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蔡珠兒

1906年,岡倉天心以英文寫出《茶之書》,向西方介紹東方的茶道文化,這本小書僅只百來頁,輕巧纖薄不盈一握,分量卻如泰山磐石,歷久彌堅。一百多年來,《茶之書》不斷新刊重印,流傳世界,除了各種英文版,還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譯回的日文版,更有多種譯本,可見其經典地位。至於中文版,就我所知,近二十年來,《茶之書》至少有四種不同的繁簡體譯本,加上這本新譯的版本,意義尤其特殊。

然而,茶葉不是中國人的文化遺產嗎?為什麼要看一個日本人用英文寫,而且還是一百年前出的茶書?

答案很複雜,但也很簡單:因為中文世界裡,沒有出現這樣的一本書。中國雖有連篇累牘的茶經茶典、茶譜茶話茶錄,卻沒有一本像《茶之書》這樣,能以精簡如詩的文字,深入淺出,宏觀遠照,除了勾勒茶史梗概,溯探茶道的核心精神,闡發個中的美學意境之外,還能評比歐亞,論衡東西,具有強烈的文化觀點。

南方有嘉木,茶葉發源於中國,華人是最早喝茶的民族,自古迄今盛行不衰,喝茶人口跨越階層地域,上者細品佳茗,下者抱著玻璃茶罐咕咕牛飲。茶與「柴米油鹽醬醋」並列,固是居家必備之物,在儒家傳統中,卻也被視為口腹瑣事,頂多是文士的閑情雅興,風花雪月無關志業,飲饌小道不登堂奧。

但是岡倉天心的《茶之書》,卻把世俗形下的飲饌之事,提升到空靈美妙的哲學高度,甚至是安身立命的終極信仰。茶與茶道,反映出迥異的文化態度。茶葉雖然原產中國,唐代才傳入日本,八百年後,卻從飲料脫胎換骨,演化成「和敬清寂」的茶道,晉陞為一門生命美學,試圖在庸碌瑣碎的日常生活里,淬鍊出精純完美。

《茶之書》以「一碗見人情」破題,生動描述茶道的本質特性,開宗明義就指出: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茶道表面是美學儀式,內里則淵遠流深,奠基於道家和禪宗思想,岡倉天心不惜用兩章篇幅,深入闡釋茶道的流派和精神奧義。他把中國茶史分為三個時期,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義,宋代的點茶是浪漫主義,明代的淹茶則是寫實的自然主義,不同的泡茶方式,體現出不同的情感和時代精神。

茶葉、道家和禪宗,都發源於中國,中國也有過講求境界的茶道,只是時代斷層造成文化裂變。岡倉天心認為,元代以後,中國因異族入侵,經歷兵燹戰亂,顛沛動蕩,致使禮俗隳壞流失。日本反而承傳唐宋古禮,並把禪學融入茶事,在15世紀形成茶道。

岡倉天心形容:

對晚近的中國人來說,喝茶不過是喝個味道,與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並無關連。國家長久以來的苦難,已經奪走了他們探索生命意義的熱情。

他說,中國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懷,變得蒼老又實際,成了「現代人」(He has become modern)。

這裡的modern,需要解釋一下。不管翻譯成現代、摩登或者時髦,這個字眼大半是正面的,意味著新穎進步。然而早前並非如此,英國文化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指出,此字在19世紀之前的用法,大部分具有負面意涵。岡倉天心此書雖寫於20世紀初,卻沿用modern的舊有語義,含有功利實際、市儈傖俗的貶意。

然則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岡倉天心的析論與批評,並非針對中國,進行褊狹的民族文化論戰,反而是同盟連手,把中國、印度和日本文明等量齊觀,以亞洲抗衡現代西方,展開文化的反擊批判。

面對西方的無知與誤解,他幾乎是氣急敗壞:

西方究竟何時才能夠,或者才願意理解東方呢?……要麼不是把我們想成以蓮花的香氣為生,要麼就是相信我們以蟑螂老鼠為食。

岡倉天心的「現代」,是日本的明治時期,歐美列強橫霸世界,西風壓倒東風,東亞傳統飽受蹂躪摧折,引發各種維新改革,其中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福澤諭吉的「脫亞論」,他主張「文明開化」,全面學習歐西文明。岡倉天心卻主張「興亞論」,提出「亞洲一體」(Asia as one)的宏觀概念,以「愛與和平」的東方精神,抗衡西方的物質與機械性。

《茶之書》除了是茶道的入門手冊,更是亞洲文化的答辯書。好在岡倉天心到底是美術家,不以滔滔理論高談雄辯,而以優美的文筆和意境,巧譬善喻,引人入勝,藉由介紹茶道的建築、藝術鑒賞、花藝以及茶人風範,具體演繹東方的精神文明。

茶室是簡樸素雅的「不全之所」,藝術是性靈的交流呼應,花草需要珍惜禮敬,而茶人不只在生活中貫徹茶道的唯美精神,更不惜生死與之,以身殉美。岡倉天心以「千利休的最後茶會」收尾作結,把美感推向決絕悲壯的最高點:

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偉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們此生其它的時刻,儘是高雅動人。

這種近乎宗教的心態,早已和茶無關了,茶就像庭園、插花、陶器等事物,只是通往「道」的工具,到岸舍筏,最終要完成的是生命境界。《茶之書》的迷人之處,就是寫出了茶道的美感境界。

一百年後的21世紀,現代文明和東西衝突,早已歷經幾番風雨,當「後現代」都不再摩登時,這本書反而別有新意。在這個高度專業的時代,學科分類日趨繁細,像《茶之書》這種博物學式的著作,早成廣陵絕響。岡倉天心學貫東西,深諳漢文和英語,在文學、歷史、藝術、哲學等領域縱橫穿梭,筆走龍蛇,來去自如,氣勢如長江大河。

岡倉天心文筆優美,《茶之書》的英文原作有如散文詩,清簡雋雅,流麗可誦,然而譯起來並不容易,譯本除了力求典雅,注釋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嚼飯哺人又添養分,更是難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道網 的精彩文章:

送茶禮的六大原則,送錯可是會被笑哦!
一起喝茶,就是一段緣分的開始!

TAG:茶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