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人也許活在了老子想像的國度里

美國人也許活在了老子想像的國度里

前幾天一篇吐槽矽谷是大農村的朋友圈引起了灣區朋友圈的共鳴。我能深刻體會作者的感觸,不過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還是用了某些新聞媒體斷章取義的做法。

比如,他說谷歌總部附近是塊不毛之地。話是沒錯,但照片里鏡頭對準的是靠海灣的一塊自然保護區,自然不可能有人的痕迹,如果往反方向看還是有不少樓房的。

如果要整體評價一下灣區環境的話,可以看下面這張從附近高處遠眺的照片。

茂密的樹木間依稀可見房子的屋頂。大部分建築只有兩三層高,但距離所謂的農村感觀上相差還是太遠了。事實上,我家附近的一片果園最近終於被改建成商業樓了,作為上世紀50年代本地區田園生活的見證,這樣的地方已經十分少見了。不如說現在的矽谷是一塊小城鎮林立,連成一片的區域。

美國最好的地方是小鎮

矽谷向南穿過山谷然後沿著海邊的1號公路開一會兒就到一個叫卡梅爾的小鎮。小鎮邊上稱為「17哩之路」的景區是高爾夫球場、高級酒店以及私人別墅聚集的地區。這裡由松樹、懸崖和沙灘構成的海濱風光算是1號路當中出名的一段。當年張大千來美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選擇在這裡住下。

作為觀光地,卡梅爾鎮上修葺得相當整齊。安靜的街道上除了幾個餐廳就是畫廊和私家住宅,都是一兩層的木頭房子,看上去都有些年頭,讓人感覺就是個藝術家和名人隱居的地方。雖然遠離科技中心,但是這裡的房價決不輸給矽谷的 Palo Alto。

美國人似乎就是喜歡這種小鎮風格,越是年頭久有歷史感,越是顯得高貴有氣質。如果比較矽谷中心的那幾個城鎮,Sunnyvale 的建築最新,Mountain View 次之,而擁有斯坦福大學的 Palo Alto 都是老房子或是感覺上顯得老的房子。而這幾個市的地價則是 Palo Alto 最貴,Sunnyvale 最便宜。不僅是房子,路的窄寬也能看出城鎮的檔次。Sunnyvale 里限速40英里以上的大馬路很多,只有中心很短的一條 Murphy 街算是有歷史性傳統的老街;Mountain View 的中心明顯是一條窄窄小路,兩邊的店鋪相當熱鬧,你只有以25英里的限速慢慢地開過去;而 Palo Alto 則基本都是這樣的窄路,從東邊的 Central Expressway 開過來,你能明顯發現進了 Palo Alto 路變窄,車也變慢了。

安寧的慢生活似乎是美國理想的上流生活的印象。所以不要說矽谷像農村,其實像喬布斯、扎克博格這樣的人都住在 Palo Alto 這樣的有情調的小鎮里。

美國最差的地方是都市中心

幾年前去舊金山城市看,感覺還是一個有歷史氣息的都市。高樓大廈用的都是石牆裝飾。而近年雖然現代化的新樓蓋了不少,城市中心的問題卻越發突出。

走在沿著市中心延伸的 Market 路上,越是接近城中心,越是能感受到強烈的大麻和流浪漢的屎尿味。走到市政廳那裡,就能看到成群的流浪漢橫七豎八地躺在草地上。美國的流浪者不像中國有遣返機制,也不像日本有固定的活動地點避免打擾普通人。他們會在街頭遊盪,有時跟路人搭話,有時也會在保安人員不在時到地鐵站這樣的地方佔個睡覺的地方,其中的癮君子還會趁機打一針,醉生夢死地度過幾個小時。對於愛乾淨的人來說,這裡是再壞不過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流浪漢們聚集的都是城市中最公共的地方,比如公園和市政府周圍。

私家車統治的國度與公共交通的無力

在美國,最浪漫的出遊方式大概是一人一車走遍北美大陸。當年效仿德國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是連通美國各地的骨幹線路。西部的高速公路甚至除了過橋之類的都不收費,稱為 Freeway。雖然在人口稠密地如矽谷和洛杉磯上下班高峰時高速堵得水泄不通,但是長途出行的話,除了飛機就是走高速最方便了。即便下了飛機,在機場里租一輛車也是許多人的習慣,所以旅行代理商都有把機票和租車打包出售的套餐。美國的油算是發達國家中最便宜的,銷售、保險、保養等行業相當發達,所以在美國養一輛車不算貴。初到美國,拿駕照是一項幾乎必須的課目。

與之相比,美國的公共交通卻極其落後。除了紐約、華盛頓、西雅圖、舊金山這樣的都市區,公共交通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公共汽車基本上要等30分鐘至1小時以上。因為乘坐的人太少也不快,所以基本上沒什麼人會坐。倒是不差時間的老人或受照顧人士因為能免費坐,所以經常出沒於公車站。看上去公車更像是一種福利。

至於軌道交通,可以看一下灣區最快的 Caltrain。從矽谷的紅木城至舊金山,粗算了一下大約是日本的大阪到京都的距離。這個行程坐 CalTrain 最快的 火車需要45分鐘才能到舊金山,而西日本JR最常見的新快速列車(並非新幹線那種高鐵)只要30分鐘不到就能把你從大阪的梅田送到京都站。如果比較班次和準點率,CalTrain 更是敗得體無完膚。而灣區另一條軌交 Bart,更是因為最近奧克蘭附近的犯罪事件和舊金山城裡的髒亂被罩上了一層不祥之感。

對於公權的忌憚與對私權的保護

讀過一篇關於美國鐵路的文章,說美國之所以鐵路不發達是因為美國人對於權力集中的擔憂。現代鐵路的建設需要國家級別的統籌,土地的徵用意味著侵入私人領地,同時還有募集資金時的貪污問題,所以開拓時代修建了橫貫北美的鐵路之後,70年代後美國基本沒造過什麼新的線路。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鐵路的建設如同瘟疫一般被防備著。保守的美國人認為政府的權力越少越好。

與之相對,美國人相當注意爭取個人權力。早年拓荒者靠一己之力闖新世界的意志到今天變成的信條是:你要做什麼我不管,但你不要在我家的後院干。垃圾場要重新選址,設置流浪漢收容場所,鐵路線路要延伸,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周圍的居民一定會聯合起來反對於己不利的事。典型的美國中產對於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保護是相當重視的,而對整個城區的發展建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倒不是那麼起勁。於是,只要是經過住家密集的大規模基建,就基本上會在這種那種的抗議和阻撓下不了了之或是建成之日是遙遙無期。

也許是因為這些年美國大部分中產的經濟狀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有所下降,所以當下的美國人寧願安於現狀,也不相信自己的讓步能換取整體的進步。這與60?70年代雄心勃勃地搞太空計劃的時代很不一樣。而同樣是北美髮達國家的加拿大顯然沒有這麼極端,也因此加拿大雖然人少,但是鐵路線比美國發達很多。

兩黨之爭

共和黨代表保守一方,民主黨代表激進一方。既然保守的美國人都不住在城裡,那麼支持兩黨的雙方就涇渭分明地以城市為界分開了。近年大選的情形十分明顯地說明了這一點。即使是深藍州,共和黨還是能在農村地區獲得勝利;即使是深紅州,民主黨還是牢牢控制了大城市。

城市是現代文明和進步的標誌,因此民主黨也會標榜自己是代表進步的勢力。但在公共建設上,兩黨似乎都不太積極。共和黨的關注點是政府必須少花錢,所以基建類的大項目共和黨的政府很吝嗇;而民主黨的心思大多在少數族裔的平權上和福利,比如流浪漢的收容設施。真正能推動大項目也許只能是馬斯克這樣來自私人部門的先驅者。

小國寡民

有個美國同事有次跟我說,他的新年目標是加入業主委員會。這種類型居委會的組織存在於每一個擁有共有產權的美國社區,比如帶游泳池的連排樓房社區。每年業主委員會開數次會議,對小區內的修理、重建以及資金分配有完全的處置權力。這個最多只有幾十戶人家組成的組織算是美國最小型的議會吧。美國人對於參與這種身邊的自治組織充滿熱情,與抵制公共基建形成反差的是,他們對自家社區的改善是相當贊成的。所以給社區或學校捐款似乎是慣例一般普遍存在著。

老子認為好的國家應當是君王無為而治,百姓自得其所。美國小鎮上的生活確實有點「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有個朋友的前屋主是個90多歲的老太太,50年代起就住在矽谷,直到最近身體實在不行才把房子賣了。很多美國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生活的地方,靠著自己的手藝自吃其力,打交道的都是鎮上的熟人,除了參與本地事務的決策,不過問別的事,顯得與世無爭。老子若是知道,也許會大加讚賞吧。

只是美國這樣的「無為」到了基建廢弛的地步,「不相往來」到了有點土的地步。據說有的美國人甚至不知道除了50個州之外還有別的地方,這個笑話就好比美國職棒大聯盟把它的決賽叫作「世界系列賽」一樣。如果所有人都對外部世界沒有興趣的話,這個國家會是沒有夢想的。

將來

說到底小國寡民式生活的基礎是大家都是有產者。即便不能說是某種既得利益者,也應該算有相當多的自身利益。安於小國的狀況是對於現存利益的保護,正如典型的中產所焦慮的生怕某一天會失去大半輩子經營的東西。當社會像美國這樣變得穩定,或者說不再發展時,中產的這種意識就特彆強烈。即使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有房有車一族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也反映了這種傾向。

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傾向於住大城市。他們租房,不買車也不拿駕照。相比中國奮鬥著買車買房的年輕人,他們算是「無產」的一代。因為無產就沒有切身利益上的顧忌,也許將來美國會因為這些人變得更加容易城市化。

公眾號:變化球實驗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變化球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變化球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