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陵中,儲存的上百噸水銀,當時是從哪裡來的?

秦始皇陵中,儲存的上百噸水銀,當時是從哪裡來的?

秦始皇陵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是非常神秘,圍繞著秦始皇陵有著很多的傳說,而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形容秦陵地宮不但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還記載了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而現代有了先進的科技手段,經過地質學專家的反覆測試,在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的採集土樣中檢測出了大量的汞,也證實了,秦陵地宮中確實是存在大量水銀的。

根據秦陵地宮的規模和以水銀來代替江河的記錄,有學者考證,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水銀儲量應該達到了100噸,那麼如此龐大的水銀儲量,當時是從何而來的呢?

100噸什麼概念?當時古人得到水銀的方式,是通過煉製丹砂的方式得到的。古代科技落後,丹砂不能百分百的轉化成水銀,轉化率只有86.26%,也就是說秦陵地宮的這100噸水銀,起碼要由超過120噸的丹砂來煉製。

秦朝時的大量丹砂礦基本上都出自巴蜀地區,當時的糧食也是大部分產自巴蜀之地。所以秦始皇所需要的丹砂也是大部分來自巴蜀,而這其中最大的供貨商是巴蜀當地的一個女商人,因為該女子是出自巴蜀,本名中有一個清字,又是一個寡婦,因此被稱為「巴寡婦清」,簡稱巴清。

巴清18歲的時候嫁入了當地的豪強之家,自己本身也是出身富貴,習書識禮,可是結婚沒幾年,公公和相公都相繼去世,相公沒有兄弟,他們二人也沒有子嗣,家裡沒有了男人當家,只有巴清這麼一個二十多歲的俏寡婦。

巴清看到傳了數代的丹砂礦因為無人管理而亂做一團,上千人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因此發誓不再嫁人,從此一心打理家族中的丹砂礦。

而巴清也正是以丹砂礦起家,在掌握了當時先進的開採和冶煉技術之後,壟斷了當地的丹砂開採,逐漸發展成了巴蜀地區的第一女富豪。

巴清最富有的時候,家產約和白銀八億萬兩,富可敵國了。她還有上千的僕人,數千的私人保鏢,這還不包括礦工,依附於巴清生活的人足有十多萬。

當巴清的大名傳到了秦始皇的耳中,還得到了秦始皇的接見。在商人非常低賤的古代,能夠得到秦始皇以禮相待, 史無前例。巴清還出錢贊助秦始皇修長城,又將產自巴蜀的大量丹砂運往驪山修建秦始皇陵,最終形成了秦陵地宮中的百萬噸水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人為何那麼喜歡喝酒,為何喝上幾壇都不會醉倒?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國古時最強大的省份,若不被拆分,要遠超北上廣成中國最富省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