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評 弗里達·卡羅:構建自我

展評 弗里達·卡羅:構建自我

阿彌

Frida Kahlo with Olmec figurine, 1939. Photograph Nickolas Muray. Nickolas Muray Photo Archives

普通人眼中的典型藝術家是怎樣的?

他們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歷程,有著異於常人的審美感受力,以及不同凡響的藝術想像力。

這個標準彷彿就是為墨西哥女藝術家弗里達·卡羅量身定做的。

Frida Kahlo in blue satin blouse, 1939. Photograph Nickolas Muray Nickolas Muray Photo Archives.

弗里達生於富貴人家,從小衣食無憂;她自幼身體殘疾,後又遭遇車禍,一生忍受病痛折磨;她在病床上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並頗具天賦;她與壁畫家丈夫迪耶戈·里維拉(Diego Rivera)相愛相殺,深愛對方卻又彼此背叛;她在年輕時就加入了墨西哥共產黨,一生都篤信共產主義……弗里達多舛又驚世駭俗的一生,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傳唱。

Self-Portrait, Frida Kahlo, 1948 (c) Private Collection

也因此,弗里達的形象風靡全球。弗里達手提包、弗里達鑰匙鏈、弗里達T恤、弗里達芭比、弗里達動畫人物……她形象的精神內核被膚淺化和商業化,出現在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她也是策展人、歷史學家、藝術家、演員、女性主義者、政治激進分子、墨西哥政府和博物館的寵兒,成為被研究和被緬懷的對象。

Frida Kahlo on a bench, carbon print, 1938, photo by Nickolas Muray The Jacques and Natasha Gelman Collection of 20th Century Mexican Art and The Verge,Nickolas Muray Photo Archives

總之,弗里達既是精神的,又是肉體的;既是內省的,又是外在的;既屬於cult文化,也屬於大眾文化。

這種矛盾又統一的形象是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當前的展覽《弗里達·卡羅:構建自我》(Frida Kahlo: Making Her Self Up,6月16日-11月4日)的重點表現主題之一。展覽中不僅會出現她那些直擊心靈的墨西哥風情的個人肖像,還會展出她的200多件衣物和私人物品——這些物品一直被鎖在弗里達生前生活的藍房子(the Casa Azul)內,直到2004年才面見世人。

- ⊙ 藍房子 -

藍房子建造於1904年,最初是一座按照吉列爾莫·卡羅(Guillermo Kahlo)的審美建造的法式建築,表面面積有800平方米——在周圍都是1200平方米房子的街區中,它顯得並不寬敞。弗里達和藍房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聯想到她不方便出行的身體狀況,藍房子就具有了更多的意義。

如今的藍房子入口 via tripsavvy

1907年,弗里達出生於藍房子。這是一個富裕的西式家庭,父親為攝影師,是德國和匈牙利混血,母親是西班牙和墨西哥當地人混血。弗里達從6歲時開始患有小兒麻痹症,18歲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這場車禍不僅讓她在今後不斷進行大大小小的手術,還讓她永久喪失了生育能力。車禍後,也就是在藍房子中養病的時光,弗里達開始拿起畫筆畫畫。

Frida painting in her bed, Anonymous, 1940 Frida Kahlo Museum

里維拉和弗里達結婚後,也常常住在藍房子里。實際上,最後是里維拉買下了這所房子,還完了房子的貸款,以及弗里達生病治療所欠下的債務——在墨西哥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始於1910年,一直延續到1930年代),卡羅家的經濟狀況已經每況愈下了。

在藍房子中的弗里達和里維拉 Photograph: Guillermo Zamora/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 Archive, Bank of Mexico, Fiduciary in the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 Trust

藍房子之所以得名為「藍房子」,來自里維拉夫婦的改造。1937年,為了圍住將近1000平米的新買的花園,房主修建了幾座藍色的院牆。1946年,里維拉請胡安·奧·格爾曼(Juan O』Gorman)在藍房子內為弗里達建立一間工作室。工作室採用功能主義的風格,並且用墨西哥民間藝術品裝飾。在房子的某些部分,里維拉用馬賽克裝飾了天花板,用貝殼裝飾了牆面,還用陶土罐裝飾了外牆——用來給飛來的鴿子作窩。

弗里達於1954年在藍房子里過世;三年後,里維拉也去世了。1958年,藍房子被改造成一所博物館,如今是墨西哥城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里維拉在藍房子里擺放了自己收藏的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的傳統雕塑 Photograph: Miguel Tovar/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 Archive, Bank of Mexico, Fiduciary in the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 Trust

不過,在里維拉去世之前,他對他的朋友和贊助人多洛雷斯·奧爾梅多(Dolores Olmedo)留下囑託,希望在未來15年的時間內,不要打開自己卧房的浴室。管理者們信守承諾,不僅沒有打開這間屋子,也沒有打開弗里達卧房的浴室——這裡儲存著她的衣櫃和抽屜等。

直到2004年,人們才對藍房子里那些未知的空間進行了探索,並發現這裡藏著太多的寶物——22000個文件,6500張照片,還有雜誌、書籍、繪畫作品、衣物、束身衣、藥品、玩具……研究人員花了4年的時間將物品進行歸檔。這些都是研究兩位藝術家的寶貴材料。

此次展覽的大部分物品就來自藍房子。這些物品都是第一次離開墨西哥,給了歐洲的民眾重新認識弗里達的機會。

- ⊙ 自畫像和攝影 -

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一個並不發達的國家,個人攝影肖像並不普及。可是,身為攝影師的女兒,後來的著名藝術家,弗里達一生拍攝了大量照片。這不僅成為研究弗里達的珍貴史料,還是她藝術的靈感來源之一。

19歲時的弗里達·卡羅, c. 1926. Museo Frida Kahlo. Diego Riviera and Frida Kahlo Archives, Banco de México, Fiduciary of the Trust of the Diego Rivi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s.

弗里達的父親常常以自己為模特進行拍照——開心的、難過的、搞笑的,甚至裸體的,所以對弗里達來說,愛畫自畫像是出於天性。儘管弗里達從小殘疾,吉列爾莫·卡羅卻對這個三女兒寵愛有加,因為她天性調皮倔強,像個假小子一樣。而吉列爾莫本人也患有癲癇,因而對這個生來多災多難的女兒更是憐惜。

弗里達在父親去世十年後為父親畫像,1951 Photograph: Gisèle Freund/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 Archive, Bank of Mexico, Fiduciary in the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 Trust

在一張家庭攝影中,弗里達穿著西裝三件套,反串成男性。照片中還出現了她日後婚姻破裂時的導火索之一——妹妹克里斯蒂娜·卡羅(Cristina Kahlo)。里維拉生性風流,即便結婚之後也與多名女性保持兩性關係。因為深愛里維拉,弗里達一直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也通過放縱的方式排解憂愁。直到里維拉開始和克里斯蒂娜偷情後,二人的關係才遭到重創。1940年代早期,二人離婚。不過,不到兩個月,他們又在美國復婚,並一起生活到弗里達生命的終點。

弗里達·卡羅在這張照片中穿了西裝三件套。中間兩個是她的祖父母,右下角是妹妹克里斯蒂娜, 1924 via Twitter

弗里達的作品幾乎都是自畫像。將這些作品串聯起來,就是她的個人生活史:她的愛情、信仰、痛苦、掙扎、期待、幻想……她說:「我畫自畫像,是因為我常常獨處,是因為我最了解的是我自己。」自畫像中的她經常是這樣的形象:面容瘦削,眉毛連在一起,嘴巴上面還有淺淺的髭。儘管臉龐有些分不出性別,她的衣飾卻非常女性化,大部分是墨西哥女性的傳統服裝。畫面的背景也反映出拉丁美洲動植物的多樣性。

Self-portrait, Frida Kahlo, 1941 (c) The Jacques and Natasha Gelman Collection of 20th Century Mexican Art and The Vergel Collection

- ⊙ 衣著和飾物 -

弗里達的衣飾和日常用品是此次展覽的重點。

Cotton huipil with machine-embroidered chain stitch; printed cotton skirt with embroidery and hola?n (ruffle) Museo Frida Kahlo

成長在一個西式家庭,弗里達幼年的衣服是比較歐洲化的。不過,這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遇到里維拉之後發生了改變。

4歲的弗里達·卡羅 Photograph: Frida Kahlo & Diego Rivera Archive, Bank of Mexico, Fiduciary in the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 Trust.

儘管屬於上層階級,卡羅是一個激進的左派,在16歲的時候就加入了社會黨,20歲時加入了墨西哥共產黨。她在生前常常聲稱自己出生於1910年——墨西哥革命開始的那一年,這樣一來,她就是「革命的女兒」。激進的思想與她的社交圈不無關係。弗里達常常與墨西哥城裡的自由思想者、社會主義者和知識分子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她對墨西哥傳統文化越來越欣賞。而這些知識分子中,就包括早已功成名就的壁畫家裡維拉。

The Love Embrace of the Universe, the Earth (Mexico), Me, Diego, and Se?or Xolotl, Frida Kahlo, 1949 (c) The Jacques and Natasha Gelman Collection of 20th Century Mexican Art and The Vergel Collection

作為社會主義者和社會革命的推動者,里維拉和廣大民眾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他經常創作攻擊統治階級和資本主義的政治壁畫,也為反殖民化和推動本土文化而努力。所以當他建議弗里達開始穿傳統服飾,展示墨西哥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時,她欣然接受了丈夫的建議。

Self-portrait on the Border between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ida Kahlo, 1932 (c) Modern Art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Courtesy María and Manuel Reyero).

弗里達獨特的穿著是她支持政治變動的方式之一。不過,她的穿著並不是完全守舊的——她常常將傳統服飾進行「現代主義改造」。比如,將現代風格的裙子和瑪雅文明式的套頭襯衫一起穿,或者將歐洲傳來的銀質耳環和用翡翠與瑪瑙做的本土項鏈相結合。

Guatemalan cotton coat worn with Mazatec huipil and plain floor-length skirt. Museo Frida Kahlo Diego Rivera and Frida Kahlo Archives, Banco de México, Fiduciary of the Trust of the Diego Riviera and Frida Kahlo Museums.

展覽展出了多套弗里達生前穿過的特旺納(Tehuana)裙。聯合策展人賽絲·何奈斯特薩(Circe Henestrosa)說:「弗里達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裙子的力量。小兒麻痹症使得她的右腿短小枯瘦,她喜歡用長裙掩蓋自己。她還會在右腿上套三到四條襪子,右腳穿上很高的高跟鞋,以此隱藏身體上的不對稱。這表明了她在很早就建立了身體和裙子之間的關係。她用自畫像和傳統的墨西哥裙子來打造自己,以此來面對她的人生,她的政治觀點,她的身體傷痛,她的意外事故,以及她多舛的婚姻。」

Prosthetic leg with leather boot. Appliquéd silk with embroidered Chinese motifs. Photograph Javier Hinojosa. Museo Frida Kahlo. Diego Riviera and Frida Kahlo Archives

她也常常戴雷博佐長圍巾(rebozo,流行於西班牙和墨西哥),或是搭在肩膀上,或是和辮子編織在一起。雷博佐最早隨哥倫布時期的西班牙殖民者而來,後來被阿茲特克人(Aztec)改造,成為集傳統刺繡和本土顏色於一體的新型飾物。墨西哥革命期間的女革命者很喜歡佩戴這種圍巾。因為除了裝飾作用外,圍巾還可以用來包裹槍支,以躲過政府的檢查站。雷博佐後來成為墨西哥自由抗爭精神的象徵物,而弗里達也通過這種飾物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戴著雷博佐長圍巾的弗里達·卡羅,1939 Photograph:Nickolas Muray via Artsy.

1911年,一群墨西哥革命女性穿著傳統服飾練習射擊 Credit:Library of Congress/Corbis Historical/Corbis/VCG via Getty Images

有一些物品也深刻地揭露了她身體所遭受的傷痛。比如,展覽中出現一雙黑色天鵝絨鞋子。其中一隻鞋子的鞋面被改造過,從而不至於擠壓她生了瘡的腳趾。展覽中也出現了她的束身衣。弗里達一生中穿過超過二十套束身衣,用來支持她破碎的脊椎,使得她還能保持一個正常的體態。在一件束身衣上,我們可以看到與她的繪畫作品相似的圖案;另外一件的表面則被她畫上表明政治立場的鐮刀和鎚子。

弗里達在石膏胸衣上描繪圖案 via the Guardian

弗里達·卡羅,《破碎的脊柱》,1944 via WikiArt

弗里達的穿著既反映了其深厚的社會文化背景,又講述了穿戴者本人的故事,這正是頂尖的服裝設計師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時尚界為弗里達瘋狂。弗里達的穿著給了很多設計師靈感。1938年,在弗里達經典的由紅花珠子點綴的襯衫的基礎上,義大利設計師艾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設計了「里維拉夫人裙」(Mrs. Rivera"s Dress),將墨西哥傳統帶到了最前沿的時尚圈。如今,弗里達仍是讓·保羅·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里卡多·堤西(Riccardo Tisci)、羅蘭·穆雷(Roland Mouret)等著名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展覽信息:

Frida Kahlo: Making Her Self Up,

sponsored by Grosvenor Britain & Ireland,

at the V&A from 16 June - 4 November 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開幕在即,「足球王國」巴西的藝術家了解一下?
去故宮看吳昌碩的藝術人生

TAG:中國美術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