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清廉如水的翁同龢就救不了滿清?根本原因大揭秘!

為何清廉如水的翁同龢就救不了滿清?根本原因大揭秘!

眾所周知,大明朝有個「以天下為己任」的東林黨,是清流派的代表,不貪財不好色,嚴格以儒教道義來要求自己,可他們卻沒能挽救大明王朝。之後的清朝,同樣也有清流派,尤其是在晚清時期,比如著名的張之洞、張佩綸、翁同龢等。

他們和明朝的「東林黨」差不多,不貪財不好色,完全的道德楷模。而且其政治主張也和東林黨人相似,對內抨擊貪贓枉法、昏庸無能的官員;對外,主張強硬外交、尊王攘夷。

我們就拿翁同龢來說吧,先後當過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老師,一生為官清廉,「立朝數十年,矢誠矢敬,有古大臣風」,是晚清時期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厭惡貪官同僚,但同時也厭惡西方的政治制度。

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竇納樂在評價他時,說:「翁同龢是守舊派,以不變應萬變,反抗革新及進步。他的思想極為保守和落伍,只是在個人修養方面,頗有學者風度,令人尊敬,是一位守舊的中國政治家的最美典型。」換句話來說,翁同龢是一位「古大臣」,這樣的人,能夠救國嗎?

我們來看中日甲午海戰就知道了。

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之前,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對日本也是進行了評估的,翁同龢還專門寫了《倭事雜記》,積極主張對日作戰,並認為應當早戰、速戰,認為憑北洋水師之力完全可以一舉蕩平日本艦隊。可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啥呢?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也說明了清流派對當時這場戰爭的認識是有多麼的膚淺。

後來在戰爭快接近尾聲的時候,日本海軍統帥伊東祐亨在給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勸降書中,一語道破了晚清清流不能救國的根本原因。我們來看原文:

「至清國而有今日之敗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蓋其墨守常經,不通變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試,考試必由文藝,於是乎執政之大臣,當道之達憲,必由文藝以相升擢。文藝乃為顯榮之梯階耳,豈足濟夫實效?當今之時,猶如古昔,雖亦非不美,然使清國果能獨立孤往,無復能行於今日乎?」

啥意思呢?簡單翻譯過來就是說:

「你們大清國之所以今天會敗給我們,不是君臣某個人的罪過,而是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結果。你們招攬人才必須要經過考試,而你們考試的內容是啥呢?文藝。所以從考場中走出來的官員,都是通過文藝水平展示提升上來的。當文藝成了陞官晉級的台階時,那麼這種人物、這種才華救國有用嗎?你們今天中國的情況和過去一樣,如果不去舊迎新,在政治上革新突變,能屹立於世界強林嗎?常言說得好,旁觀者者清,而有時對手看對手更清。」

伊東祐亨一語就道破了中國近代蒙受恥辱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家所選拔的人才,都是些只會坐而論道的文藝青年。他們只想用道德來救世,根本就不懂救國的根本。這也是翁同龢為何如此清廉,卻無法挽救大清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曾統領五斗米教佔領舟山,數次起兵反晉,後成為海盜的代名詞
他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老鄉,可赴台抗敵,卻比劉還要早十年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