,且木材的使用率也低。

其次是拼接法,就利用榫卯結構或者膠水,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弧度,如太師椅的椅背和扶手一樣。

第三種就是將木材烘乾的時候,給木材一個受力,讓其一邊烘乾一邊變形,但這也的變形有時候不是很容易受控制。

最後一種是加熱和衝擊的方法,加熱後用機械衝擊、擠壓,就可以達到彎曲的效果。如蒸汽加熱,水煮加熱,微波加熱等。

化學的方法出現的比較晚,在18~19世紀的時候,人們會將模板切割的非常薄,之後放入膠水中煮,再把多塊板粘合在一起,利用工具彎曲,從而製造出膠合板。

而現代的一些生產商主要是使用可以將木材軟化的藥水,讓木材與之反應,軟化處理,就很好彎曲並且構造新的造型了。

現代傢具中,又有哪些經典的實木「掰彎」的作品呢?

這種麗貝卡貴妃椅,其半圓形造型,曲線婉轉,順勢而下,具有很好的藝術欣賞性。

來自中式傳統的搖搖椅,很多都是利用藤條的柔韌性來作出一定的弧度,但用實木的質感來作出一定的戶型來時,會有更穩重厚實的美感。

事實上除了傳統傢具,實木彎曲的工藝也應用在很多的工藝品上。

下面就來欣賞一下實木彎曲的藝術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衛 的精彩文章:

5個理由告訴你別買雙衛生間,第4條是很多人的痛點!

TAG:無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