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證覺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解析一百二十

證覺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解析一百二十

原文: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現代漢語譯文:阿難,前面說的那十八種天人,他們是獨往獨行而沒有交往的,但是他們還沒有脫盡自身形質之牽累。從這些天人到前面所敘種種,名叫色界。另外,阿難,從這個有頂的色界邊際中,其間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能於自己的舍心中發明出智慧,當智慧圓通之時,便出離塵界的牽累,成就阿羅漢果位,而進入菩薩大乘,像這一類人名叫回心大阿羅漢。如果在自己的舍心中完成了舍厭苦樂的成就,覺察到自己的身體仍是障礙,然後消除障礙而入於空澄的這一類人名叫空處。各種的障礙業已消除,在無礙無滅中只留著阿賴耶識,而於末那識只存有微細的滯礙,這一類人名叫識處。空和色都汲有了,識心也跟著消滅了,十方世界寂然無有,無有微細阻礙,像這一類人名叫無所有處。識性絲毫不動搖,於寂滅之中能窮盡種種探究,在無盡之中發明宣揚本性,好像存有又不存有,好像有盡又沒有盡,像這一類人名叫非想非非想處。這些欲窮究空而又沒有究盡空理,從而在不還天聖道中不能前進者,像這一類人名叫不回心鈍阿羅漢。如果從無想各種外道天中,窮處於空無而不知回歸,迷惑於有漏智慧,便會重入於輪轉之中。

原文: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複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現代漢語譯文:阿難,這眾多的天上各種各樣的天人,是下界凡夫俗子所種業果的報應酬答,當酬答完時他們仍都要進入輪迴之中的。那天人中的天王即是菩薩,他們游於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中,並且逐漸增進自己的修行,進而迴向聖佛所修行的道路。阿難,這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顯現於前,業果之色塵也已滅盡,從這裡到終結名叫無色界。這都是沒有瞭然妙覺明心的人,積累的妄惑而發生的,妄惑有三界,在此中間不同的妄惑隨造業沉溺於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天、阿修羅七種惡趣之中,補特伽羅跟從著這類。再次,阿難,這三界中又有四種阿修羅類,如果在鬼道中,由護持法力,乘著神通而入於空,這類阿修羅從卵而生,攝入鬼趣。如果在天人中,因降除功德而遭了貶損,他們所選擇居住的地方,鄰近日月。這類阿修羅從胎而生出,被攝入人趣之中。有阿修羅王,執持在世界之中,力量深遂無所畏懼,能夠與梵王以及天帝釋,四天爭權奪力,這類阿修羅,因變化而生有,被攝入天趣之中。阿難,另外有一些下劣的阿修羅,生在大海中心漩渦處,早晨游於虛空之中,晚上歸回水穴,這類阿修羅因濕氣而生有,被攝入畜生之趣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波凈圓禪寺 的精彩文章:

證覺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解析一百一八

TAG:寧波凈圓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