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何以得出「鄭聲淫,佞人殆」這個結論?聖人不仁

孔子何以得出「鄭聲淫,佞人殆」這個結論?聖人不仁

在衛靈公和陽貨中,孔子說了這麼兩句話:

鄭聲淫,佞人殆。

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春秋時,以西周分封制而立的諸侯們行謀逆之事,而四方割據勢力並起,導致封建禮法制度崩壞,為重禮的孔子所不喜。

我們知道孔子的一生致力於「克己復禮」這件事,因而,他坦言,在「二流體制」下由老百姓們創造出的民間小調,以及歌頌愛情的聲樂全是糟粕,理應廢棄。

而有所建樹的理學家們追隨著他的腳步,將這些「糟亂之音」統統貶低斥責了一番。

我們說,聖人也有他不仁慈的時候,而被人稱之為「入聖之人」的人可多,可多,試問:有哪個沒做錯過事兒?

難道說大雅高高在上,而大俗銷聲匿跡時,國家自然安定和諧?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不論在哪個朝代的興盛史上,執政者不是謙恭有禮,受百姓敬仰愛戴。

說回故事,論語中批判的是鄭聲而非鄭人,他不喜歡鄭聲,而非鄭風。

但鄭聲恰恰就是為了訴說民間百姓們的疾苦和歡樂而作的詩歌,人世間值得人追求的事物寥寥無幾,若是連情愛也受人苛責,刁難,誰會願意在過分戲劇化的人生中苟活?

而且,就以陋習而論,它不適合現下以及未來的環境,因此才會被時代淘汰。而經過時間的沉澱依舊擁有盎然蓬勃生機的才是文化傳承中的瑰寶。

如今,各種類型的音樂有它們不同年齡段的受眾面,這是一件大好事兒。到了某個年紀,做某個年紀該做的事兒,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半大點兒的孩子去研究中國古典聲樂,他聽不懂也理解不了的好嗎?

就以受眾面而論,孔子要求人人尊崇周朝《韶》樂,一舉一動合乎周禮就不是一件合乎「道」的事兒。

因為道家在這個上面,極少約束人的自由。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我眼裡,山川海河,飛禽走獸之音皆高於加以創造的音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哥說史 的精彩文章:

究竟什麼原因讓老人家懷揣重寶卻惶恐不安?專家一句話叫老漢心涼
為何歷代君王聽聞縱橫下山無不膽戰心驚?東奔西走,一語亂世!

TAG:寶哥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