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朝一統天下到瞬間滅亡,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真值得每個人深思

秦朝一統天下到瞬間滅亡,到底是因為什麼呢?真值得每個人深思

秦朝一統天下

1.對內改革成功。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最初雖然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但最後終於贏得了全國的支持。人心的向背決定著天下的興亡,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儘管孝公死後,商鞅即被舊奴隸主貴族處死,然而由於商鞅變法徹底,新法已深入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代表社會進步力量主流的新興地主階級衷心擁護變法圖強,野蠻的舊奴隸主制漸被廢除,奴隸越來越多地被解除身上的桎梏,平民可以論功行賞,可以自由開墾土地,民富國強冠於六國之首,因而,秦民願為秦國效忠作戰。有了商鞅變法的成功,才為秦的強盛打下基礎,之後張儀範雎的「連橫事秦」,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和策略,成了秦並滅六國的基本國策。

2.對外戰爭勝利。秦統一六國戰爭的勝利,是由於秦國在戰爭中戰略戰術運用得當。秦王政在位時期,國力富強,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供應戰爭,在戰略上處於進攻態勢,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繼滅掉諸國。在戰術上,秦國執行了由近及遠,先弱後強的方針,首先滅掉了毗鄰的弱國韓趙,然後中央突破,攻燕滅魏,解除了北方的後顧之憂。最後消滅兩翼的強敵齊楚,這種戰術運用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具體戰役中,秦國運用策略正確,如在滅韓趙的戰爭中,根據具體情況,而不是完全機械地按「先取韓以恐他國」的既定方針,而是機動靈活,趙有機可乘則先攻趙,韓可攻則滅韓。滅楚戰役是在檢討了攻楚失策後,根據楚國實力集中優勢兵力攻楚而取勝的。攻打齊國避實就虛,出奇制勝。相反,六國方面勢力弱小,在戰略上又不能聯合,各自為戰,根本不能阻擋秦國的進攻,戰爭中消極防禦,被動挨打,以至一個個被秦國滅亡。

3.3.舉賢用能。

「七國為爭天下,都招四方游士,但六國所用為相的都是宗族及國人。而秦幾世以來彙集了大批將相英才,這些人物卻多是客卿於秦,然而卻忠心事秦,對秦統一六國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這點上,秦孝公在重用商鞅上開了個好頭!後來的司馬錯、魏冉、白起等人的將相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運用。到秦始皇時期,周圍更是人才濟濟,相國呂不韋在秦始皇幼年即位時,就輔佐秦始皇當政,軍事政治決策皆出於呂不韋。相國李斯既長於以法治國,也長於謀劃戰爭。戰將王翦在秦統一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秦軍被楚軍打敗的危急時刻,一舉戰勝楚將項燕,攻克楚都,將楚滅亡。秦朝這些精英將才對秦統一戰爭的勝利所做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秦瞬間崩塌滅亡

1、內耗過大,各諸侯勢力死而不僵 。經歷了漫長的戰國時代各國人民已經困頓不堪,天下雖一統於秦,但頻頻征派勞役,建阿房宮、修長城、北部抵禦匈奴,南要招撫南蠻,已經大大損害了國力,另外要注意的是秦朝雖客觀上消滅六國,但各諸侯國大多都立國百年以上,殘餘勢力哪有那麼容易清除一朝,同時其他名不見正史的小諸侯王國,跟風歸順,名義上改易旗幟,其實心裡不服,這些個一方勢力擁有的小獨立政權,一有風吹草動便會死灰復燃,之所以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秦王朝的大廈很快傾倒,是和國內這些不穩定因素分不清的。

2、獨尊法家,政條彈性差,人民備受壓迫。商鞅變法適合於秦孝公時期,卻不再適合統一天下的時期了,秦王朝結合在各種殘餘及反動勢力隨時可能倒戈的情況下,只專奉法家治國,害怕文人、武將等等,如焚書抗儒、收金器,殘害士人,大搞愚民統治,民不聊生,一個封建王朝得不到士族的擁護,且人民無知便無畏,還有什麼前途可言?真是成也商鞅變法,敗也商鞅變法!

3、統治者昏庸,一個帝王昏庸無能是悲哀,有能力又昏庸無道的帝王不但是國家的悲哀更是一種災難,秦始皇和秦二世一個有能力又昏庸無道,親小人,殺忠良;一個昏庸無能寵信佞臣,聽信宦官,何能不亡國。

大家好好來藉助秦朝興亡的原因深思一下,無論是個人職業前途,還是創業打下來的事業江山,一定要藉助古人的經驗,同時也要吸取其中的教訓,方可在如今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相,從秦朝一直到清朝,都是當朝的救火隊員啊!
潛水艇出現在秦朝?為何古書會有這段記載?是歷史在隱瞞什麼嗎?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