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日本作家取自《論語》的座右銘,知道這個詞的中國人越來越少

一個日本作家取自《論語》的座右銘,知道這個詞的中國人越來越少

諸橋轍次,出生於1883年的日本著名漢學家。諸橋轍次的父親酷愛中國文化,他很仰慕蘇東坡的弟弟蘇轍的才華,於是為兒子取名「轍次」。

諸橋轍次在中國留學期間,與蔡元培、胡適等文化名人大都有交往。學習期間,他發現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找不到適合的辭書,為了自個兒,也為了後人學習方便,他決定自己編一本。

這本《大漢和詞典》從1928年動筆,直到1960年才完成,一編就是33年,諸橋轍次雙眼近乎失明,最終收入5萬餘字,比《康熙字典》還多數千字,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漢字漢語辭書。

諸橋轍次的書房取名「遠人村舍」,典出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諸橋轍次的座右銘是「行不由徑」,語出《論語?雍也篇》:「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孔子的弟子言偃做了武城的長官,有一天孔子問他有沒有發現什麼象樣的人材,子游回答說有個叫「澹臺滅明」的,從來不耍小聰明玩旁門左道,沒有公事時也從來不到我這衙門裡走動拉關係。

「行不由徑」,可惜知道這個詞的中國人,越來越少。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外婆」不再改「姥姥」!上海教委反應迅速,出版社回應很惡劣
蟬聲如雨,那些自帶中國古典風濾鏡的美麗,從舒婷的小巷通往宋唐

TAG:愛情詩經 |