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腫瘤專家患癌後悟出7個抗癌秘方,值得所有人學習

腫瘤專家患癌後悟出7個抗癌秘方,值得所有人學習

他是行醫近40年的產科名醫、婦科癌症治療權威,也是曾兩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癌患者。從得知罹患癌症時的驚嚇、恐慌到最終積極治療,他悟出了7個抗癌道理!

本文作者:(楊育正,曾任台灣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2012年初,我剛接任院長不滿3個月,就覺得牙齦有異常的「麻木感」 ,每一次牙齦接觸外來的東西,都彷彿隔著手套碰觸物品似的,感覺變得遲鈍、不真實。

一個月後,演變為三叉神經痛 ,右臉頰抽搐般地痛著,痛源清楚地在眼瞼下方三叉神經出口點。我先請牙科醫生幫忙診斷,但因問題不在口腔內,牙科醫生建議我去找耳鼻喉科醫生。

第二次,我轉到耳鼻喉科後,初步判斷是三叉神經痛,最常發生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因此先開了止痛藥給我,再進一步觀察。

大約又過了一個月,有一天參加聚餐時,我覺得不妙,因為耳後下方突然隆起了一個鴿子蛋大的腫塊 ,我摸到時大吃一驚,第一個聯想,當然是以為長了不好的東西,尤其我的父親是因甲狀腺癌辭世。於是聚會結束後,我立即安排了詳盡的檢查。

結果是:在副鼻竇里有一個五六厘米的腫瘤,是「它」引起了三叉神經痛!第二天切片報告出爐,證明我是B細胞淋巴癌。

患癌後悟出7個道理

面對癌症的每個階段情緒歷程,我都體會得那麼深刻: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最終才能接受。

1

長期鬱悶會得癌

生病初期,這樣不平的情緒確實有段時間一直纏繞著我。我很難平靜接受的,是生病前一年我所遭遇的種種不堪的中傷與攻擊,令我情緒低落,鬱悶至極,或許才種下了我的病因。

早有研究證明,抑鬱導致情緒低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患癌,我想與自己那段時間的鬱鬱寡歡,脫不了干係。

2

家人,是最珍貴的資產

狂風暴雨止歇,身體仍需要藥物持續加持、休養。這回住院期間,勞心勞力的妻子竟感染了諾羅病毒,嚴重到上吐下瀉,也成了病人,被帶到另一個病房隔離治療。

大半輩子,我們的家庭生活都以我的工作為軸心。在可以回家好好「配合」她的退休之前,竟先帶了「癌症」回家,把自己和自己的病再一併丟給她。

那幾天,我們隔著病房,只能靠電話以言語互通,心裡突然有股酸楚:我這一生在職場或社會上若有任何可自誇的成就,其實都及不上有一個可以相依偎的老伴兒。

家人,是人生最珍貴的資產,當人生走到了末端,當死亡近在眼前,你會更加知道──不,不僅是知道,是深刻體會。

3

抗癌沒有偏方

「楊大夫,你都怎麼調養身子?」許多人都好奇地問我。

然而,我的「養生秘籍」可能得讓期待另類偏方的人失望了。我真的心口如一、即知即行,沒有一丁點兒藏私,患癌後的養生策略,與我一直以來對自己病人開出的「處方」完全一致。

身體調理,不外三大要素:吃得對,動得勤,睡得好。生活規律,身體自然有元氣。在這一點上,我要驕傲地說:「我是模範生!」

4

每天絕對運動

生病之後的規律生活,連很少稱讚我的妻子都不得不說,她尊敬我的持之以恆。

我每天早上5:40 起床,晚上9:30 上床,中午午休30分鐘,唯有周日稍稍放鬆一些,早上起床時間會延遲到6:00。

運動部分更是沒有「休假」。早年我每天早上5:40 就會進行一個「遛媽媽」的運動,陪著母親走4000步,然後母子倆一塊兒去附近菜攤買菜,那是我最懷念的時光。運動健身外,又增進母子的感情,是非常甜蜜的「親子運動」。

之後媽媽不慎夜裡起床跌倒、骨折,再無法這樣行走、散步,被迫結束了我們長達8 年的晨練。之後,我雖然要求自己每天要豎持40 分鐘的快走,但老實說,沒有「孝親任務」在身,確實時常偷懶。

不過在生病之後,維持自己的健康,亦是一種「愛家人」的義務,再度督促我不能鬆懈。

我固定每天清晨六點前出門,在家附近的公園慢跑混合快走,維持一到兩公里。

現在我每天慢跑和氣功導引交錯。如果早上跑步,便晚上做氣功;如果有時因公務行程,早上來不及跑步,便在家做氣功,傍晚再去跑步。

維持健康的原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困難度只在能否落實。

運動不只是為了提振自己的新陳代謝、鍛煉體力,更是為了每天都能讓自己神清氣爽,帶著好心情出門,也帶給身旁的人一股勃發的氣息。病態,也就這樣消失了。

5

化療期間,多吃深色蔬菜

臨床上最常見的抗癌謬論就是患癌後立刻改吃素,認為這樣才能排除身體的毒素。

事實上,癌症病人的飲食應有階段性的策略,吃素沒有問題,吃肉也沒有問題,但在不同治療階段和恢復狀況下,蔬食和肉食的比例與需求,各有不同。

手術後和化療階段的癌症病人,需要維持體力和提升免疫力,如果只吃蔬菜,體能和營養的需求可能都無法得到滿足,若因此造成營養不良或貧血,還會影響化療成效。因此,全素飲食或有機飲食在癌症積極治療階段並不合適。

這個階段的熱量要夠,蛋白質攝取量更不能少。尤其我同時採取了高劑量化療加上標靶治療,免疫力被抑製得更厲害。

與免疫力關係最為密切的營養素是蛋白質,所以我在化療期間吃充足的深色蔬菜,必要情況下也補充維生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6

病情穩定後,少量白肉+蔬菜

蔬菜的清香甘苦,都是大自然最好的禮物。

成了病人後,飲食上唯一改變的是,三餐都在家吃,妻子會為我準備好飯菜,這些菜、飯都是由我們信任的朋友自己耕種的,除此之外,別無珍稀補品。

2013 年年初,距最後一次化療半年多之後,我的抽血檢驗報告顯示,血細胞數目、球蛋白都恢復正常,顯示免疫力已回升。我這才啟動了第二階段的食療,策略由多肉、多蛋白質轉為多素、多纖維質。

我把菜單里原本為了預防貧血而常攝食的紅肉拿掉,換上了少量低脂的白肉,加上我一直以來血糖仍有一點偏高,也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每餐主食分量降到六分飽。

但我初期決不生食。 儘管免疫力回升,癌症病人的體質仍禁不起各種感染症的考驗,生食中若有病菌、寄生蟲等未清乾淨,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是小事,但對於癌症病人,一旦發生即有可能是大風暴,這種風險沒必要去承擔。

7

愛和友誼補身也補心

化療確實會造成胃口不好、食慾不佳,一旦吃不下東西,就什麼營養都攝取不到。我感謝妻子這段時間在烹調上費心,常常變換口味,使我能夠對食物燃起興趣,讓那些我身體急需的養分,進到我的體內。

更令我感動的是,住院期間,學生、同事、親友和秘書,還輪班替我準備食物。

一名多年前罹患腦瘤的摯友,當年是我領著他就醫,和妻子一起照料。此時角色互換,躺在床上的人變成了我,照料的人由他接替。

他日日以傳統方法蒸煮雞湯,即便在酷熱天氣里,家裡整天如蒸籠般氤氳繚繞,仍為我送上一碗最鮮醇營養的雞湯,直到我病情緩解的半年之後,這才停止。這手工雞湯,不只補了我的身,更暖了我的心。

在病榻上的歲月,腦子特別清晰,心也特別沉靜,我檢視、反省自己過往的人生,有些事或許處理得並不周全,有些剛愎性格經由時間洗滌才漸漸圓融。然而這些單純美好的友誼讓我心安,我想,我這一路一定也做過了什麼「好事」吧!

漫長的化療過程中,我能兩次熬過肺囊蟲肺炎和敗血症的恐怖偷襲,除了醫療團隊完美的診斷和用藥,自己的身體挺得住,這些親友的「補身又補心」真的功不可沒。

癌症提供了一段「時間」,可以思考前半段漫長人生有哪些沒說出口的話、沒有交代的事,可以及時彌補,有哪些事要重新來過,可以處理得更圓滿。

若能從這個角度看,患癌擁有「不留遺憾」的祝福,它其實就不會是一種折磨的「詛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毀掉」身體器官的10件事,很多人每天都做!
毒性不亞於砒霜?男子飯後吐血水毒倒!千萬別吃這樣的蔬菜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