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朋友,Earin M-2真無線藍牙耳機了解一下?

朋友,Earin M-2真無線藍牙耳機了解一下?

相信已經有不少朋友發現,現在的手機都逐漸的開始拋棄3.5mm耳機孔,改成與充電口通用TYPE-C介面,於是造成了充電時不能聽歌,聽歌時就不能充電的狀況。再者,有線耳機給我們帶來的麻煩事也不少,現在市面的藍牙耳機就成了主流。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款無線藍牙耳機,來自瑞典的Earin M-2真無線藍牙耳機。老實說,瑞典的Earin可以說是真無線耳機的先驅了。

什麼叫真·無線?我知道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無線藍牙耳機,雖然表面看起來與播放器之間也的確是無線連接,但兩個耳機之間還是有一根數據線,在運動時有些耳機還會出現聽診器效應。而真·無線則是兩顆耳機之間沒有數據線連接的,因此它們的內部結構會更加複雜,傳輸要求也更高,這裡面的技術含量當然就不用說啦。

Earin M-2的包裝比較合我個人的口味,精簡大方,杜絕過度包裝。去掉外層的白色紙盒後,包裹耳機的是很有彈力且環保的軟木,配件也僅有耳塞和短款充電線。

那條黑色紙包裝,看起來像白糖條的,就是耳塞啦,Earin M-2一共附送了5副耳塞,3副隔音海綿塞和2副硅膠耳塞。

Earin M-2的腔體導管要比其他的耳機導管直徑寬些,所以耳塞不能隨意與其他耳塞更替。

Earin M-2充電收納艙大小與我們女孩子的一隻口紅差不多,表面做了氧化處理,拿在手裡的觸感很棒。

充電收納艙比較窄的一面是可以直接拉出的,Earin M-2的兩顆耳機主體就在這裡面安安靜靜的躺著。在耳機下方兩顆橙色充電指示燈,如果在閃爍的話就是正在充電,長亮的話就是耳機已經滿電了。

Earin M-2充電收納艙的充電介面在頂部,就是比較窄的那一面,有三顆橙色指示燈,呈三角形分布。

Earin M-2耳機主體每次續航約4小時左右,耳機配合充電收納艙一起使用的話,大概使用14個小時左右,完全能夠滿足一天的使用。

Earin M-2耳機正面中間隱藏著一顆橙色的指示燈,藍牙匹配時指示燈閃爍,連接成功後熄滅,比較方便查看手機已匹配好哪個耳機。這個小小的面板是觸摸式的,用戶可以通過輕觸這部分對其進行控制:接聽電話、播放/暫停/開始、語音控制等其他功能設置。觸摸反應很靈敏,由於沒有按鍵那樣的回彈反饋,所以會覺得略微缺少點手感。

Earin M-2依舊提供了配合使用的App。雖然在沒有下載App的情況下,直接藍牙配對也可以使用;但是下載App配對之後,可以調節增益、設置左右耳機平衡以及開啟關閉環境聲選項,在環境音頻模式里還可設置外部聲音的大小以及遠近距離。

另外Earin M-2其實並不是主動降噪的,而是被動的,是通過耳塞將耳朵與外界隔絕,不過M-2還是擁有最高可降低 45dB 噪音的被動降噪功能。

Earin M-2的兩隻耳機主體均各設有收音麥克風,能有效強調通話清晰。音頻透明模式(Transparency Mode)下,用戶只要輕按耳機表面,就會暫停播放音樂,即時聽到外界的環境聲音。

EARIN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瑞典,擁有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初創人員是一群從Ericsson(藍牙耳機鼻祖)出生的研發工程師。是最早發布 「真無線」耳機的公司之一。2016年下半年,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不同品牌的真無線耳機,開啟了真無線耳機元年。Earin的研發早於市場同類產品3年。2016年1月,Earin榮獲德國IF設計大獎。在2018年CES上i.am +透露,全資收購了無線耳機品牌Earin。

i.am+由黑眼豆豆(The Black Eyed Peas)的創始人、全球知名的音樂人、藝術家Will.i.am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好萊塢。i.am+致力於為用戶奉獻前所未有的科技體驗,將時尚和音樂融入智能硬體產品和潮流生活方式之間。

除了這些,Earin M-2用上了MiGlo–NFMI近場磁場感應技術來連接左右耳機,配合aptX Low Latency低延遲技術。因此Earin M-2很適合用來影片,很少出現影像與聲音不同步的情況。而MiGLO–NFMI能提供超低耗電的短距離音樂串流和數據傳輸功能。

音質方面,我個人偏好電音、舞曲類,因此Earin M-2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它有著足夠的細節體現,爆發力則不太夠,用來聽人聲抒情類的歌曲會更棒。

Earin M-2耳機單邊僅僅3.6g,不會給耳朵造成壓力;無線連接避免了惱人的耳機線纏繞問題;與手機藍牙連接也比較穩定,較少出現斷鏈的情況;輕觸耳機正面暫停音樂,不用摘掉耳機就能聽見周圍的環境聲和人聲。

總體來說,日常使用Earin M-2是遠遠足夠了,畢竟我都是在上下班途中才會帶上耳機聽音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流數碼情報站 的精彩文章:

TAG:潮流數碼情報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