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鄒燕勤:腎氣立論 整體調攝

鄒燕勤:腎氣立論 整體調攝

鄒燕勤:腎氣立論 整體調攝

腎臟疾病大多是疑難病證,病程長、治療難、易複發、進展快、晚期多危重,建立中醫腎病辨治體系,尤為重要。鄒氏中醫腎病第二代主要代表、國醫大師鄒燕勤教授強調腎氣立論,整體調攝;注重運行血氣,平衡陰陽;辨證首重虛實,治分三焦;治療推崇和緩,平淡為法;用藥輕靈平和,善用對葯;施藥多途並進,綜合治療,從而不斷提高臨床療效。

鄒燕勤教授,師承其父,一代名醫鄒雲翔先生。鄒雲翔先生早在抗戰期間就因治癒革命人士的腎病而聲名鵲起,1954年江蘇省中醫院建院之初即在國內率先創立了腎臟炎研究小組。

腎氣為本,五臟相關

腎氣為本,不足發病,保腎氣治病求本

先天之本,五臟之根 鄒燕勤秉承父訓,非常重視腎氣的作用。腎氣在人體的作用至關重要,腎是全身臟腑功能的化源,對人體的生長發育、預防疾病、健康延年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腎藏之元陰元陽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與最重要的功能。

腎氣不足,發病內因 腎炎、腎病、腎衰發病的原因,總不越內、外因兩端。內因主要是指人的腎氣,外因是指外感諸邪、瘡毒、葯毒。腎氣充足,一是指腎的精、氣、陰、陽充盛,二是指腎陰、腎陽的功能正常。但凡腎氣充足,即使外感六淫或瘡毒,或使用常規劑量的腎毒性藥物,一般都不會發生腎炎、腎病。腎炎發病與否決定因素在於腎氣的強弱。

維護腎氣,治病求本 鄒燕勤強調,維護腎氣,加強腎的氣化功能,是治療腎系疾病的根本原則。維護腎氣的方法有三。一是在具體用藥上,在辨證論治方中,可以根據臟腑虧損程度佐以益腎之品,如川續斷、桑寄生(或槲寄生)、生地黃、山萸肉之類。其二,根據「陰陽互根」之理,每於溫腎之劑中佐入制首烏、懷牛膝、白蒺藜之屬,以達「陰中求陽」;在滋腎方中伍以淡附片、肉桂、仙靈脾等,以期「陽中求陰」,並少佐枳殼、佛手、陳皮等以防滯膩。其三,禁用苦寒、辛涼之品以免損傷、克伐腎氣,必要時可以小劑量、短期服用,同時注意藥物之間配合,以監製其偏。西藥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常傷腎氣,鄒燕勤告誡臨床要慎用、少用,儘可能不用。

五臟相關,治腎不泥腎,注重整體調攝

鄒雲翔先生謂「腎臟有病,非特腎臟有損傷,即內臟各部門都不健全,抵抗力薄弱,才會發生腎臟病」。因此對腎炎水腫的治療,鄒燕勤多從肺、脾、腎三臟入手,以宣肺利水、健脾利水、溫腎利水、補氣行水、活血利水等為常用之法。鄒雲翔先生採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水腫,認為「溫腎、行血、宣瘀,佐以通暢行氣的藥物,腎臟血流才不發生障礙」「各種慢性腎炎,中醫治法都用補氣養血,化瘀溫腎整體的根本治療,以增強抵抗力」,並提出,「五臟中肺與腎最為嬌嫩與柔脆,凡是氣候上的變化,物理上的刺激,情緒上的波動,外因與內因各方面,都能影響到肺臟與腎臟」。因此,治療腎病絕不能拘泥於治腎,必須強調辨證施治,整體調攝,根據病情結合其他臟腑的治療。例如,鄒燕勤詳細研究了腎與脾的關係,認為先天與後天的關係尤為密切,所以在辨證中脾腎氣虛、脾腎陽虛、脾腎氣陰兩虛的治療才能絲絲入扣。

運行血氣,平衡陰陽

行氣活血,經絡通暢,重在化瘀通腎絡

氣血沖和,百病莫生 夫百病皆生於氣,通過活血和絡,以運行血氣,達到增強腎氣的目的,經絡血氣運行通暢,則百病不生。

補行宣降,重在氣化 五臟之中,腎氣乃根本,但與五臟相關。①補氣,針對氣虛而言,一者徑補腎氣,或通過五臟相關及五行化生理論來補脾氣、心氣和肺氣,間接達到益腎氣的目的。例如,益肺氣以生腎氣,重用生黃芪30~50克,俾肺氣旺,金水相生,上源清則下流潔。②行氣,目的有二,一是在於使氣機通暢,令「氣行則水行」「行氣以滲濕」。鄒燕勤臨證多採用木香、生薑皮、大腹皮行氣,加強利水之功。二是氣行則血行,通過行氣以活血,如川芎、蘇木、香附、鬱金之屬。③宣氣,主要針對肺氣失宣之水腫,以宣發肺氣為主;肺衛失和,則宣肺散邪為先;咽喉腫痛等肺經熱毒證為主,則當清宣肺氣;痰濁、痰熱阻肺者,則宣肺化痰清熱為法。④降氣,適用於腎炎水濕泛濫,治當急降肺氣以調水道;胃氣上逆者,則降逆和胃為治。

活血和絡,運行血氣 古人治水腫,不外開鬼門、潔凈府、去菀陳莝,從肺、脾、腎著眼,鮮有從活血和絡來施治的。鄒燕勤宗其父「活血化瘀法」治療水腫之旨,認為腎病皆有血氣鬱滯,絡脈運行不暢、腎絡閉塞不通的病理,運用活血和絡之品常常能提高療效,對慢性腎病久病入絡,從血分求之療效更為明顯,所謂「久病必和絡」。根據瘀血程度不同,可分別採用和血、活血、破血類藥物。此外,治療此類病證,鄒燕勤常參以化痰軟堅之品,因久病必然痰瘀膠結,用藥佐入生牡蠣、海藻、昆布之類,特別是慢性腎衰、尿毒症之腎絡閉塞,腎臟萎縮之證;此外結合解毒、清熱、滲濕之品以期使「瘀」勢孤也。

久病腎虛,陰陽不足,治療貴在平衡

久病或老年腎臟病,腎氣自虛或漸衰,氣血陰陽俱損,且常兼夾外感、濕熱、水濕、瘀血諸邪實。用藥上鄒燕勤強調要注意:①維護腎氣,平衡陰陽。著重補腎,維護腎氣,增強其氣化、封藏之功。②調理脾胃,顧護後天。久病腎氣漸衰或老年人腎氣自衰,脾胃功能亦日趨減退。③注意和絡,運行血氣。每在辨證處方中佐入活血和絡之品。④勿用攻伐,平葯為上。

辨倡虛實,治分三焦

腎病的辨證以虛實為綱。鄒燕勤認為,暴病多實,久病多虛,這是一般規律,但實中常夾有虛象,虛中亦兼有實候。因此,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的治療不是從急性、慢性來區分,也不是從發病時間的長短來分別,而是依據所辨證候來決定的。臨床以本虛標實者居多,特別是慢性腎炎,因此需重視扶正祛邪。因多數腎臟疾病以本虛標實為基本病理類型,即使感外邪,亦不離乎其本虛一面。此外,尚須分別病變髒腑,如肺、脾、腎、肝、心,或是胃、腸、膀胱諸腑,首犯何經,傳於何經何絡,方能用藥中的。

三焦分治,宣運固澀

「上焦如羽須輕靈」,五臟之中唯腎與肺最為柔脆,而肺為五臟華蓋,位居最高,治肺用藥最貴輕清靈動,切忌過燥過辛。臨床多用桔梗、杏仁、桑葉、桑白皮輕宣之屬,且用量較小,6~10克。「中焦如樞貴健運」「上下交損,當治其中」,健脾宜升,如李東垣之法,可採用補中益氣、調中益氣、昇陽益胃;通胃宜降,如和胃降逆、清熱和中、溫中散寒,治法不一,其要在於健運。「下焦如權宜沉重」,腎系疾病病位深處下焦,腎元虛損,或虛實夾雜之證,邪伏腎臟,如油入面,與正氣相併,治非易事,葯非輕淺能達病所,久痼之症更非一日之功。故下焦之病,療程較長,藥量較大,用藥偏於補益腎元之品稍多,又佐以杜仲、川續斷、桑寄生、懷牛膝等作為引經之葯,以期葯達腎臟或腎府。

分期分段,標本緩急

圍繞疾病主要矛盾,分期分階治療

鄒燕勤指出,慢性腎炎的治療既要抓住脾腎,又要注意臟腑陰陽氣血的整體調理。腎炎見浮腫者,治療一般先側重治其腫,腫消退或退其大半後調治臟腑虛損、治療蛋白尿、保護和改善腎功能。水腫期多見脾腎氣虛,水氣不運;脾腎陽虛,水邪泛濫;氣陰兩虛,水濕逗留;瘀滯阻絡,水液瀦留;風邪外襲,水氣犯肺等幾種證候。治療需辨別證型,扶正祛邪,運用補氣滲利、溫陽利水、滋陰利水、活血利水、祛風瀉肺等方法治療。無水腫期多見證候為脾腎氣虛、脾腎陽虛、氣陰兩虛、肝腎陰虛、濕郁絡阻等證。氣虛、陽虛證常反覆出現水腫,常伴見水濕證;氣陰兩虛、肝腎陰虛常兼夾濕熱或肝陽亢盛,需用辨證方調治獲效。

釐清標本緩急,因人因病施治

由於大多腎臟疾病為慢性久病,而腎臟病常見的水腫、腰痛、少尿或多尿、蛋白尿、血尿等也常與腎失封藏、氣化不利、開闔失節、水濕內蘊、精微下泄等腎氣不足有關,並常涉及肺、脾、心、肝。故治本之法根本在於調節腎之陰陽,或填精,或益氣,或溫陽,或滋陰。並根據合病的臟腑,或補肺益腎,或健脾補腎,或滋補肝腎等,培補虛損的臟腑功能。腎病常見的水濕、濕熱、濕濁、痰濕、瘀血、肝風等,均為標實之候。治標即通過多種手段,去除其邪實證候及病理因素。治標之法有利於邪實去除,邪去則正安,從而有利於固本。故臨證應權衡標本緩急,或治標為先,或治本為主,或標本同治。

治宗和緩,平淡為法

醫宗孟河,和緩王道,平淡之法顯神功

孟河名家費伯雄在其《醫醇賸義·自序》中云:「不足者補之,以復其正;有餘者去之,以歸於平。是即和法也,緩治也。毒藥治病去其五;良藥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緩治也。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我國中醫腎病學的奠基人鄒雲翔先生師從費氏高足劉蓮蓀先生,得其精髓,治宗和緩。鄒燕勤則在繼承父親雲翔先生學術思想的基礎上,治法更求純粹,方葯更趨平淡。

腎病之要,補益腎元,平補緩圖有奇效

治腎衰平補腎元,不用滋膩 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表現為氣、血、陰、陽不足,虛弱勞損,且以腎元虛損為主,故在治療中,鄒燕勤特彆強調維護腎氣,即「保腎元」作用,以求增一分元陽、復一分真陰。扶正祛邪,扶正不用峻補用平補,祛邪亦主張緩攻,治療中不妄投辛熱、苦寒、陰凝之品,防溫燥傷陰、寒涼遏陽、滋膩濕滯,而予以甘平之劑為主,補而不滯,滋腎不膩,溫而不燥,緩緩圖治,延緩腎衰發展的進程。

治腎炎健脾補腎,平補為上 對於各種腎炎腎病一般採用平補的原則,鄒燕勤健脾每用太子參、党參、生黃芪、炒白朮、生苡仁或炒苡仁、茯苓;補腎多用杜仲、牛膝、川斷、桑寄生、狗脊以益腎氣,玄參、麥冬、旱蓮草、女貞子、山萸肉以滋腎陰,當歸、枸杞子、桑椹子補血,淡附片、肉桂、仙靈脾、仙茅、鹿角片、巴戟天溫腎陽。

循八法知常達變,變法取勝 鄒燕勤除常規八法之外,據證使用引火歸原,塞因塞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提壺挈蓋,增水行舟,行血以止血,治風先治血等變法獲效,究其實質,仍是審因論治,治病求本也。

葯尚輕靈,善用對葯

水腫之病,淡滲利水,輕葯重投忌攻逐

慢性腎衰竭病程較久,脾腎俱虛,故利水應防傷正,忌峻猛攻逐利水之品,宜淡滲利水,輕葯重投,緩緩圖之。臨證辨治常配合茯苓皮30~50克、車前子、豬苓、冬瓜皮、澤瀉、生薏苡仁、玉米須15~30克等淡滲泄濁。

注重配伍,相須相使,常用對葯增療效

鄒燕勤最喜用制首烏與菟絲子來平補腎元;太子參合生黃芪用於補益脾肺腎氣;川續斷伍桑寄生,補腎壯腰,同時常作引經葯;又如石韋配貓爪草治下焦濕熱而蛋白尿較多者;蛇舌草合蛇莓清解血分熱毒,多用於狼瘡性腎炎;昆布每配生牡蠣,利水潛降,收斂澀精,對蛋白尿、高血壓,降低尿毒症毒素有作用。

施藥多途,綜合治療

腎勞疑難,一方一法難奏功,多途並舉

慢性腎衰竭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末期出現的腎元衰竭、濕毒瀦留、虛實錯雜的病症。治則雖不離扶正祛邪,但仍需根據正虛邪實的孰輕孰重有所側重。在20世紀,鄒燕勤總結出口服、靜脈滴注、灌腸,甚至配合葯浴、足浴、外敷、耳穴埋籽等多途徑的給藥方法,綜合治療,臨床療效明顯提高。早期一般單服中藥口服即能取效,中晚期則要配合他法,多聯療法,較單純口服效果好。

慢性虛損,丸藥膏滋久服用,祛病延壽

各種腎臟疾病,均有本虛因素,或以虛為主,或虛實夾雜,病程較長,治以湯劑外,常配合丸、散、膏、丹諸劑型之一或二,一求方便患者,二者病久宜緩圖,虛損者難得驟補獲功。如部分病情穩定,但尚須鞏固續後,可結合病情、體質等製作一料丸藥或散劑,日服2~3次,病家宜於接受,且能堅持久服。此外,每至冬令,常以膏滋調理慢性虛損者及腎病病情穩定或恢復期者。(周恩超 江蘇省中醫院 鄒燕勤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

(本報記者 徐婧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劉英鋒、黃利興《中醫診治操作正規之門》初級班增開通知
第三屆國醫大師醫道傳承(28) 劉嘉湘:以人為本,扶正治癌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