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現如今,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說中國文化提倡孝道是應該的,但「愚忠愚孝」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其實啊,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中國文化歷來本身就反對「愚忠愚孝」,而且也全面系統地指出了什麼是智慧、理性、符合自然之道的忠與孝。

可惜的是,這些典籍卻很少有人去研讀,以至於會產生如此大的一個誤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簡單地學習了解一下。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孔子有位弟子名叫曾參,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嚙指痛心」的主角,他的孝行足以堪稱千古楷模。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孝子卻曾經被孔子批為不孝,這又是為何呢?

據《孔子家語》卷四六本第十五章記載:一日曾參隨父親在瓜田除草,不小心鋤斷了一株瓜秧,其父一怒之下,一棍子打在曾參的背上。由於下手太重,曾參直接就暈了過去。

這裡我們有必要來說一下。一是在古代農業社會中,農民對土地莊稼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因為那是一家老小全部的生活來源。70、80的農村孩子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跟父母下地干農活,不小心踩斷秧苗被罵那是必然的,只是挨打比較少,像曾參父親那樣下重手的應該更是沒有過。二來,是因為古今環境的差異,古人教子的嚴格,遠非現代的我們所能體會。曾參其父之所以動怒,很可能是認為曾參幹活不夠用心,是態度問題,心疼瓜秧倒還是其次。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曾參醒來後,身體疼痛那是必然的,可他卻裝作沒事兒人一樣去向父親道歉,然後回到自己房間撫琴唱歌,還故意唱得很大聲讓父親聽見,表示自己身體很好,讓父親放心。

讀到這裡的時候,你是不是被古人這種醇厚的性情與孝心所感動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當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告訴弟子們,以後不許曾參再到自己這裡來。曾參不知道究竟為何啊,於是便託人到老師那裡去請教原因。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於是孔子就拿「大舜事親」來舉例了。他說舜的父親瞽瞍(gǔ sǒu)很糊塗,繼母又很壞,在這樣的家庭中盡孝自然是難之又難。舜的父親需要舜做事的時候,他都是盡心儘力去完成,可他的父親受到繼母挑唆要殺他的時候,舜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每次都巧妙地躲開了,此所謂「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就是面對父母小的責罰時,舜都安然順受,但父母要殺他時,則趕緊跑。

舜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智慧,他的父親才沒有背負殺子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才得以有機會繼續盡孝,最終將其父母感化。可曾參在對面父親盛怒之下的責打時,卻不懂得躲避,萬一不幸被打死,父親就背上殺子的罪名了。父親因殺子而死,那曾參的罪過可就實在太大了。

孔子自然沒否認曾參的孝心,他否認的是曾參不知變通的愚孝。

「愚忠愚孝」,其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誤解

現實生活中,作為子女的我們受到父母的批評或是一定程度的體罰,能恭敬順受,這是應該的,哪怕是受點委屈也沒啥。可偶爾遇到父母不理性甚至是行為過激的時候,千萬不要正面起衝突,適當躲避才是最為理智的做法。

「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正是孔子教我們盡孝的良心和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揭秘明仁宗的仁政之舉,其初衷並非為國為民,而是為了報復一個人
此人苦心鑽研13年,終悟出自己的道,所創的最高神被數百宗教供奉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