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弱的身體,可怕的認知融合

虛弱的身體,可怕的認知融合

▓ 虛弱的身體

最近在熬夜看世界盃,雖然看的時候是津津有味,有一種享受的感覺,但是結束後身體卻給我傳達了不舒服的信號。腰酸、頭暈、乏力、睏倦…,連續幾天都是。當我覺察自己身體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感受——虛弱的身體。

這種感受強烈而又持續,甚至讓我產生了恐懼。於是我又覺察了隨之而來的恐懼,慢慢地我看清了這裡面的原由,原來是身體在發送信號,向我訴說:「喂,你需要的改變了,我已經不能承受你的生活方式了。」

說身體虛弱,可能很多人不會接受,他們會說:「你的觀點不正確啊,如果身體虛弱,那麼我怎麼感覺不到呢?」

感覺不到?,嗯,這個問題說到核心了。之所以你沒有感覺到身體虛弱,是因為你把身體的感覺屏蔽了。很多時候我們過分相信自己的感覺,以為它是正確地。但是感覺就像一個濾鏡,如果這個濾鏡出了問題,那麼我們感覺的東西可能就會出錯。

我們的身體是自然界中最精密的機器,幾百萬年曆史的進化,讓它擁有了無與倫比的感知系統。可以說,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身體是可以感知到地。但是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把身體的感知給屏蔽了,轉而過分依賴自己的大腦思維。於是這就出現了上述身體的吶喊。

我們軀體形式障礙的成因其實也和上述一樣,只不過上述是短期的問題,而軀體障礙是短期問題得不到解決遷延致長期導致的。

之前我就在文章里說過,軀體障礙是情緒壓抑的結果,這個壓抑也就等同於屏蔽身體。情緒是身體上的能量反應,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它,就會積累下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軀體形式障礙。可以說軀體障礙是一點一點累及出來的。

還是說說我的情況,當我意識到最近身體被透支後,我刻意地調整了生活作息,不在熬夜看球賽了,改為白天抽時間看錄播,並且注意休息,慢慢地我的身體不適也就緩解了。

我們的身體是需要愛和保護的,而不是屏蔽、割裂無視它,更不是不知疲倦地使用它。身體也有自己的意識,當它的訴求不能得到滿足的時候,它就會強化自己的「表達」,就是身體表達——軀體化。

所以我們要明白身體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我們的大腦、想法,時刻保持對自己身體狀態地覺知,並及時的調整我們的狀態是我們療愈之路的基礎。

▓ 可怕的認知融合

還是說說我感到地身體虛弱,當我產生這個想法的時候,我的內心突然閃現出恐懼的情緒。這時身體肌肉緊張,胸口發悶,心率也加快了,幾乎同時我的身體更加難受了。

後來我覺察了這些不適,本來只是單純的不舒服,因為緊張不安而變得嚴重了,原來是我產生了認知融合。因為身體上的不適、恐懼,我的大腦里產生負面想法。當然這些想法都不是真的。但是由於認知融合,我把頭腦里的想法、想像當成了事實,進而加重了不適。

認知融合是接納承諾療法里的一個核心概念,該療法理論認為痛苦基本都歸因於認知融合,也可以稱為心理僵化。

這與我們的大腦有關,主要是因為我們身心活動時會在大腦中產生符號印記,這裡面既有語言也有情緒。比如重要的他人評價,無論正面或負面地,會引起我們情緒反應,本來這兩者應該是分開的,但如果我們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會形成認知融合。

認知融合是一把雙刃劍,積極的語言和評價融合能給我們帶來積極情緒。但負面的、恐懼性的認知融合會給我們帶來痛苦。

就像我們的軀體障礙,長時間的軀體不適及伴隨的負面情緒,讓我們產生了認識融合,這是我們陷入痛苦的原因。然而本能的趨利避害反應,讓我們產生了經驗性迴避,就是對軀體的痛苦記憶導致迴避和控制,問題是越是迴避就約會加劇認知融合。這也是我們軀體障礙持續痛苦的心理機制。

產生了認知融合,也並不可怕,關鍵是覺察到它。當我們覺察到以後,就可以針對它使用一種方法——認知解離。

什麼是認知解離呢? 顧名思義——分離,就是把自我從思維和情緒中抽離出來,以第三者的視角,客觀地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情緒活動。換句話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和內心的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少情緒、痛苦等對於我們的影響。

認知解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繪畫法。平時我們有壓力、憤怒這些情緒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把理性思維跟這些主觀情緒混雜在一起,最終搞得一團糟,沒法從根源上消除壓力和憤怒等情緒。

當我們塗色繪畫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情緒流露在我們所塗的顏色里了。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能夠通過觀察你所塗的顏色,認識到你的情緒狀態。

當我們去觀察我們所塗的這幅畫時,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觀察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你就可以以繪畫的方式,客觀看待壓力、憤怒這些情緒。

通過把情緒剝離開,我們就能更加客觀冷靜地觀察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分析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進而恢復了心理的靈活性,慢慢地痛苦幾乎不能影響我們了。

(軀體形式障礙的自我療愈,是 一個充滿陽光與正能量的微信群,請掃下面二維碼關注進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