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國姓是豬,那當時的豬是不是要改名字呢?

明朝國姓是豬,那當時的豬是不是要改名字呢?

原標題:明朝國姓是豬,那當時的豬是不是要改名字呢?


在古代的中國,對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諱的,與皇帝名字衝突的都要改名字,不管是人名還是地名,甚至神仙名字與皇上衝撞了,那個神仙也是要改名字的,比如唐朝時期唐太宗叫李世民,而觀音菩薩本來在佛經上記載的名字就叫觀世音菩薩,但是李世民覺得和自己的名字衝突了,於是下令將觀世音菩薩改成觀自在菩薩或者觀音菩薩,以至於直到現在都是叫觀音菩薩了。



除了觀音菩薩,有些地名也因為與皇上的名諱衝突了,於是也改名了。北宋有個皇帝叫趙光義,陝西省的宜川縣原本叫「義川縣」,因為要避趙光義的「義」字,所以更名為宜川縣,同樣的還有河南省的信陽市,原本是叫「義陽」的,也因為這位皇帝改名為信陽。



避諱皇上名字甚至還寫進了法律裡面,從唐代開始,《唐律》中就明確規定了「犯御諱」的罪名,明律也明確規定了「犯御名」的罪名和處罰方式,但這個規定仔細分析是松的:「凡上書,若奏事,誤犯御名及廟諱者,杖八十。余文書誤犯者,苔四十。若為名字觸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廟諱,聲音相似,字樣分別,即有二字只犯一字者,皆不坐罪。」


雖然法律上都有規定,但是明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寬鬆的。明朝的國姓是朱,這就難為豬了,豬要不要改名呢?相反,豬不僅不用改名字,朱元璋還不忌諱,別人甚至可以在他旁邊討論「豬」。明朝不忌諱「豬」的叫法還體現在很多地方。




甚至連明朝官方記載的有關祭祀祖先的文獻《御制大明會典》里都是這麼寫的,「是日,內官於奉先殿陳設牲醴祝帛訖。每廟豬一、羊二、帛二」,這足以說明明朝對豬的叫法並不忌諱。雖然說皇帝自己對「豬」不避諱,但是老百姓可不敢直呼「豬」,他們通常都會刻意把豬叫做彘或者豚。


不過不是明朝所有的皇帝都不避諱「豬」的,比如說明武宗朱厚照,不過他避諱豬不是因為他的姓,而是因為他就屬豬。還頒布了一道禁令,禁止殺豬,這明朝的百姓可不幹了,平常不吃豬就算了,但是祭祀的時候不能沒有豬啊,於是百姓怨聲載道。


後來朱厚照頂不住各方壓力,不得不撤銷不能殺豬的禁令。有人說朱厚照胸襟太小了,人家殺豬關他什麼事?自己屬豬就不許人殺豬了?簡直滑稽!你們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磕郎 的精彩文章:

這一皇帝到底下了什麼聖旨?竟把文武百官感動得幾乎落淚
曾國藩說過天下大亂之前必有哪幾種徵兆?20年後竟然真的應驗了!

TAG:史磕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