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研應崇尚少拿項目多出成果

科研應崇尚少拿項目多出成果

最近,「項目多」引發關注和熱議。「項目多」主要體現在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設置的項目種類繁多,而且因各自為政而重複嚴重,二是部分骨幹科研人員承擔的項目過多,特別是,科研人員不管有否或有多少在研項目,仍要不斷申請項目,拿項目竟然也成了科學研究的目標。

「項目多」的根源看似在政府相關部門,實則與科研人員項目需求大不無關係,而科研人員項目需求大的根源主要在學術評價和考核機制——項目與成果一樣,成為學術評價和考核的關鍵性指標。以大學教師為例,在職稱晉陞、博導碩導資格審核、人才計劃評選、年度和聘期考核等「卡脖子」環節都要看項目,甚至看當年或聘期內新增的項目。大學之所以在評價和考核教師時看項目,相當程度是因為大學在許多重大事項上同樣要被看項目,例如,學科、學位點、國家和部省重點實驗室等的評估以及影響大學聲譽的各種大學排名(主要是國內排名)都看項目,包括看級別、數量和經費。

「項目多」對科學研究的好處最直觀的是可改善科研條件,例如可添置更多高精尖設備。但科研條件的改善應當有個度,一味地追求條件改善並不一定有利於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一方面,研究表明,科研人員設備多就像兒童玩具多一樣,是創造力的殺手。另一方面,過度依賴高精尖設備的科研,至少從方法和技術上看,就已欠缺了創新。歷史上,從近代實驗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到眾多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其開創性成果如果需要實驗的話,基本上靠自製儀器做出。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產生過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的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在其歷史上,研究前沿課題所用的儀器主要是自製。他們有個觀點:實驗的教學價值時常與儀器的複雜性成反比。也就是說,越是高精尖儀器,其教學價值越低,從而培養出傑出人才的可能性越小。

「項目多」對科學研究的丁點好處相對於其弊端來說得不償失,其顯而易見的弊端例如:一、浪費時間,搞亂心思。對科研人員來說,時間和心思遠比項目珍貴。「項目多」造成科研人員耗在申請項目和應付結題上的時間太多,而一個科研人員同時承擔多個項目,難以專註於同一科學問題。二、阻礙合作。「項目多」造成人人都是「老闆」,而看項目只看主持項目,就像看論文只認第一作者論文,又逼迫人人都當「老闆」,人人都是「老闆」,還有爭取項目之外的合作么?三、助長了以獲取為榮的科研文化和社會風氣。「項目多」本質上是獲取的經費多,跟科學研究本該致力追求的成果多、成果大完全不是一回事。鼓勵甚至逼迫「項目多」,難免鼓勵甚至逼迫獲取多,這與我們社會的價值觀也是相悖的。

無論從有利於科學研究本身看,還是從樹立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看,科學研究應當崇尚少拿項目多出成果、拿小項目出大成果。要促成這一點,除了靠科研人員的自覺外,當務之急是在各級各類學術評價和考核體系中,廢除科研項目指標,真正建立一種國際通行的完全基於科研成果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國際上,項目再多再大,從來沒有被學術同行作為學術貢獻和水平的判據,典型的如諾貝爾獎的評選,而縱觀非國內的世界一流大學,它們也無一例外從來都以取得的科研成果而不是獲取的科研項目為榮。

(作者為湖南大學教授)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項發明厲害了!能讓3900萬「糖友」從此告別注射的痛苦
王光秋:我國航空發動機哪些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