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信任是世間最難的功課》。主要是講親子關係的。因為親子關係基於血緣,所以信任就成了宿命性的,或者借用康德的話來說,是「絕對命令」。父母愛子女,這是一定的,但父母信任子女,往往就未必了。

那麼,在其他關係中呢?例如家校關係。怎麼理解信任問題?

1

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位網友問我:我並不想過單身的生活,但年歲漸長,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現在,我父母希望我嫁給一個人,這個人,我並不喜歡他,但我還是準備回家跟他結婚,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悲慘?

顯然,她不只問過我一個人,身邊的朋友各種意見都有。有說,不喜歡你嫁他幹嘛?有說,這世上哪有理想的愛人,湊合著過唄。諸如此類。

猜猜我怎麼回答?

我說,嫁,或者不嫁,只能你來決定,因為這是你的生活,你的命運。這個選擇當然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無論你作出了哪種選擇,你都必須真正地接受它。所謂「真正地接受它」,就是對自己的選擇堅信不疑。

例如,你選擇了結婚,你就要盡最大的努力接納對方,並主動地不斷地傳遞信任。你選擇了單身,就要盡最大的努力享受寧靜,並藉以重建自己的生活。無論哪種選擇都會有損失,那是我們為生活支付的必要的成本。最糟糕的情形是,你選擇了結婚,但一直怨憤不平,覺得自己所遇非人,而生活中的任何小摩擦,都會印證你的判斷。同樣,你選擇了單身,看到別人秀恩愛,就覺得難以忍受,覺得老天爺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就是說,信任與不信任,接納與不接納,只是一種選擇,在很大程度上無關事實。問題只在於,哪種選擇,是相對較優的演算法?顯然,你不信任,生活不會變得更好,往往變得更糟糕,你信任,生活未必變得更好,但有極大的概率變得更好。沒有什麼所謂「真實的生活」,生活就是《西部世界》,我們都活在各自的故事線里,所謂的自由,無非是嘗試自己掌握和修改故事線,以便生活能更好過一些。

遇到老師,遇到班級,遇到學校,遇到合作者,遇到另一半……在幾乎所有的關係中,最糟糕的關係都是:離不開,融不進。最糟糕的理解都是:都是對方的錯。這就是典型的怨婦思維。

選擇他,相信他。

這是一種冒險,你可以決定是否投入這場冒險,但是,你不能既投入了冒險,又覺得這是一個錯誤。

而活著本身就是一場冒險,所謂的安全,只是幻覺。洞察到了這些,你會更多審慎,也會更多堅定,會更少焦慮,也會更少抱怨。

當你變了,整個世界會隨之而變化。

然後你會明白,原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

我今天講的是另一個方面,如果你是那個不被信任的人呢?

這篇文章,緣起於一位新教師的留言,她在某所知名的公立學校,家長很挑剔,橫豎看她不順眼,有的家長甚至還找校長,希望給孩子轉班,轉到有多年經驗的老教師的班上去。她問,要怎麼跟家長溝通,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

我說,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

這個道理,跟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愛的原理是一樣的。成熟的人,是有能力愛別人,而不依賴別人愛的人。也因此,他更能獲得別人的愛。但這不再是索取,而是一種相互成全。

當你渴望信任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渴望信任?

表面的答案是,只有家長信任,才能夠更好地配合自己的工作,誰能夠一邊辛苦地工作,還一邊面對家長的質疑?何況,家長的大部分不信任,並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自身的焦慮和不合理的願望。實際的答案是,你太脆弱了,心懷恐懼,而期待外部的認同來減弱你的焦慮。你要處理的,是自己的脆弱與恐懼,而不是期待信任,或以迎合、許諾換取眼前的信任。

我覺得,你更應該恐懼的,不是別人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別人對你的信任。因為所有的信任都包含了期待,而你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來兌現這些信任的支票嗎?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背負著信任的責任負重前行,其中包括了我。而不信任固然讓你不舒服,也幫你放下了責任。不信任會造成麻煩嗎?實際上,不信任造成的麻煩,遠遠比你想像中要少,因為不信任給你帶來的最大的麻煩,乃是你的自我感覺不好,而不是實際的阻礙。而你的自我感覺不好,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你將自己的感覺建立在外部評價的基礎上,缺乏必要的自信和勇氣。

如果你是那個不被信任的人,你要防止——

抱怨別人不信任你;

想要努力贏得別人的信任。

你要做的是——

傾聽各種聲音,但是,不借他人來定義自己;

承認自己的不足,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要試圖說服別人,而要向下紮根,向上開花,讓那些沒有選擇你的家長,有一天因為這一選擇而後悔。然而,讓他們後悔,並不是目的。你的目的,仍然是在一間教室里獲得真正的成就與自由。

3

這已經夠困難了,但還不是最困難的。

最困難的,是信任那些可能並不信任你的人。就像前面所說的,既然他成了你的學生家長,那麼,就像一場包辦婚姻,甚至只是他選擇了而你沒有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敢信任,能信任,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是的,你會遇到不信任你的人。其中有許多人,迫於家校關係,只是假信任。骨子裡,是不信任的。甚至在背後,是說壞話最多的人(畢竟,許多班都有一個影子家長群,專門用來傳遞負面消息和焦慮的)。

敢信任,是一種勇氣。

就是說,你的信任,在他看來,可能是笑話,或者可以加以利用忽悠的東西。而我們不敢信任,也經常怕遭受這樣的結果。我們不是忍受不了不好的結果,而是忍受不了被愚弄的感覺。但是,真正的強者,敢於去信任。敢信任的背後,乃是一種義氣,一種強大。人是必須強大的,不然,軟弱給誰看?

能信任,是一種能力。

這意味著對關係的一種掌控感,以及對於風險的容納。包括能迅速地解決可能帶來的一切後果,而不因為對這些後果的恐懼而避免進入關係。

最終,你有可能達到一種收放自如。

就像那些真正自由的老師,能夠迅速地進入一段關係,傾情以待,相互成全。也能夠在畢業的時候不留戀,學會目送,及時地從一段關係中抽身,轉入下一段旅程。畢竟,人都是時間中的動物。

很難,是吧?

我們都不是準備好了才投入一段關係的,而是投入一段關係才學會一切的。重要的,還是我經常的提醒新教師的那四個字:「不要恐懼。」

做不到?

這正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生活在不自由的狀態而始終平庸的原因。

(全文完)

重要文章推薦(點擊可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教師 的精彩文章:

TAG:知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