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巨大無比,曾屬中國羈縻統治,最後卻被白白放棄,這是為何?

此地巨大無比,曾屬中國羈縻統治,最後卻被白白放棄,這是為何?

原標題:此地巨大無比,曾屬中國羈縻統治,最後卻被白白放棄,這是為何?


有這麼一塊地方,它位於亞洲,緊靠中國,在歷史上有一大段時間是歸中國羈縻統治,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佔了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它就是西伯利亞,位置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楚科奇半島,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依據地形可分為三部分: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西伯利亞在我國也曾被叫「鮮卑利亞」,因為在古代,它是匈奴的游牧區,而匈奴發源於黃河中上游,後來匈奴分化為鮮卑和契丹,之後鮮卑人部分融入中原,部分留在原地,我們稱北方為鮮卑利亞。之後沙俄人東侵,稱那些游牧民族為錫伯人,錫伯利亞由此得名,後改為西伯利亞。


從歷史角度來說,在近代俄羅斯崛起之前,這個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高級文明體系,曾經對這片土地予以過有效的管制。但中國卻是除了低級文明水平的游牧部落外,僅有的曾經多次將觸角延伸至此的高級文明勢力。在中原王朝強大時,像唐,元,明等,多次用冊封,羈縻的方式,將極北之地的未開化部族化為外藩,確立了名義上的宗主權和朝貢體系,與他們建立了一定的往來。在清朝時,中國還曾一度對西伯利亞靠南(外東北三省)的部分區域,建立了內藩式的治理體系。


從地緣角度來說,中國也是這個世界上的主要地緣勢力中,與西伯利亞地緣關係最為緊密的一個。作為東亞大陸的擁有者,中國北方與北亞板塊大面積接壤。加上西伯利亞的自然條件極端惡劣,決定了它不具備形成獨立文明體系,沒有自成一體的可能,註定只能被周邊地緣高級文明吸納,因此它在歷史上要麼處於一個無主狀態,要麼向中國朝貢。


而中國的自身條件以及與西伯利亞的地緣關係,讓中國在西伯利亞的爭奪中,有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至少在西伯利亞的東中部佔有優勢。可惜,優勢不等於勝勢。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這一大片土地最終以條約的方式白白讓給了遠在東歐的俄羅斯。後來,俄羅斯貪心不足,還強制把原屬中國的外東北三省給搶了去。


可問題來了,當時的俄國和大清的實力差距不大,加上俄羅斯在歐洲文明圈中屬於較落後國家,中國又有巨大的體量和地緣關係優勢,所以在西伯利亞的競爭中,中國是佔優勢的,畢竟那時的大清是最鼎盛時期,可以這樣說只要當時的中國下定決心,完全可以將俄羅斯的勢力限制在西西伯利亞平原。那清朝為什麼要白白的將那麼一大塊地讓給俄羅斯呢?



第一,在農耕文明的下,農業生產潛力是衡量土地價值的最主要標準,一塊地的好壞主要看它能給自己產多少糧食,其他都不重要。而西伯利亞惡劣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它沒多少農業生產潛力。而且那時的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太小了,還沒技術能將這塊地變的有價值。所以在當時的統治者眼中,它是一塊苦寒之地,並無太大的實際價值。


第二,作為當時的統治者,西伯利亞這塊由於地緣距離遙遠,關山阻隔等因素,如果中國非要去強行佔領,那麼支付的成本將十分昂貴,而且西伯利亞在農耕時代不能創造任何價值,那樣將收不抵支出。如果強行佔領的話,巨大的軍費開銷勢必會加重底層人民的負擔,王朝很有可能覆滅,這將是清王朝統治者最不願意看到的事。


第三,當時的大清正在和西北的准格爾汗國開戰,而准格爾汗國又與俄羅斯聯繫密切。如果兩線作戰的話,清王朝勢必經不住雙方的同時夾擊,所以簽訂條約,放棄一大片無用之地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能讓俄羅斯不支持准格爾汗國,清朝可以安心的把准格爾汗國這個大敵先解決掉。

西伯利亞的荒涼、跟俄羅斯纏鬥的失大於得,以及內部維穩的戰略考量,與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天然局限性相結合,共同促使清朝十分爽快地退出了對北亞的競爭。(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mpero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積比日本還大,中國兩次將勢力深入此湖
她因看老公不爽,廢掉老公自己稱帝,成為此國唯一的女皇「大帝」

TAG:Empero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