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沒有生命,要錢財有何用?頓悟《道德經》一句話,多活了45年

如果沒有生命,要錢財有何用?頓悟《道德經》一句話,多活了45年

《道德經》作為一部中國傳統文化巨著,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曾經,有這麼一個世界首富,事業巔峰之時,在53歲時差點去世,頓悟《道德經》一句話,活到了98歲。

他就是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無數世人眼中的人生贏家,多少人羨慕他的富可敵國。據說,他在23歲時開始賺錢,33歲積累了自己原始資本100萬美元,43歲人生事業登上了巔峰,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他的每個十年都是一次人生的蛻變。

那時候的他,賺錢的速度絲毫不亞於今天的馬雲,每天都可以賺數十萬美元,那可是普通人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可是,滾滾財源向他滔滔湧來的同時,由於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煩惱、憂思的賺錢生活中,他的身體狀況正日益下滑。在他53歲那年,失眠,消化不良各種問題紛至沓來,頭髮和眼毛都掉了,他看起來就象一個將死之人了。醫生告訴他,要麼選擇放棄工作、聲名,要麼選擇放棄生命。面對自己龐大的、自己辛苦打造的商業帝國,他不忍心放下。面對聲名和聲名,他彷徨了。可就在這時候,他有緣看到了來自中國的一本奇書《道德經》,老子的一句話讓他豁然開朗。

這句話來自《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用今天的話來講,這句話意思就是,名譽和身體,哪個與你更親近呢?身體和財產,什麼更值得珍惜呢?獲得和喪失,哪個更令人憂慮?所以,過分地吝惜一定會造成更大的耗費,過多地保藏,一定會造成更大的損失,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上的人不會有危險,而且能夠長壽。

洛克菲勒頓悟了老子這句話,連呼:《道德經》太經典了,太經典了,如果沒有了生命,我要這聲名、錢財有何用。於是,他開始退出原來的生活,重新調整自我,慢慢的他的身體開始好轉起來,結果他竟然活到98歲。

曾經的世界首富,53歲差點去世,頓悟《道德經》一句話,活到了98歲。故事不長,但是對於那些汲汲以求名利的眾生來說,值得啟發。《道德經》這一思想智慧的寶庫,大洋彼岸的都能獲益其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把它當寶呢?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敬神時要點三炷香,你不知道「三」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數字
不知道如何溝通!喝茶時候聊聊儒釋道,讓你品味大增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